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艷峰正在為病人量血壓

尹艷峰正在整理藥品
尹艷峰,男,漢族,1980年4月出生,中共黨員,山東省高唐縣尹集鎮孔莊村鄉村醫生。一身白大褂,單肩挑醫藥箱,腋下夾拐杖,在鄉間小路上孤獨蹣跚前行……這不是電影中虛構的畫面,而是高唐尹集鎮孔張村拐杖醫生尹艷峰的真實生活寫照。自幼患小兒麻痹的尹艷峰身殘志堅,憑借一股不服輸的“任性”勁頭,拄著雙拐在鄉間行醫已超20個年頭,累計出診達20000余次,被當地鄉親譽為家門口的“健康使者”。 ? ? ??
命運多舛,兒時患上小兒麻痹癥
1980年出生的尹艷峰可謂是命運多舛,在出生一歲半的時候不幸感染脊髓灰質炎病毒,患上了無法治愈的小兒麻痹癥。這對于尹艷峰并不富裕的家庭來講,簡直是驚天噩耗。
為了給孩子治病,尹艷峰的父母不得不籌措資金四處求醫。吃藥針灸成了他的家常便飯,在濟南、泰安等地的各專科醫院之間往返奔波,成為他兒時最清晰的記憶。由于當時醫療條件限制,延誤了治療時間,最終雙腿還是落下了殘疾。由于自身疾病的折磨,他對疾病的痛苦深有了解,從小就立志學醫解除病患者的痛苦。“俺不能讓自己的不幸遭遇再次在鄉親中重演。”這一句誓言,成為他日后治病救人時一直堅守的信念。
意外驚喜,老中醫收他為徒傳授技能
老天在關閉一扇窗時,也給尹艷峰打開了另一扇窗。1993年,尹艷峰的父母實在無能力讓他繼續接受正規治療,于是就近將他送到德州禹城一位老中醫處保守診治。“這孩子很懂事,意志力強,因此決定收他為徒,傳授祖傳中醫診療技藝。”老中醫的表態,送給尹艷峰一份意外的驚喜。面對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年僅13雖的尹艷峰付出百倍努力,克服身體缺陷所帶來的困難,刻苦鉆研,短短3年便順利出徒。
鑒于獨立行醫需要國家頒發的醫師資格證,在師傅的建議下,尹艷峰毅然報考了高唐衛生學校,開始接受正規的醫學教育。尹艷峰居住地與學校之間往返有25公里的路程,由于行動不便,他每天必須摸黑起床,獨自騎著自制的手搖車趕路。為掌握好這些紛繁復雜的醫學基礎知識,他付出了比正常人多幾倍、幾十倍的努力,每天班上第一個早來的是他,最后晚走的也是他。雖然辛苦,但一想到學到本領后不必再給父母和社會添麻煩,他咬牙堅持了下來,最終他以優秀的成績從衛校畢業,并考取了行醫證。
開辦門診,他成為鄉親們的“健康使者”
功夫不負有心人。1996年,在社會大家庭的幫助下,尹艷峰的社區門診終于在家鄉尹集鎮孔張村掛牌。“俺對疾病給患者帶來的痛苦有切身感受,絕對不能讓居民再受病痛折磨。”從踏入醫生行業那天起,尹艷峰就勵志做一名百姓身邊的好大夫。而這句承諾,他已堅守了20年。
2006年深秋,孔張村郝發堯老人突發腦梗塞,尹艷峰第一時間趕到,通過科學的藥物及心理治療,半個月后老人身體便恢復正常。由于治療及時,方法科學,老人未留下任何后遺癥,今年雖已90歲高齡,身體依然硬朗。2009年夏天,前業村李淑琴的丈夫突然昏迷,尹艷峰趕到現場發現病人已測量不到血壓,憑借經驗他斷定病人為缺血性休克,通過口服速效救心丸,并配以針灸針刺,成功將病人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如今,附近村莊1000多位村民的健康狀況全都裝在尹艷峰的腦袋里,無論遇到什么突發情況,他都能根據病人的日常健康檔案進行針對性治療,成為名副其實的家庭醫生。
20年來,憑借一流的中西醫診療技藝和優質的服務,尹艷峰成為當地遠近聞名的鄉村名醫,找他看病的村民越來越多。不少大醫院主動發來邀請函,請他高薪坐診,但都被婉言謝絕,“俺的根就長在農村,鄉親們也需要俺,實在無法離開。只要身體允許,鄉村醫生這條道路,俺還會拄著雙拐繼續走下去。”
在他心目中,為百姓診療是醫生這份崇高職業的社會責任和義務。
責任編輯:余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