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款600萬建設美麗鄉村
他心系農村,為了尋找農村發展道路,嘔心瀝血探索工農新聯盟道路,自掏腰包600多萬元幫助落后的南大圈村走向富裕……面對很多人的質疑與不解,鹿成增說:“一個人的幸福,只有置于奉獻之中才能實現。”
民營企業家無償捐款600萬元
工農聯盟建設美麗鄉村

給南大圈村民發放春節慰問品


鹿成增,男,漢族,生于1950年,一名退伍老兵,山東恒源兵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他心系農村,為了尋找農村發展道路,嘔心瀝血探索工農新聯盟道路,自掏腰包600多萬元幫助落后的南大圈村走向富裕……面對很多人的質疑與不解,鹿成增說:“一個人的幸福,只有置于奉獻之中才能實現。”
只有農村發展起來,我的心里才真正踏實了。
岱岳區南大圈村有土地2000多畝,其中山荒地占640畝。全村現有人口700多人,幾乎全是老人兒童。村子在歷史上就不富裕,當時全村集體收入每年大約十萬元,村民人均收入9000多元,只是城鎮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1/3。為響應黨的十八大號召,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設美麗中國的偉大決策,鹿成增帶領公司的全體員工,積極投入到工廠反哺農村的行動中去,主動與南大圈村結成對子,無償幫助南大圈村致富。2012年底,南大圈子村委和山東恒源兵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專門召開聯合會,決定成立了南大圈生態文明村建設工農聯盟指揮部,拉開了資助南大圈村走向致富道路的序幕。
2013年,是南大圈村的基礎建設年。鹿成增聯系濟南軍區借來了大帳篷,帶領工人與村干部、村民白天吃住在山上,挖掘機、推土機齊上陣,植樹、打井、修路,南大圈子村一片熱火朝天的勞動景象。短短一年的時間,修成了三條從村子通往山上的道路,架設了一條 1.5公里的輸電線路,安裝了一個100千瓦容量的變電站,修好可蓄水8萬立方米的山間小湖,打了3口山井,栽種了各類果樹、松樹一萬多棵,試種有機地瓜和南瓜等10萬多株,并培訓了自己的技術人員。所有的這些事情,都在一年的時間里得到了解決,南大圈村面貌大變。“農村想變好,不能只單靠政府,也不能單靠農民自身的努力,還需要中小民營企業幫助農民在根本上脫貧,進行造血式扶貧”,鹿成增后來總結。
老百姓把自己的幸福交給了我,我不能對不起這份信任。
2014年的春天又在大家的盼望中來到了。這一年,根據南大圈村的實際情況,鹿成增和村委成員很快確定了村子的發展出路——大力發展旅游業。南大圈村距離泰安高鐵站僅10公里,臨近泰安、濟南市區,將荒山打造成旅游區具有可行性。
南大圈村在鹿成增的資助下開始了再次嬗變:擴大有機農產品種植面積,推進旅游項目的建設,開設小工廠,修建敬老院,開挖第一期荷花溝,試養大雁……南大圈的荒山打造成了景美如畫的“西山生態園”。不但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也在發展中得到了實惠。
走進南大圈村,一提起鹿成增,原本沉悶的氣氛頓時活躍了起來。以前的荒山承包戶告訴記者:“這片荒山曾經是我們的包袱,荒廢著可惜,別人也笑話,但種上莊稼卻白搭上功夫還不掙錢。”在鹿成增的幫助下,村里將荒山進行承包發展旅游業,原先的承包戶可以在這里打工,每月有固定的收入,還耽誤不了自家地里的農活,深受承包戶的歡迎。
“四周的村民都來我們村看了,他們可羨慕我們了,現在連村里的光棍子也不愁娶媳婦了!”村民高春菊笑稱,從去年以來,本村的姑娘都不愿意往外走了,已經有4個都嫁在了本村。
一旁的村民李傳鳳也忍不住說,2015年春節,南大圈一下子熱鬧起來了,本村的、鄰村的、走親戚的、回家探親的……,一下子都涌到了村子里,看著這里建設的這么好,大家都說以后不用出村就能旅游了。
現在,一些有經濟頭腦的村民們甚至開始練習廚藝,盼望村里游人滿園的時候,可以開一家農家樂菜館,招待遠方的客人,同時還增加自己的收入。
鹿成增常說:“工農一家親,老百姓的信任是促進農村發展的最大動力。”現在鹿成增已經和南大圈的村民成為了一家人,每次見面,村里的老人都拉著他的手有說不完的話。
幫助農村發展的腳步不會停下,因為,這是一份責任。
南大圈村的改變足以讓村民們沸騰!他們從這種變化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對今后的生活有了盼頭。
兩年合作,兩年探索,山東恒源兵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無償支援南大圈村600余萬元,但鹿成增沒有停下腳步,他更堅定了發展工農聯盟模式的決心。2015年的工農聯盟年度會議已增經召開,發展的號角再次吹響。工農新聯盟模式發展到2015年,管理方式開始有了很大的改變:以企業管理為主轉變為以村子管理為主。“由‘輸血’變為‘造血’,農村才能徹底致富。”現在的鹿成增更忙碌了,在他的筆記本里,密密麻麻地記錄了關于南大圈村下一步的發展規劃:盡快綠化荒山,讓荒山變成花果山和旅游地;打造南大圈有機農產品品牌,使農產品的收入增加一倍;將村子近2000畝的旱田,全部升級為水澆田,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幫助村子建設工業加工生產線,讓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就業,預計此項年可實現村集體收入500萬元以上;建設養老院,讓村里75歲以上的老人老有所依;修建村子文化設施,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今年,計劃建設完成西山生態園并投入運營,上馬實施“小江南”工程,完善有機農產品種植,擴大大雁養殖試驗……
按照規劃的總體目標:經過五六年時間的奮斗,將南大圈村建設成為荒山綠化率達到95%以上、文明富裕的生態化鄉村,村民每年的人均收入達到或超過當地城鎮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在500萬以上,具備二次投資的能力。
總結工農聯盟這兩年的發展,鹿成增有著很深的體會:工業反哺農業,企業幫扶農村,必須真心誠意,不謀索取;準確分析環境和把握條件是建立合作信心的基礎,而信心則是成功的保障;制定正確的目標和選擇正確的途徑是做好工農聯盟的關鍵。
“不要宣傳我個人,要宣傳這條道路,讓更多的人知道這種工農新聯盟的模式,讓更多的民營企業加入到幫扶農村的隊伍中。”
歷史的峰回路轉中,總有一些東西貫穿歲月、一脈相承。一路走來,鹿成增總是把責任和使命扛著肩上,把一名共產黨員和軍人的無私奉獻銘刻在心里,他的精神世界足以讓人敬仰!
責任編輯:余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