
李學君,男,1955年12出生,濟南市城肥清運管理二處天橋清疏大隊一線職工。
李學君是濟南市城肥清運管理二處天橋清疏大隊一線職工,數年來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民生為先,守土有責”的城管理念,踐行了“堅守承諾、誠信為民”的高尚情懷。誠實守信的風格和優質的服務感動了居民的心,一面面鮮紅的大錦旗和感謝信不斷送到他身邊,近年來,李學君共收到錦旗52面、12345政府感謝電話63個、居民表揚電話近百個。2015年,李學君帶領的車組被市總工會光榮評選為“工人先鋒號”。
用手挖污泥的清運工
2014年3月14日下午15點15分,正在工作的李學君接到工人新村北村22號樓二單元101室楊女士的求助電話,她反映樓前檢查井發生外溢,污水倒灌到一樓居民家的廁所里,請求清疏。眼下的工作非常要緊,但李學君還是答應了她。等清疏完眼前的工作,已經快下午6點了,車組人員都累得滿頭大汗、饑腸轆轆,大家都想著回家了。但是想到對楊女士的承諾,李學君來不及猶豫,帶領車組職工收拾好工具立刻前往工人新村北村22號樓。
來到現場時天已經擦黑了,李學君找到楊女士了解情況,經檢查是該樓化糞池三室出水不好,三通口堵塞導致了該樓外溢,但是管道口很小,工具沒法用,李學君二話沒說,跳進檢查井內,直接用手把管道里的污泥挖出。由于光線不好看不清,挖的時候李學君不小心把手腕劃破,楊女士馬上到社區衛生室買來碘酒和創可貼,為他消毒,幫他包扎傷口。休息片刻后,他又開始繼續工作,直至管道暢通。
把自己的手機號留給群眾
每天奔波于各個地段,哪段管道易堵,哪個化糞池多長時間清疏一次,哪條線路最近,管道如何走向,在李學君的腦子里一清二楚。他的車組堅持“為人民管理城市”的指導思想,認真貫徹“民生為先、守土有責”、“出了門就是上班”的城管理念,工作達到了“完成、完好、完美”的標準,受到了轄區居民一致贊揚。
自實施精細化網格管理服務以來,李學君就將自己的電話留給了管轄地段的居民,居民在遇到化糞池堵塞或外溢時,就直接和他聯系,從此,他平均一天要接到居民10余個清疏電話,只要他答應居民解決的,無論早晚他都按時完成。無論是大雨滂沱還是冰天雪地,一有居民求助電話,立刻出發,發揚“行動快、效果好、有回音”的城管作風,及時幫助居民解決難題,在他的工作中沒有節假日,只有居民的利益。
2014年的除夕下午,在家包水餃的李學君接到畢家洼小區60號樓居民打來的求助電話,李學君當即答應,并通知車組人員準備前往事發地點。可是車組職工回外地老家過年,無法趕到現場。李學君本可以不去清疏,但是想到服務居民要“誠信守約”,既然答應了就一定要做到,他一個人驅車趕到現場。由于天氣寒冷,有的井蓋都結了凍,很難打開,他一個人用開水燙、撬棍撬,費了很大勁才把井蓋打開。再用鐵锨鏟出積渣,然后用管子疏通,他一個人抱著一百多斤的管子,抽了又打,打了又抽,足足干了兩個小時,手上磨起來血泡,終于把管道打通了。盡管是冬天,但是衣服都被汗水濕透了,他把現場污物清理干凈,又把路口厚厚的冰層鏟除掉,以方便居民走動。60號摟的居民都來向車組人員道謝,辦事處的侯科長激動的說:“真沒想到大過年的,城管同志接到電話就來了,真是幫助我們老百姓辦實事兒啊!”。當李學君聽著過年的鞭炮聲回到家中時,已經晚七點了,這已經是李學君連續三次沒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飯了。
只要能干 就接著干
每清疏完一個化糞池時,李學君總是要給居民做詳細的解釋,向其說明原因,遇到應該收費的化糞池服務,如果家庭困難,他也總是不計報酬的幫助居民免費清疏。
2015年3月,李學君一直忙碌在北園附近清疏化糞池,當他完成隊委交給的當天任務,將要趕回家吃中午飯的時候,一位60余歲的李大娘把他攔住,焦急的拽住了他的衣袖,對他說道:“我住在邊莊小區23號樓的一層,最近下水道的污水總是向上泛,化糞池也外溢了半個月沒人管了,您能不能幫幫忙,求您了。”當時李班長二話沒說就跟著李大娘來到了現場。該樓屬于市中區某開發公司的職工宿舍,不是開放式小區,應屬于有償服務的范圍,但當他看到李女士焦急的眼神,并沒有給居民提收費的事情,而是主動抽取化糞池,然后將管道疏通,看著忙的滿頭大汗的車組人員,周圍的居民都主動過來幫忙,忙完后,已經是下午2點鐘,李大娘拿來煙要送給他時,李班長婉言謝絕了她,并留下服務電話,第二天樓里的居民特到單位里送來錦旗一面表示感謝。
忙碌的工作讓李學君像一個永不停歇的齒輪一樣,不停地轉動。為了做好為民服務工作,幫助居民解決問題,車組工作不分早晚,吃飯饑一頓飽一頓,長時間的高強度體力勞動讓車組職工都患上了疾病。李學君自己也患有糖尿病、高血壓,但他一直咬牙堅持著,用他自己的話說:“有病沒辦法,只要能干,就接著干,不能因為自己讓老百姓難著。”
責任編輯:劉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