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愛心和富裕帶給群眾
11年前,他號召村民成立了“大學生基金會”,迄今為止,已募集資金12萬元,幫助18名大學生步入大學校門;他視貧困女孩李曉燕為女兒,常年資助她學費、衣服等,給她家庭般的溫暖;他帶領村民搞種植,帶動140多名村民就業。
“愛心村支書”張慶濤:把愛心和富裕帶給群眾

張慶濤看望李曉燕的父親。

張慶濤看望甄得金夫婦。

張慶濤在和村民一起建大棚。
張慶濤,男,漢族,1971年2月生人,山東省鄆城縣南趙樓鎮甄莊村人,是遠近有名的“愛心村支書”,連續多年被評為菏澤市優秀黨支部書記、優秀共產黨員。11年前,他號召村民成立了“大學生基金會”,迄今為止,已募集資金12萬元,幫助18名大學生步入大學校門;他視貧困女孩李曉燕為女兒,常年資助她學費、衣服等,給她家庭般的溫暖;他帶領村民搞種植,帶動140多名村民就業。他說:“能夠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幫助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我的人生價值得到了體現,這是我覺得最有意義的事。”
“大學生基金會”:助貧困學子騰飛
金榜題名對每個家庭來說都是件喜事,可是在農村,高昂的學費往往上不少家庭犯難。前些年,甄莊村有個叫甄國慶的高中生考取了東北政法大學,最后卻因湊不齊學費,只好忍痛割愛出去打工。2003年,村里有一個叫楊丹的美術生,考取了美術學院,眼看就要入學,父母卻因學費難得直流淚,一心想圓大學夢的楊丹買來一個筆記本,決意要挨家挨戶去借錢,這讓張慶濤很不是滋味,何不成立一個愛心基金會,讓貧困學生都能上得起大學?在他的倡導下,甄莊村貧困學生愛心基金會正式成立,每年的7月份,村委會向全村發出號召,為貧困學子湊錢上學。“當年,我們便籌集了 1.2萬元,鎮領導聽說后,又送來5000元。”那一年,楊丹等4 位困難學生成功進入了大學校園。
“不管一年考上幾個大學生,只要家庭困難并提出申請,我們都會盡全力幫助他籌學費。”張慶濤說。11年來,基金會已募集資金12萬余元,幫18名困難學生圓了大學夢。
為了財務公開透明,“基金會”設立了會長、副會長和會計,分別由村兩委成員和德高望重的老黨員擔任。募集資金時,把村民的“份子錢”列出明細,這些錢由受助大學生參加工作6年后逐步還清。現在,這些貧困學子已在全國各地工作,每年7月份,他們都會回來參加募捐,讓愛心繼續傳遞。
“大學生基金會”在圓貧困學子大學夢的同時,也讓這個有1200人口的甄莊村民變得更加團結。
“愛心爸爸”:伴苦命女孩成長
“這些年,張爸爸待我比親生女兒都好,他經常打電話詢問我的學習情況。不管我需要什么,只要一個電話,他就盡可能地幫我解決,他的每一次資助都讓我向成功邁近了一步,等我有能力之后,我會加倍地把愛心傳遞下去!”李曉燕深情地說。
李曉燕家住鹽廠村,和甄莊村相鄰,她的父親因青光眼而雙目失明,母親癱瘓在床,沒有勞動能力,李曉燕自四五歲時就學會了所有的生活技能,洗衣、做飯、趕集、下地……在李曉燕11歲那年,張慶濤聽說了李曉燕的身世,多次去李曉燕家里探望,反復做工作,勸李曉燕去上學。“孩子只有上學才能改變命運,不能因為窮耽誤孩子一輩子啊!”張慶濤當場拿出600元錢作為曉燕的學費,并給曉燕買了新衣服和書包,就這樣,11歲的李曉燕第一次走進了學校。
???從那時起,李曉燕的命運就和張慶濤聯系在了一起:每年寒暑假,張慶濤都會和妻子一起來看望李曉燕,并帶去下一學期的學費。在張慶濤的關心和資助下,李曉燕四年前考入曲阜師范大學,今年大學畢業。一個月前,張慶濤了解到曉燕準備考研究生,隨即給她寄去10000元錢。截止到現在,張慶濤已資助李曉燕6萬多元。
“愛心村支書”:帶領全村奔小康
“村干部就是為村民服務的,只有心里裝著群眾,才能得到群眾的擁護。”張慶濤這樣總結自己的“村官”經驗。
15年前,張慶濤一直在鄆城城區做生意,全家在縣城過著平靜的生活。2000年,甄莊村兩委班子渙散,張慶濤臨危受命,被舉薦為村委委員。2004年開始擔任村支書,“人家都是從農村往城里跑,我是從城里返回農村,為這,家里人沒少埋怨我。但是,既然回到了農村,我就要扎根鄉村,當好群眾致富帶頭人,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張慶濤笑著說。
因此,他多方奔波,向上級部門爭取資金,沒花群眾一分錢,為村里鋪了水泥路,安裝了路燈,安裝了自來水,修建了新學校。就這樣,張慶濤用行動贏得了群眾的信任。“村里只要遇到資金困難,張書記就會第一個從家里拿錢墊上。”村主任王善華說。今年6月,村里修建文化廣場,張慶濤帶頭捐款7000元。
在甄莊村北,十幾個蘑菇大棚正在安裝,“秋天我們將種上蘑菇和木耳,銷路都找好了,成功的話,明年會有更多的村民種大棚!”張慶濤說。為了讓群眾致富,2005年,張慶濤曾多次自費租客車送村里100多名村民去打工。這兩年,當留守婦女和老人成為種地的“主角”時,張慶濤就帶頭流轉土地,搞規模化種植,在他的帶動下,村里種了三十多個日光高溫大棚,蔬菜經濟成為村民增收的“利器”,甄莊村人均純收入達到9000多元,比2004年翻了一番。
2013年,張慶濤流轉了五百多畝地,種上了洋蔥、黃秋葵等經濟作物,直接吸收140多名村民就業,就連附近村里的村民也前來打工。她們每月工資都在千元以上,既照顧老人和孩子,又補貼了家用。
這些年,甄莊村用于公共基礎設施和愛心事業投入100多萬元,每一筆開支都公開透明,群眾對村干部非常信任,全村鄉風文明、鄰里和睦,成了遠近聞名的幸福村。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