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立民:以誠待人、以信立業的慈善商人
丁立民,49歲,淄博俏神州快餐連鎖有限公司、博山金海灣大酒店、淄博鑫椿牧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在淄博飲食業,被同行和消費者稱為誠實守信的人。
在山城博山,倘若要問,哪里的食品最安全、最放心?人們會異口同聲地回答:鑫椿牧業和俏神州!這得益于丁立民的食物鏈戰略構想。
曾幾何時,毒大米悄然登上了我們的餐桌,用尿素培育的無根豆芽成了我們的下酒菜,用工業石膏做成的豆腐誰人能分辯?還有招搖過市的地溝油,35天就能長成的雞,4個月就能出欄的豬……病從口入,長此以往,有多少人的生命在面臨威脅?食品安全問題已成為國人心中揮之不去的夢魘!
面對著一件件震驚全國的食品安全事件,面對著一起起喪失道德和法律基準的頻發事件,作為一名資深的食品經營者,一種強烈的歷史責任感促使他, 必須下決心從根本上解決食品的安全問題。
食品經營者離不開生肉、蔬菜和糧食。幾經勘察,他決定把養殖基地、種植基地建在博山西部山區。西部山區,空氣清新,水清草鮮。投資500萬元,占地30畝的基地于2010年建立起來。養殖基地采用生態發酵床技術,通過微生物菌群的分解發酵,使豬糞、尿中的有機物質得到了充分分解和轉化。隨著豬糞、尿的消化,臭味也就沒有了,而同時繁殖生長的大量微生物,又向生豬提供了無機物和菌體蛋白被豬食用,從而相輔相成將豬舍演變成飼料和有機肥的加工廠,達到了無臭、無味,無害化的目的。鑫椿牧業飼養的生豬,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純糧食。而純糧食又全部是當地農戶家中收購的玉米、地瓜,再加上花生秧、豆粕、中草藥為輔料,合理搭配,不添加任何飼料和瘦肉精,科學喂養,自然長成。每頭生豬的成長周期都在一年以上,從而保證了豬肉的天然本質,純糧豬肉給消費者送上了安全、放心和健康。俗話說,蔬菜頂呱呱,全靠肥當家。有了養豬產生的有機豬糞作后盾,他們又在山里建起了綠色蔬菜種植基地,采用最先進的大棚管理技術,一年四季種植蔬菜。除了自己生豆芽,腌咸菜之外,他們還把豬糞無償送給農戶,讓他們代種旱稻、蔥、姜、大蒜等農副產品,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親戚朋友曾反對和懷疑他投巨資建鑫椿牧業,認為不值得!而他卻執著追求,致力于讓消費者吃到安全、放心、健康的食品。他曾津津樂道地扼要解釋自己的食物鏈戰略構想。
“優美的自然環境,生長出源源不斷的泉水和無污染的糧食及草;讓豬以此為家,以此為生,肉質自然要安全可靠且味道鮮美;然后豬糞施入大地,培養了地利,必然會生長出鮮美的蔬菜和醇香的糧食,再然后循環……這是良性的食物鏈,也是公司的戰略構想。”
山東大學的一位生物學專家對他們的食物鏈構想給予了高度評價,將其稱為“良心工程”。他說:“從源頭抓起,環環相扣,良性循環,讓人民群眾吃得放心,體現的是丁立民董事長對人民負責的高度素養,同時又是中國餐飲業發展的方向。”
五年來,當無與倫比,味道鮮美的豬肉端上餐桌或進入千家萬戶,當真正無污染有機蔬菜被尋常百姓做成道道美味佳肴,人們沒有理由不對鑫椿牧業和俏神州食品連鎖有限公司的食物鏈構想工程翹起大拇指!沒有理由不對董事長丁立民的誠實為本,操守為重的高尚品德表示由衷的稱贊!
董事長丁立民的誠實守信還表現在他日常社會活動中的以誠待人、以信取人、履約踐諾、言行一致上。
2006年,剛進店工作不久的女工小魏被淄博市第一醫院診斷為腦部腫瘤。
20多歲,陽光般的年齡,剛吐蕊的鮮花。然而小魏卻決定放棄治療!當丁立民詳細了解了事情真相后,她的胸口像被壓上了一塊巨大的石頭。原來,小魏的家在博山南部山區,母親生病臥床多年,一個妹妹上學,家境貧困,債臺高筑,她是家中唯一的經濟支柱。那一刻,丁立民感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他抹了一把淚水,平靜但卻擲地有聲地小魏說:“必須手術!錢,我來想辦法。”
誰都知道,這一年丁立民新開的兩家米線店是靠借貸建成的,眼下再支付一位進店不久的員工的高額手術治療費,談何容易?
