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慧,女,1966年1月出生,漢族,群眾,濟南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與艾滋病防制所副主任技師。
楊慧,是濟南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研究所一名普通職工。在艾滋病防治一線已工作了近15個春秋,這15年是濟南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從無到有,到省內領先、國際有名的15年;更是艾滋病病人從絕望到接收治療直至重燃生命希望的15年。而她就是伴隨著他們一起與疾病抗爭的一線工作者,他們都親切的叫她“楊姐阿姨”。
提起“楊姐阿姨”這個稱呼就不得不說這樣一個故事。一天下午,一位稚氣未脫、長相清秀的小伙子來到了市疾控中心的自愿咨詢檢測室門口,并在門口反復徘徊。楊慧正好在走廊中看到這一幕,主動迎上前去詢問。小伙子低聲的說:“阿姨,這里能做艾滋病檢測嗎?”楊慧笑著說:“是呀,就在這里,我就是醫生,咱倆進屋說。”經過咨詢楊慧了解到,孩子今年只有17歲,是一名高二的在校生。在網絡上認識了許多成年男性網友并與之在線下多次約會,發生同性性行為。一次他在公共場所收到一張艾滋病防治宣傳單,認真閱讀后才意識到自己這叫高危行為,心里十分害怕。他不敢給自己的家長說,更不敢告訴朋友,心里反復掙扎,吃不下,睡不著。今天,他終于鼓足勇氣按照宣傳單上的地址找到了市疾控中心。楊慧認真給他進行了咨詢并為他進行采血檢測。15分鐘過去了,快檢檢測顯示為可疑陽性感染。按照有關的要求,這時需要為他做初篩陽性的告知、為他講解快檢結果的意義,并要留下他的詳細信息以便后續的隨訪管理。雖然,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確診,但憑著多年的經驗,楊慧認識到他確認檢測的結果是陽性的可能極大。作為一位母親,看著這個結果,看著這個比自己兒子還要小好幾歲的孩子心里十分難過。但是,為了不讓他絕望,楊慧必須要理性的幫助他。于是,楊慧將小伙子請進咨詢室,倒上一杯熱茶,拍拍他的肩膀,輕聲的告訴他:“孩子,很不幸,你的初篩檢測結果是艾滋病陽性。”話音剛落,孩子一下子就往椅子下出溜,楊慧一把扶住他,對他說:“孩子,目前只是初篩的結果,我們要再進行酶聯檢測以及確認試驗。即使明天的結果顯示你感染了艾滋病,也不代表你就沒救了,國家現在有免費的抗病毒治療,我們會馬上為你進行CD4細胞檢測,如果符合條件,會讓你盡快開始服藥,還有…”就這樣楊慧一直和孩子聊了3個多小時,直到把相關的事情說明白,他的情緒逐漸穩定下來,才讓他離開。作為一個母親楊慧深知,一個年僅17歲的孩子在面對這種致命打擊時最需要的是心靈支持,臨走時她主動將手機號碼留給了他,讓他隨時聯系。到了晚上九點多,孩子給楊慧打回了電話,哭著說:“阿姨,我離開疾控中心就跑到火車站去了,我想了很多,原本想干脆臥軌結束自己的生命,省得給家里丟人。可我又想今天下午你一下午給我說的話,我就想到了自己的媽媽,想到了如果就這樣一走了之,對不起媽媽和你!我在網上看到在男同圈子里許多人在說,在濟南疾控有個楊姐,服務態度好,幫過很多人。可你說我比你的孩子還小,就讓我叫你一聲--楊姐阿姨吧!謝謝你的苦口婆心。我決心不做一個懦夫,明天再去找你拿確認結果。我會勇敢地活下去。我愿作你們的志愿者,為抗擊艾滋病做些貢獻”。聽到這些,楊慧淚流滿面,既是母親的辛酸之淚,更是為這個孩子樹立重生勇氣的喜悅之淚。
