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獻血 公益相伴
在人們心中,志愿者往往奉獻的都是汗水,他們的真情之舉會受到人們的贊揚。但在我市活躍著一群無償獻血志愿者,用鮮血書寫愛心的他們,為我們很好地詮釋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于志友就是其中的一員。

在人們心中,志愿者往往奉獻的都是汗水,他們的真情之舉會受到人們的贊揚。但在我市活躍著一群無償獻血志愿者,用鮮血書寫愛心的他們,為我們很好地詮釋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于志友就是其中的一員。
“第一次獻血是在2008年,我在街上看到煙臺的采血車到海陽中醫院組織獻血,也就加入了獻血隊伍中去。”對于首次獻血,于志友還記憶猶新,“獻血之后覺得對身體沒什么影響,就想繼續獻。”
他并非身強體壯,甚至還略顯單薄,然而他信念堅定,心態樂觀,有他在的地方總是充滿歡聲笑語。面對他人的疑惑甚至誤解,總是一笑置之,他常說:“我是盡了自己的綿薄之力,看到我的付出能夠換來他人健康,甚至能挽救生命,我打心眼里高興。”
隨著對獻血知識了解的深入,他了解到還有另外一種獻血方式——成分獻血,就是捐獻血液中的某一成分,目前臨床中用得最多的是血小板。由于捐獻血小板對環境和設備要求較高,所以只能到血站去捐獻。“每次獻血,我的心中總有一股濃濃的愛和喜悅,因為我覺得自己可以挽救一個病人,起碼能讓病人多一分對生命的希望。”
在之后幾年的獻血過程中,結識了不少獻血志愿者, 2014年他正式加入了海陽紅色愛心之家。開始走上街頭,宣傳無償獻血并服務無償獻血者。只要有時間,他往往會提前了解獻血車停靠的地點和時間,便于自己前往參加服務。他認為,獻血不是一個道德高度問題而是一個普通人的選擇問題,還是一個認識問題。在志愿服務工作中,于志友耐心地為獻血者做好引導工作,向過往市民宣傳科學獻血無損健康的知識。他說,很多人初次來獻血,都會跟他們介紹一些知識,消除他們的緊張和疑慮,讓他們覺得獻血過程很溫暖、很貼心,也許他們以后還會繼續獻血,甚至成為固定獻血者。每當服務隊進行統一集中活動,于志友都盡量協調好手頭的事情,積極參與。
到目前,于志友共獻全血15次,30份,獻血小板11次,22份,共計獻血量達10400cc。
責任編輯:劉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