女工小魏更清楚老板的難處,更擔心自己家庭的償還能力。她感激并勸阻道:“就是做了手術,也是半個廢人,一輩子也還不上那么多錢。還是讓我死吧!”丁立民下了最大的決心,他斬釘截鐵地說:“凡是咱的員工,就是親如一家的兄弟姐妹!我壓根就不會讓你還一分錢!”
一位私營企業的老板,靠借貸上項目,經濟狀況可想而知。然而當一名員工——一位農村的窮苦孩子,因生活困苦而決定放棄生命的關鍵時刻,卻挺身而出,不僅僅是簡單的幾句精神安慰,也不僅僅是拿個幾百元上千元表示一下,而是全部承擔所有的醫療費用!這不是一時心血來潮,更不是作秀炒作,而是彰顯了丁立民這個誠實漢子的博大胸懷。他是普通的,但他的作為卻是感人至深的。
小魏順利進行了手術。老板救員工的事跡感動了淄博市第一醫院的醫護人員,他們紛紛以各種形式捐款,表達了對丁立民的敬佩之情。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小魏的病情復發,變得更加惡劣。丁立民又果斷決定:去北京治療!家人不得不提醒,在市醫院的重癥監護室,一天就花好幾千!而去北京二次手術,費用更加昂貴。錢,實在難以籌集!朋友善意相勸:對于一個剛來不久的員工,這樣做值得嗎?這可是個無底洞呀!夜深人靜之時,丁立民想起了一片佛心的母親,想起了母親常念叨的話,救助別人是美德,幫助別人是善舉。信守諾言是做人之本!為了履諾踐行,他說服所有的人,義無反顧地陪同小魏踏上了去北京的列車……小魏重新回到了伙伴們中間,在春節時公司舉辦的文藝演出中,她登臺深情地唱了一首《好人一生平安》,并走下舞臺,向坐在臺下的董事長丁立民獻上了一束鮮花,然后,撲通一聲,長跪不起!
丁立民不僅對自己的員工如此,對素不相識的外地人同樣出手相助。
那天,丁立民路過繁華的福門橋,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他發現了一位衣衫襤褸的傷殘老人,匍匐在橋頭,身旁的小鐵罐里是幾枚硬幣。丁立民停住腳步,上前關切詢問,得知老人是淄川磁村人,無兒無女,傷殘后失去勞動能力,靠沿街乞討度日。他翻遍衣兜,將身上的幾十元錢全部塞給老人。他特地囑咐店員,只要見到這位老人,一定送上蒸包讓其充饑,一送就是兩年。終于有一天,有認識丁立民的人,將其身份告知了老人。一日,那位傷殘老人爬到了丁立民的店鋪門口。丁立民聞訊出門,發現老人的傷口已經潰爛,多處化膿生蛆,慘不忍睹。他當即聯系急救中心,自己卻不顧臟臭,將傷殘老人抱到車上。后來,幾經周折,丁立民打聽到并叫來了傷殘老人的一個侄子,苦口婆心地勸解:“老人家不容易,誰都有老了爬不動的時候,作為晚輩,應該承擔贍養義務,讓老人家安享晚年。”對方卻默不作聲。丁立民考慮到,對于一個毫無生活來源,生活不能自理、疾病纏身,必須有人照顧的老人,無疑就是一個累贅啊,何況是一個侄兒呢!丁立民猜透了對方的心理,用商量的口吻承諾說:“這樣吧,你們把老人家接回去,照顧好老人的生活,別再讓他外出乞討,給他養老送終,我會按時給你們補助的。你們看,這樣行不?”對方睜大了雙眼,待確認這一切都是真實的事后,點頭應諾了。丁立民與傷殘老人非親非故,但為了人間的大愛,為了他的承諾,他每年都親手交給對方一萬余元“養老費”,而且直至老人家去世之日。
中國自古就有“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的成語。“以誠實守信為榮”是我們八榮八恥中最重要的一條。丁立民在經濟活動中,他踐守諾言,讓消費者吃上放心的食品,在山城博山樹起了一塊樸實守信的豐碑;在社會活動中,無論對員工,還是對素不相識的路人,他同樣用博愛無私、傾其相助,以信取人,被大家稱為“誠實守信兼濟大眾”的慈善家!
責任編輯:余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