在濟南市有一條全國聞名的艾滋病咨詢熱線—小阮熱線。許多高危人群通過熱線咨詢放下了心里負擔,重回了正常的生活。2010年,一位抑郁癥患者懷疑自己感染艾滋病,每天都要打電話點名找楊慧咨詢,有時一天會打十幾遍電話,重復咨詢同一問題。楊慧每次都會耐心、詳細地為他講解艾滋病知識,盡量幫助他消除心理疑惑,并鼓勵他盡快去看心理醫生。這樣的狀態大約持續了近半年,終于有一天,這位患者乘車從外地專程找到楊慧,高興且充滿感激地說:“楊大夫,如果不是遇到您,我不知道我是不是還能活到現在,請接受我的一點感激之情”,說完他拿出一張購物卡迅速塞給楊慧,楊慧本來滿是笑容的臉立刻嚴肅了下來,厲聲對他說:“如果你真心謝我,就用健康愉快的生活來回報你的家人和我吧,那是對我最好的感謝”。
如何有效獲得感染者的理解和配合是艾滋病管理、隨訪和治療的關鍵。每3個月一次的抽血檢測即是對楊慧和同事們技術水平的考驗,又是每一次潛在的感染風險。由于長期以來社會對艾滋病病人的歧視,他們自身防御意識非常強、非常敏感,稍不注意就會讓他們覺得受到歧視,也使好不容易建立的信任感消失殆盡。所以,每次和他們交往時楊慧都十分注意細節,從臉上那發自內心的微笑到每次采血后主動為他們放下卷起的袖子。從CD4檢測前溫馨的提醒到治療期間的及時溝通。最難忘是2003年前那段日子,那時還沒有抗病毒治療,病人檢測出陽性也只能對他進行告知,強調不能傳播給他人,警告惡意傳播的后果。而對他本人和家庭而言,每次告知陽性結果之日就是宣判他們死刑之日,楊慧和同事們也和他們一樣痛苦。2003年,國家實施“四免一關懷”政策,濟南市一對老夫妻成為了第一例接受抗病毒治療的患者,當時的意義非比尋常。在那年的12月1日世界艾滋病宣傳日時,韓寓群省長希望慰問病人,以實際行動呼吁全社會對艾滋病的理解和支持,但病人怕暴露拒絕接受慰問。楊慧和阮師漫所長登門到病人家中做說服工作,向她解釋省長慰問所傳達的重要社會意義,并向她承諾做好保密。為了保護她,專門為她購買假發、衣服、帽子并給她化妝。在給她帶假發時,由于比較慌亂她的指甲一下子把楊慧的手劃破了,血流了下來。當時病人也慌了神,一個勁的說對不起。楊慧心里也很害怕,但臉上卻裝出無所謂的樣子對她說:“沒事,你指甲上沒有血,沒血就沒有病毒”。直到一切安排好,楊慧才趕快跑到水管下沖洗傷口并消毒處理。雖然,知道被指甲挖破不會造成傳播,但心里還是很緊張。阮所長看到了,緊緊抱住楊慧放聲大哭,說,姐姐對不起啊!但當看到省長順利的接見病人,社會上反響強烈,楊慧的緊張也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15年來,濟南市所有的病人情況楊慧都了解,楊慧和她管理的幾百個病人間也建立起有效的交流渠道,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
經過楊慧和同事們的共同努力,濟南市的病人管理和抗病毒治療工作一直走在全省的前列,各項考核指標全部達到并超過國家要求。病人治療效果明顯,截至目前,濟南市還未發生一例由于治療管理不足而造成的死亡病例,也從未發生過病人上訪的事件。楊慧的那些正接受著抗病毒治療的患者們和他們的同事們一樣工作在各行各業,不同的崗位上,只是他們每天比別人多了一次服藥,比別人多了一個像楊慧這樣的醫生朋友。
15年來,楊慧只是做了一個醫務工作者的本職工作,卻為病人和他們的家庭帶來的生活的希望。楊慧感到由衷的驕傲、自豪。楊慧先后獲得山東省女職工建功立業標兵稱號、“最美衛生人”、濟南市衛生系統“三好一滿意”十大服務明星、2012年感動濟南年度人物提名獎等稱號。楊慧所在的性病艾滋病防治所先后獲得國家巾幗文明示范崗、全國艾滋病防治先進集體、山東省三好一滿意先進集體、濟南市青年文明號、濟南市文明窗口單位等榮譽稱號。所有的榮譽只能代表過去,展望未來楊慧和她的同事們充滿信心,將繼續以滿腔的熱情、周到的服務為我市艾滋防治事業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劉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