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并舉 依法調解
自參加工作以來,他任勞任怨、忘我工作、恪盡職守、無私奉獻,贏得了領導和同志們的由衷敬佩和贊譽,是群眾心目中的“和事佬”,大家心目中公認的“老黃牛”和“工作狂”。

劉豐生,1956年生人,中共黨員,大學文化,現任萊蕪市醫患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自參加工作以來,他任勞任怨、忘我工作、恪盡職守、無私奉獻,贏得了領導和同志們的由衷敬佩和贊譽,是群眾心目中的“和事佬”,大家心目中公認的“老黃牛”和“工作狂”。2014年5月13日,山東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才利民同志到萊蕪調研人民調解工作時,對他執著、敬業的工作精神大加贊揚:“工作挺好,精神狀態好。我看人家就是很敬業,說起話來條條是道,工作很有激情。做這個工作必須有激情,沒有激情,沒有責任心,肯定不行。要是那種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人肯定做不好這個。”
2011年負責籌建“市醫患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以來,他更是夜以繼日、不辭辛苦地開展工作,堅持邊籌建,邊調解,邊建章立制,建立了一整套嚴密規范銜接有序,科學合理的操作規程、調解員行為規范和各項規章制度。實現了調解程序規范化、管理工作制度化。 既任管理員,又當調解員,憑著一顆火熱赤誠而又樸實的心,化解調處了一起又一起醫患糾紛。截至目前,他接待來人來電咨詢6957人次,受理醫患糾紛339起,調解結案334起(其中死亡糾紛83起),調解成功率達98.5%,自覺履行率100%,醫患雙方滿意率達到99%以上。經他調解的糾紛無一例反悔、無一例上訪、無一例民轉刑案件。為維護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維護醫療機構就醫環境,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發揮了一名老司法行政工作者的應有貢獻。
劉豐生同志先后被司法部授予“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榮譽稱號。被山東省委政法委評為踐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先進個人、榮記個人三等功1次。被山東省司法廳榮記個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并授予“全省最美人民調解員”榮譽稱號。被萊蕪市人民政府榮記個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被萊蕪市司法局榮記個人三等功7次,并授予“全市最美人民調解員”榮譽稱號。但從他的臉上并沒有看出一絲驕傲和滿足,他說:“為民調解我盡到了自己的本分”,大家的認可是對我工作的最大鼓勵,我會把這份心意深深的藏在心底,作為調解工作的最大動力。”
對調解工作情有獨鐘
劉豐生之自進入司法行政部門以來,無論是法律服務、法學教育,法律援助、還是醫調工作,20年如一日,他認真研究、刻苦鉆研涉醫、涉法業務知識和法律法規的書籍,成為了一位名副其實的“法律通”。 特別是他負責醫調工作以來,他堅持專業性與人民性、原則性與靈活性、依法調處與溫情化解相結合,積極探索建立了“德法并舉、依法調解”“四步驟”工作方法調解經驗,被省司法廳全省推廣。堅持一是還原現場,查清事實。矛盾糾紛出現后,第一時間趕到糾紛現場,穩控局勢,收集有關證據、證人證言,摸清吃透糾紛事實情況。二是于法有據,重在說理。調處糾紛時,擺明法律依據,沒有明確規定的,依照公秩良俗。注意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用以案說法等有效方法,使糾紛得到及時化解。三是客觀公正,合理賠償。實行調解員回避制度和人民調解員自選制度,體現公平公正。根據責任等級、損害程度、賠償項目和標準,合理賠償。四是以人為本,案結事了。定期進行回訪,關注調解效果,延伸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同時,對確有困難的當事人,積極協調民政部門給予社會救助。
他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德法并舉、依法調解,客觀公正的化解調處每一件糾紛,他注重利用“和為貴”的傳統理念做調解工作,正是這種工作理念和調解方法,使大批疑難、復雜、重大死亡糾紛在他手中圓滿解決。
