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怨無悔援疆路
2011年5月,汲生軍告別家鄉,離別親人,從風景優美的黃海之濱帶隊來到西部邊陲——喀什麥蓋提縣,開啟為期四年的援疆征程,具體負責執行實施日照港在新疆的對口援疆項目。
從黃海之濱到大漠邊陲 無怨無悔援疆路


汲生軍,男,漢族,1977年11月出生,新疆日照港物流園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2011年5月,汲生軍告別家鄉,離別親人,從風景優美的黃海之濱帶隊來到西部邊陲——喀什麥蓋提縣,開啟為期四年的援疆征程,具體負責執行實施日照港在新疆的對口援疆項目。
作為日照港對口援疆項目的主要負責人,四年來,在汲生軍的帶領下,已經完成多項工程項目。回想起從最初時來到新疆,到今天援疆項目取得的系列成果,汲生軍心里即滿是欣喜,又“五味雜陳”。
四年援疆歷程歷歷在目 累累成果倍感自豪與欣慰
“四年來,所有的艱辛、困難與危險都歷歷在目,但援疆取得的累累成果也讓我和同事們倍感自豪與欣慰。”汲生軍動情地說。
記得剛到新疆,承擔的第一個項目是麥蓋提縣城西工業園道路及配套工程。初到麥蓋提,還沒來得及適應環境,汲生軍和同事們就開始投入工作。“項目工程位于葉爾羌河西岸,放眼望去一望無際的蘆葦、草叢和鹽堿荒灘,再加上氣候炎熱干燥,蚊蟲肆虐,沙塵遮天蔽日,我第一次真正體會‘環境惡劣’的分量。”回想起剛入疆時的情景,汲生軍滿是感慨。
但是環境再惡劣,也沒把汲生軍嚇“退縮”。施工期正值盛夏,汲生軍和同事冒著高達40多度的氣溫,穿梭在一人多高的蘆葦叢中,不怕蚊蟲叮咬,不怕蘆葦葉劃破手臂,堅持工作。“當時施工現場水電不通,水只能用環衛車到縣城運水,而用電只能靠發電機發電。”汲生軍和他的同事,就是在這樣缺水少電的環境下,堅守工作崗位,辛勤工作的,而這種缺水少電日子,持續了將近半年時間。
無論環境惡劣,工作中遇到再難的問題,汲生軍他們都想盡一切辦法解決。作為道路施工最重要的材料是葉爾羌河道的河砂,城西工業園道路及配套工程總計項目需要90萬立方的施工材料,而汛期只給施工隊留下不到一個月的取砂時間。如果沒有足夠的河砂,工程將面臨停工。為了保證工程按時施工,保質保量完成,汲生軍和他的施工團隊,晝夜與洪水賽跑。硬是在二十天的時間里儲備了三分之一的總用砂量。
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一頂安全帽、一條毛巾、一個水壺”,是對汲生軍和同事最簡單,也是最真實的工作寫照。“高強度的紫外線把我們的皮膚曬的紅腫、蛻皮,臉上、脖子上出現黑點斑,偶爾照鏡子,都不敢相信鏡子里人會是自己。”汲生軍笑著對記者說。
170多名員工并肩作戰 完成多項重點援疆工程項目
盡管環境惡劣、形勢嚴峻,汲生軍與援疆隊員沒有一個人松懈,更沒有一個人退縮。他們牢記援疆的使命與責任,從2011年至今,日照港累計派出170余名員工投身到援疆建設中,先后完成多項重點援疆工程項目。
2012年8月,承建的麥蓋提縣城西工業園道路工程提前12天完工,希依提墩鄉改造提升二期工程按期竣工。2012年9月,由日照港全資注冊、建設的新疆日照港物流園項目一期20萬平方米的土地開發開工建設,2013年底竣工投入使用。
2013年5月,新疆日照港物流園二期19.6萬平米、三期18.5萬平米土地完成規劃,開工建設。2015年5月,承建的援疆交鑰匙工程——麥蓋提縣疾病控制中心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并獲得“山東省建設工程優質結構杯”。
2015年7月,汲生軍及其同事又承建“援疆交鑰匙”工程——麥蓋提縣央塔克鄉雙語小學工程主體按時竣工。
2014年國家實施第二輪“產業援疆”以來,汲生軍所在日照港開始從建筑施工向產業項目轉型。在新疆日照港物流園區,新上道板磚建材和紅棗加工兩個項目,均實現當年投資建設、當年投產收益的工作目標。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建設投資9000多萬元,企業注冊資本5000萬元。其中紅棗加工項目正在如火如荼的運營,已收購、加工紅棗原料300余噸,累計安排當地就業群眾100余人。
一人援疆意味著全家援疆 責任使命記在心
“援疆故事,不一而足、歷歷在目;援疆腳步,從不退縮、從未停止。成績的取得,凝聚著每一個人的辛勤汗水,同樣也離不開家鄉親人的默默付出。”援疆以來,有工作上奮斗的汗水,有工作成果帶來的喜悅,也有與當地干部群眾結下的深厚友誼,更有遠離親人未能盡責的遺憾,在汲生軍看來,一人援疆,就意味著全家援疆。
汲生軍的妻子是一名普通的員工。為減少汲生軍的工作壓力,工作一樣繁忙的妻子毅然承擔起家庭的所有事務,家里被打理的井井有條,妻子從不讓汲生軍因家事分心而影響在新疆的工作。“每次通電話,她總是對我說‘家里一切都好’。”汲生軍滿是自責地說,“我知道這簡短的回答背后,是4年1500多個日夜的承受與堅守,這也是一位賢明的妻子給予丈夫最深切的關愛和體諒”。
提到已滿10歲的兒子,汲生軍滿是自豪。“小小年紀的他可能不能完全明白援疆的意義,但是他在用他自己的方式安慰著我。”在學校,兒子是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在家里,經常幫媽媽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兒子在別人面前提起自己的父親的時候,總是驕傲地說“我爸爸在新疆援疆呢!”
像汲生軍一樣,戰斗在援疆工程項目的職工還有很多很多。有時,我們只看到援疆工程建設項目取得一項項成果,卻沒有看到每一位奮斗在援疆建設一線上的員工所付出的艱辛與努力。
從黃海之濱到大漠邊陲,遠隔萬里卻一脈相連。援疆一陣子,回憶一輩子。“四年的援疆歷程,我深深的感受到工作的艱苦、遠離家人的孤獨和寂寞,工作環境的險惡。但我們沒有忘記我們的責任與使命,沒有辜負四年多的寶貴時光。為了這片我們已經為之付出了真情與汗水的土地,所經歷的這一切又確實是值得的,更是無怨無悔的,因為這里的發展需要我們,我和我的同事們將倍加珍惜這段艱苦而充實的援疆歲月。”汲生軍說。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