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老師孤島堅守30年
從1984年在海島擔任教師以來,30余年堅守海島,送走了一批批學生,她落下了一身的病痛,期間做過手術,現在仍然帶病堅持著。
最美老師隋玉群在一座孤島上堅守崗位30年


隋玉群,女,1964年3月出生,乳山市海陽所鎮小青島村人民教師。從1984年在海島擔任教師以來,30余年堅守海島,送走了一批批學生,她落下了一身的病痛,期間做過手術,現在仍然帶病堅持著。
不離不棄堅守海島30年
和許多老師相比,51歲的隋玉群是孤獨的。
從1984年起,她就在乳山市海陽所鎮小青島村小學當老師,受師資力量及島上交通的限制,該校學生一年年減少,如今這所學校只剩兩名學生,她則是唯一的老師。
小青島是乳山市海陽所鎮一座遠離陸地的小島。
從小青島到陸地,乘船要40多分鐘。由于許多孩子家長整日忙碌養殖很少有時間關心孩子學習,隋玉群在教學上花費的心血和精力自然就多了很多倍。
隋玉群最初選擇在海島教學,其實是受了姐姐影響。隋玉群的姐姐比她大5歲,也是一位海島教師。姐姐用辛勤的汗水,培養了一批批學生,讓他們透過書本認知島外的世界。1984年,懷揣著對三尺教臺的憧憬和對姐姐的仰慕,隋玉群通過考試成為了海島上的一位民辦教師。
1985年,任教第二年,由于教學成績突出,隋玉群被調到乳山口初中任教。然而,離開小青島的那4年時間里,她的心卻一直牽掛著島上的孩子們。
直到1989年,得知島上讀書的孩子多了,許多外來教師也不愿在海島教學,隋玉群主動請纓,又回到了這個讓她難以割舍的海島學校。“當我重新走進島上的教室的那一剎那,面對一雙雙求知的眼睛,所有的煩惱就會隨著粉筆灰飛走,渾身就有不竭的動力和熱情。我再也不想離開這里了。”
從此,她便再也不曾離開這座學校,一待就是三十多年。
患病時,課堂從學校轉移到自家炕頭
馬年春節前,隋玉群被查出患有子宮肌瘤,醫生建議她盡早手術。為了不耽誤教學,隋玉群特地將手術時間推延至春節假期進行。
手術后,僅休養了一個星期的隋玉群就出院并趕回島上。此時,學校里只剩下3名學生。
考慮到隋玉群的身體狀況,有關方面將教室從學校轉移到了她家炕上。“每天,我靠在被窩里上課,孩子們伏在炕上的小桌子上學習。”隋玉群笑著說,學生們雖然年紀小,卻很懂事很聽話,這讓她覺得特別高興。
每次上課,都要挑兩桶水給孩子們洗手
教學三十余載,隋玉群的悲喜大多與學生有關。
隋玉群介紹,2010年,島上通上了自來水和電,這是她最為高興的事情。在此之前,人們只能在島上的水井里挑來又苦又咸的井水吃。每次來上課,隋玉群總是要挑兩桶水,留著給孩子們洗手和打掃衛生用。
島上也有發電設備供村民用電,3塊錢1度電,太貴。而且,機器還時常出故障,有時上課沒有電燈,孩子們只能點蠟燭。
島上通上水電那天,孩子們高興得手舞足蹈,甚至還扭起了秧歌。“以后上課,孩子們就能用上錄音機了。”隋玉群高興地說,只要孩子能得到好的教育,她吃多少苦,心里都是甜的。
“我也許是一個好老師,但不是一個好母親”
隋玉群說,她也許是一個好老師,但卻不是一個好母親,在兒子最需要她的歲月里,她沒能陪伴在他身邊,這是她心中永遠的遺憾和痛楚。
隋玉群的兒子自小跟在她身邊。11歲那年,兒子離開小青島,獨自來到乳山口鎮讀中學,和奶奶生活在一起。隋玉群每個星期天前來探望,是母子倆唯一的見面機會。兒子總是央求隋玉群,在奶奶家住一晚,多陪陪他,周一早上再坐船回去。
留宿,必然會耽誤周一的課程,想到十幾個孩子眼巴巴地盼著她來上課,隋玉群就無法安心留下。“我不能為了自己的孩子,拋下別人的孩子。”隋玉群說。
相聚后的離別,對母子倆來說都是煎熬。每次坐船回程,看著兒子印有淚痕的臉龐,還有碼頭上那孤獨的小小的身影,船艙里的隋玉群總是禁不住淚流滿面。
努力和付出也贏得了回報,全村先后有11名學生考上了大學,有的還讀了研究生。2015年,隨著高年級學生陸續寄宿到陸上中心學校,小青島上的學生僅剩下具善英。于是,一名學生,一位教師,就成了一所學校。隋玉群說,要盡自己努力去教,只要島上孩子有需要,就永遠不離開海島。
51歲的隋玉群依然在堅守,未來還將繼續堅守……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