例如:2013年12月11日,市某醫院撥打市醫調委值班電話求助,發生一起“醫鬧”糾紛。患者蔣某因引產入住醫方婦產科,行腹羊膜腔內利凡諾注入術,術后出現意識喪失,牙關緊閉,經搶救無效死亡。患方認為患者的死亡原因,是醫方行麻醉術,操作不當造成的,應承擔全部賠償責任。向醫方索賠1000萬元,聚集130余人,在醫方門診樓拉橫幅、擺花圈、設靈堂、燒紙錢,嚴重影響了醫療機構的工作秩序。劉豐生第一時間趕到事發現場,疏導勸說,詳細了解糾紛情況。告知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合法表達利益訴求的途徑。對于死亡原因有爭議的,按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應當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尸檢,拒絕或拖延尸檢,超過規定時間,影響對死因判定的,由拒絕或拖延的一方承擔責任。患方情緒激動,不同意尸檢,陳尸手術室,嚴重影響了手術室的使用。劉豐生不厭其煩的多次找患方的親屬疏導勸說,引導患方依法解決,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患方同意調解,將蔣某尸體移放太平間凍存。
2013年12月22日,醫患雙方來市醫調委申請調解,患方向醫方索賠1000萬元,按照市政府的有關規定,索賠金額15萬元以上的,應按規定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明確醫患雙方責任。劉豐生引導患方先鑒定,明確責任后再進行調解,醫患雙方同意委托山東大舜司法鑒所鑒定。2014年1月13日山東大舜司法鑒定所作出[2013]臨鑒字第1036號鑒定意見:“醫方對蔣某的診療行為存在過錯,該過錯與蔣某某死亡之間存在直接因果關系,起主要作用,參與度56-95%。”劉豐生依據鑒定意見,制定了詳細的調解方案,多次面對面、背靠背的做細心疏導、耐心勸說工作,醫患雙方自愿達成調解協議。醫方一次性賠償患者蔣某死亡賠償金、喪葬費、被撫養人撫養費、誤工費、護理費、住院伙食補助費、交通費、精神撫慰金等78.9萬元;其他事項互不追究。全市“醫鬧”人數最多、索賠數額最大、情緒最激烈的“醫鬧”糾紛得到圓滿解決。
像這樣的案例在劉豐生的工作實踐中數不勝數,以至于成為了劉豐生調解工作的一個長項和招牌,更為他贏得了諸多的榮譽。
“社會需要就是我的選擇”
劉豐生已是一個年近六旬的人了,離崗不退位。赤心為人民。在籌建“市醫患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時,領導找他談話組建醫調委,他的回答只有一句話:“只要組織需要、工作需要我別無選擇。”
其實,劉豐生的身體并不好,工作出色全憑一股精神和干勁。1999年9月,他患腮腺腫瘤,行腫瘤切除術,術后右臂臂叢神經損傷,落下了右臂肢體活動受限,不經輔助胳膊抬不起來。他的妻子也體弱多病,經常住院,他就一邊照顧妻子,一邊開展醫患糾紛調解工作。有人勸他說,“年齡不小了,別這樣拼命工作了,早點退下來歇著吧”!可他總是笑著說:“能為社會做點具體工作,我很幸福。”
醫患糾紛紛調解更是一個苦差使,這不僅需要懂法律、懂人情、懂親情、懂風俗,還得學會容忍醫患雙方的急躁心理和過激情緒。特別是調解過程中,由于醫患雙方當事人各自提出的調解意見差距很大。根據市政府《醫患糾紛預防和調處辦法》規定,索賠金額15萬元以上的,應按規定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明確醫患雙方責任。患方認為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是醫學會和醫院“老子和兒子之間的關系”,拒絕鑒定。每當這時,也是調解員最為無耐和工作最艱難的時候。
例如:2013年10月2日,患者趙某因出血熱入住市某醫院急診科,經及時治療病情好轉,10月4日轉入普通病房治療,10 月6日突然病情加重,經醫方全力搶救無效死亡。患者家屬聚集90余人,在醫院大門口拉橫幅、擺花圈、設靈堂、燒紙錢,嚴重影響了醫療機構的正常秩序。醫院撥打劉豐生的電話求助。這天他的老父親因病正在萊鋼醫院重癥監護室搶救,他接到醫院的求助電話后,沒有多考慮老人搶救的情況,也沒有考慮是“國慶節”假期,安排兄弟們在重癥監護室門外等待搶救結果,自己駕車趕到事發現場,控制事態發展。耐心勸說、細心疏導當事人依法表達利益訴求,合法維護自己的權益。“醫鬧”只能激化矛盾,不利于解決糾紛。他反復講解了法律、法規、國家政策和政府的有關規定,賠償的范圍和標準,鑒定的程序和責任的認定,人民調解的原則、性質、效力,調解的程序,當事人的權利義務等規定。患方情緒穩定下來,同意調解,醫患雙方當事人及委托代理人參與調解,患方調解意見,向醫方索賠經濟損失60萬元,不同意鑒定。醫方調解意見,通過鑒定機構鑒定,明確責任,再進行調解。