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云海,男,1957年2月出生,漢族,群眾,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濟南市歷城區(qū)分公司西營郵電支局投遞員。
路云海年過半百,膚色黝黑,有一種村民特有的樸實,用戶和群眾都被他憨厚的笑容深深感染。從事投遞工作15年來,他的足跡踏遍數十個山頭,無論晴雨寒暑,他都堅持為17個村落送去報紙、信件和包裹,從未間斷。
15年騎壞三輛摩托車
2000年,路云海當投遞員伊始,就負責兩個段道的投遞工作,這是一條艱難而漫長的郵路。他幾乎天天奔波在投遞路上,至今已數不清翻過多少個山頭,拐過多少個彎道,大山的角角落落都留下了他的足跡!懊刻煸绯堪它c開始上班,晚上下班時間不確定。信件、包裹少時,最早也得五六點,趕上雨雪天氣就難說了。現在的山路比以前好多了,開始是土路,現在大都是水泥路!甭吩坪U勂疬@些過往時,臉上一直帶著輕松的笑容。
每逢雨雪天氣,山路又滑又泥濘,摩托車在山里幾乎寸步難行,只能步行前進。即使是晴好天氣,山里的冬天也格外冷,投遞員身穿再厚的棉襖棉靴也難擋寒風往身體里灌!澳ν熊嚍橥哆f立下汗馬功勞,騎車送信節(jié)省不少時間和精力!甭吩坪Uf到自己的“座駕”時,眼里流露出絲絲溫情。15年下來,他騎壞了三輛摩托車。他,日行80公里山路,踏遍17個村落,拜訪各家各戶,投遞行程計算下來能繞地球12圈。
工作盡職盡責贏得信任
15年的投遞生涯,路云海沒請過一天假,沒動過一絲調換崗位的念頭,這份堅守體現出他對投遞工作的熱愛和執(zhí)著。“村民們對我的信任,我覺得比什么都重要!甭吩坪氖峦哆f工作以來,沒有因個人私事請過一天假。2008年,他因高血壓連續(xù)5天打吊瓶,醫(yī)生再三叮囑一定要好好休息,即便如此,他仍白天堅持上班,完成當天的投遞任務后再去醫(yī)院治療。
當天任務當天完成,成了他給自己定下的原則,這份原則來自他對工作盡職盡責的態(tài)度,也源自他內心對投遞工作的熱愛。“投遞員工作并不是簡單地給村民帶去信件、報紙、包裹,同時也帶去了寄托和快樂,我感覺我的工作很有成就感。”路云海的眼中充滿了篤信和堅定。
最近幾年郵政物流產品銷售緊俏,集市上我們會在門口擺攤,很多客戶買東西其實看的就是路老師的臉,覺得路老師熱心腸,做人做事盡職盡責。
愛心灑滿長長郵路
路云海送郵件的路途中,村民都熱情地向他打招呼,如同看到家人般親切。熱心腸的他,在長長的郵路上灑滿愛心,幫老扶幼成了他的家常便飯。“村里很多六七十歲老人由于住的離鎮(zhèn)比較遠,辦理業(yè)務不方便。我每月幫他們存話費,有的老人甚至讓我代取工資。”路云海筆記本上記著十幾個電話號碼,他已經幫這些老年人代充七八年的話費了。2009年夏日的一天,路云海記憶猶新。在投遞工作結束的返程途中,他看到有個孩子從樹上掉下來,頭上鮮血直流,他抱起孩子匆忙趕往附近的衛(wèi)生室,等孩子家長趕到后,路云海選擇了悄然離開。
西營云梯山下有一個上降甘村,距離西營村有20多里路,那里交通非常不便利,很多年輕人選擇了出去打工,有很多留守老人。其中,呂安富、呂安慶兩對老人都七十五六歲了,身體也不好,孩子一直在外打工,有時候一年到頭都回不了一趟家,路云海早上上班前只要有空都會去給他們劈柴,干點能干的活。平時送郵件送到這里,總是看看老人的生活用品、柴米油鹽還夠用嗎,要是發(fā)現不多了,第二天就會給他們從西營捎過來。呂安富、呂安慶四位老人也把他當作自己的兒子一般,孩子寄來錢,取不了,沒話費了都會找他,用他們的話說,親兒子也做不到這么貼心。
當路云海把報紙、包裹、快遞等物品送達,村民回以微笑時,對他而言這就是莫大的鼓勵和肯定。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路云海始終如一地堅持自己的信念,及時為村民送去“綠色的溫情”。
西營有個駐守深山溝的小部隊,這個部隊有十幾個人,由于地處偏僻,通訊非常不便利,路云海就成了他們與外界溝通的眼睛和耳朵。平時送郵件到這里,總會跟他們聊幾句,他們有包裹和信件,路云海也堅決不耽誤,總會在第一時間給他們送去。他說,這些年輕人愿意放棄外面的精彩世界來為我們守衛(wèi)家園,不容易,我們要為他們提供我們能提供的服務,讓他們也感受到我們的溫暖。
不論酷暑、不計嚴寒,和路云海一樣的行色匆匆的綠衣使者們每天馱著沉重的郵包,頂風、日曬、雨淋,不辭辛苦地奔波在自己段道內的單位、居民樓、鄉(xiāng)鎮(zhèn)甚至山區(qū)。投遞員身上背負的不僅僅是一封信件、一張匯款單、一份報紙,同時也是對親人的牽掛,對心靈的慰藉,對知識的渴望。敬愛的投遞員用責任和良知架起一座“橋梁”,溫潤了人們心靈。
責任編輯:劉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