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夕生死諾 半世尋親路
四十八年前,也就是1966年,美國發動了侵越戰爭。中國人民解放軍駐山東某部野戰部隊接到命令,抗美援越。某連戰士,山東泰安范鎮贠北墠村贠炳巖,同戰友們一道,義無返顧的開赴越南戰場。


贠炳巖,男,漢族,1944年5月出生,泰安市岱岳區范鎮贠北村人。
四十八年前,也就是1966年,美國發動了侵越戰爭。中國人民解放軍駐山東某部野戰部隊接到命令,抗美援越。某連戰士,山東泰安范鎮贠北墠村贠炳巖,同戰友們一道,義無返顧的開赴越南戰場。
硝煙中的情懷
戰士們在戰前進行了鄭重莊嚴宣誓,樹立必勝的信心,做好必死的準備。那一時刻,官兵高度一致,親如兄弟,為壯烈可能發生互相留言。連長張世元,在與贠炳巖談心時,向贠炳巖說道:“咱們無論誰是幸存者,戰爭結束回到祖國,有機會彼此到家里去看看。”
在越南參加戰斗期間,自1月到11月,共發生的大小15次戰斗,都取得了勝利。
9月22日,美軍從早上6點,出動2個編隊,多架次轟炸機,對該團作為包圍目標,進行了瘋狂轟炸。戰斗中,贠炳巖所在團發生很大傷亡,連長在這次戰斗中英勇犧牲。全連干部戰士,懷著對犧牲戰友的深情,對敵人的仇恨,英勇頑強地奮戰,充分展現了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擊落敵人飛機一架,機傷一架,打退了敵機的進攻,又一次取得了勝利。這次戰斗,贠炳巖所在班,榮立集體三等功,贠炳巖榮立個人三等功,提為副班長。越南人民共和國并授予“友誼獎章”。
根據戰爭變化,形勢的需要,部隊回國,而犧牲的烈士埋葬在了越南。參加此次抗美援越的戰士,回國后,除根據需要留隊的,大部分戰士退伍復原。贠炳巖帶著傷病,回到了闊別4年的農村老家。
半世難忘的承諾
回到家鄉的十多年內,贠炳巖整日感覺天旋地轉,恍惚懨懨,戰場上的慘烈情景,時刻在眼前浮現,犧牲的戰友壯烈面孔,縈繞不去,連長的囑托,不時在耳邊響起。對繁重的體力勞動,幾乎不能支撐。那時農村家庭靠掙工分獲得糧食分配,家中上有失去勞動能力的70歲祖父,弟妹年幼,生活維艱,為了家庭生計,他無可奈何的強忍著痛苦,堅持參加勞動。一年下來,僅掙個全家勉強糊口。
改革開放以后,農民種植有了自主權,開展經濟作物種植。生活很快好了起來,弟妹成家立業,兒女也長大成人。國家相繼取消了集資提留,免去了農業費稅,并且還發給農民一定的種植補貼和老年人生活補助等一系列的惠民政策,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這時,年逾半百的贠炳巖,決定實現自己多年的夙愿——找到1966年9月22日在抗美援越戰場上犧牲的連長張世元的親人。他重新梳理了退伍前在部隊的一切生活、戰斗資料,并向一直保持聯系的戰友,詢問調查張世元連長家庭住址,現狀等。
曲折的尋親路
贠炳巖本打算在2002年初動身,不巧,他的兒子病重住院,一病數年,不能脫身,計劃落空。2012年兒子恢復健康,又開始了原計劃的實施。2013年,因春節后返程人流眾多,沒能成行。直到正月十九日,才乘上火車,奔赴石家莊。到達石家莊當日,他直接奔向市民政局。民政局根據贠炳巖的描述,立刻就烈士家屬可能所在的轄區,翻出所有陣亡檔案,供他查找。兩天的查找,卻未發現任何線索。翌日,贠炳巖帶著遺憾返回泰安。
在回到家中的幾個月里,贠炳巖十分困惑,茶不思,飯不想。反復思考查找途徑,最后,抱著一絲希望,來到本市民政局請求幫助。工作人員上網,從本省市在那次戰爭中犧牲戰友的信息入手查起。皇天不負有心人,在顯示本省烈士陳新良、周鴻儒信息時,同時也出現了張世元的信息,祖籍為山東曲阜市席場村。烈士埋葬地在為越南安沛市瑯琊臺,張世元的墳墓埋葬為11排5號。
為進一步了解烈士家庭情況,贠炳巖又赴曲阜市民政局,進一步查找士兵入伍記錄,證實張世元是從曲阜市入伍的。祖籍為山東曲阜市席場村。工作人員電話聯系到席場村會計及其兄,二人反映,張世元結婚后,隨妻子入籍石家莊市新華區,已久不聯系。信息不通,烈士家庭具體住址仍不清楚,線索又一次中斷。
一段時間,飲食無味,對不能圓烈士之夢而憂愁。無奈之下,思索再三,贠炳巖決定向本地范鎮民政辦公室尋求幫助,并提出可通過公安部門或媒體協助聯系的尋求想法。在一旁來辦事的倪家莊村主任,聽到二人談話內容,欣然起座告知,他有人在石家莊公安局工作,可以通過關系試著尋找。當時敲定,由其聯系。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周后,得到了烈士兒子在石家莊的住址和電話。
烈士親人終得見
得到信息的贠炳巖,立即再次決定,二赴石家莊。
到達目的地后,電話與烈士家人聯系時,電話語音告知停機。第二天,只得按照已知的住址,到新華區聯盟路,通過一位老者指點,從1號樓逐棟查找,用了半天時間,查到50號,敲開了烈士家屬的房門。相繼與烈士兒子張志國、兒子的母親見了面,口頭呈上了烈士生前的囑托。
在了解了生活情況時,發現烈士家屬未享受優撫政策,烈士家屬反映,雖手持烈士證明,當地民政局卻無檔案。經了解,在石家莊定為河北省會,重新區劃時,烈士居住地從橋西區,分出了獨立的新華區。在例行手續、一切資料轉移交接時,烈士檔案不慎丟失。對此贠炳巖為其想辦法、出主意,并以個人名義,出具了烈士犧牲證明,指點烈士家屬,帶著烈士證去民政局補辦優撫手續。烈士家屬百感交集,對贠炳巖千恩萬謝。
臨返前贠炳巖執意留下帶去的錢,烈士家屬婉言謝絕。最后作為慰問,勉強留下1000元。事后不久,烈士張世元之子張志國回話,當地政府部門,已同意為烈士家屬補辦優撫手續。
歷盡諸多周折,為烈士圓了生前夢,贠炳巖如釋重負。久久放不下的情結,至此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