醫患雙方調解意見差距很大,按照市政府的規定患方索賠15萬元以上的,應按規定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或者司法鑒定,明確責任后再進行調解。患方不同意鑒定,醫療責任無法確定,賠償無依據。調解進行到下午6點多了,雙方僵持不下,調解陷入僵局。劉豐生勸說雙方回去各自考慮考慮調解意見,明天繼續調解。患方有一個親戚說“你今天調解不了就走人,不能讓他走了”,我聽了這番話,一陣心酸,誰能知道我的老父親還躺在重癥監護室正在搶救,我的眼淚滾了幾次差點掉下來,我強忍著說今天天也不早了,雙方的調解意見差距比較大,你們回家考慮考慮明天新的調解,一定有一個圓滿的解決。我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萊鋼醫院,家里兄弟們都在搶救室門外焦急的等待,我找到大夫問,得知父親搶救結果沒有好轉。
第二天劉豐生不顧老父親的搶救,為兌現自己的承諾,又趕到事發醫院進行調解,雙方當事人新的調解意見沒有多大變化。他找到患方家屬從情理講到法理、從有責任賠償講到無責任不賠償,反復解讀法律法規,你們索賠的數額按政府規定必須鑒定,如果你們堅持不鑒定,只能在政府規定的范圍內協商解決。合情合理給予適當經濟補償,咱們不能僵持在這里。他苦口婆心“嗓子說啞了,嘴唇磨破了”,面對面、背靠背的不知經過了多少個回合,執著的調解工作,感動了當事人的心,最終雙方自愿達成調解協議:醫方一次性適當經濟補償給患者趙某死亡補金、喪葬費、被撫養人撫養費、精神撫慰金等11.5萬元;其他事項互不追究。一起典型聚眾“醫鬧”糾紛得到圓滿解決。極度疲倦也在劉豐生身上顯現出來,但是他感到矛盾糾紛化解的欣慰。
用熱血鑄就社會和諧
人民調解是一項化解矛盾、維護團結、促進和諧的重要工作,是一支促進社會穩定安寧的重要力量,醫患糾紛引入人民調解,更是維護正常醫療秩序、阻止矛盾激化、實現社會安定的重要保障。劉豐生,負責醫患糾紛人民調解工作,深感責任重大,所以,從接手醫患糾紛調解的第一天起,他就以一個老黨員高度的政治責任感、社會使命感和工作緊迫感,滿腔熱情地投入工作,他不計報酬、兢兢業業,沒有正常的作息時間,沒有正點的一日三餐,總是在最困難、最危險的地方出現,不顧身體狀況、不顧自身安危,以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個老司法行政工作者、老共產黨員獻身事業的錚錚誓言。
例如:2014年3月13日,這一天是劉豐生一生最難忘的日子,老伴因病確定下午在市中醫醫院做手術,早晨6點08分,市某醫院分管院長撥打劉豐生的電話尋求幫助,發生一起死亡糾紛。患方家屬情緒非常激動,聚集80余人到急診科,圍攻醫生并發生口角,肢體接觸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辦公室物品大量損壞,陳尸急診科,嚴重擾亂了醫方的工作秩序。他接到電話后立即趕到事發現場控制事態發展,他先找到患者家屬了解情況。2014年3月10日患者李某,因“轉移性右下腹痛”入住市某醫院小兒外科,初步診斷為:“急性闌尾炎”,家屬意見給予保守治療。3月12日23時,患者出現腹痛及全身不適等癥狀,病情加重,轉入急診科,醫方組織ICU、兒科、心內科、急診科等專家會診搶救,經搶救無效死亡。患者家屬認為醫生未盡到責任,搶救不及時,導致小孩死亡。他耐心勸說,反復解讀法律法規。從法理講到情理,從依法維權講到理性解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苦口婆心地做安撫疏導工作。患者家屬情緒穩定下來,協助醫患雙封存病歷和實物。詢問主治醫生診療情況。一場“醫鬧”糾紛走上了正常的解決渠道。經雙方協商同意委托司法鑒定機構鑒定。他回到老伴做手術的醫院已是晚上7點多,老伴早已推出手術室,躺在病床上。他對老伴說,“我對不起你……”老伴看著他愧疚的樣子,眼含熱淚默默無語。當他發現老伴左手腕以下被截肢時,頭一懵就像五雷轟頂。他強忍著控制住眼淚,自己未能盡到丈夫的責任,感到非常愧疚。但是醫患矛盾得到了解決,他感到非常值得。
事后,院長心有余悸地說:“看到你被圍在中間,我們真怕傷著你。但是你一來,我們就松一口氣了,心里就有底了。”
老驥伏櫪,不墜青云之志;身殘志堅,情注社會和諧。近幾年來,經他手的糾紛,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達成調解的協議無一例反悔、無一例上訪、無一例民轉刑案件。以至于成為遠近聞名的“和事佬”、“調解通”。得到了當事人認可,贏得社會的稱贊。他架起了醫患連心橋,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托起了一盤良心的天平,為社會穩定和諧安寧做出了積極貢獻,在平凡的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責任編輯:楊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