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表彰照片

送信照片

鄉間送信
楊春華是鄄城縣郵政局舊城支局的一名投遞員。鄄城縣舊城鎮位于鄄城縣北部,橫跨黃河兩岸,與河南省濮陽、范縣相鄰,素有菏澤北大門之稱。由于地理位置原因,舊城鎮經濟發展還比較落后,經濟欠發達,交通也不便利,目前,全鎮一半的村莊還沒有通公路,投遞條件也相對比較艱苦。
1995年,楊春華如愿當上了一名郵政投遞員,剛開始的時候,不知道村莊的位置,也不知道段道是什么,更不清楚報刊如何分發,他就讓同樣在郵政工作的愛人幫她畫出段道和標注出村莊,加上每天幾十公斤重的報刊、郵件,需要奔波幾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才能送完,對一個女同志來說,無論在身體上還是在精神上都是一種考驗。但是,她是一個不服輸的人,不達目的不罷休,既然選擇了這份職業,就意味著吃苦受苦,就應當以不怕苦、不怕累的態度來對待投遞這份工作。就這樣憑借著不服輸的勁頭,她走遍了投遞段道內的每一個角落,走遍了39個自然村和7000多戶人家。
多年來,她和投遞段道上的老百姓結下了魚水之情,除了完成正常的投遞之外,也經常給群眾把普通郵件、普通包裹投遞到戶;遇到誰家需要捎帶東西,她有求必應,從不拒絕;遇到誰家有困難了,知道后總是主動從自己微薄的工資中拿出一些讓人家先度過難關……老百姓說她干郵政投遞干了20年,好事做了20年。
通過自己的努力,她在工作上逐漸取得了一些成績,特別在每年的報刊大收訂時間,提前做好收訂準備,將服務在段道上的客戶進行細心的走訪,針對不同的客戶群體制定個性化的訂閱種類。2011-2014年我個人流轉額平均達到4.3萬元。私費市場訂閱率達到了70%。。
自從開展物流配送業務以來,她看到了投遞員在服務“三農”中的價值,也看到了平時良好的服務帶來的回報。有一次,楊春華在一個村莊配送肥料的時候,聽到一位村民說最近太忙了,一直沒時間取包裹。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楊春華馬上跟他說:“等我把肥料送完,回頭就把包裹給你捎回來!”當天下午,她不顧送了一天肥料的勞頓,把這位村民的包裹送到了家里。這位村民非常感動,當即買下了一些肥料。同時,他又發動其他村民,在短短一個小時的時間里,幫她賣出了7噸肥料!
日常工作中,她充分利用投遞員的工作優勢,積極做好各項營銷工作。在做好日常投遞和物流配送工作的同時,我還根據實際情況,協助支局長做好其他業務的營銷,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多年來她個人業務營銷額始終位居全縣前列,為舊城支局大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雖說營銷不是投遞員的本職工作,但作為企業的一員,楊春華深深感到只有企業發展了,全體員工才能共享企業發展的成果。
在支局長的帶領下,楊春華每天都利用學習和會議時間跟大家共同探討、交流做好服務工作和營銷工作的途徑和辦法,取長補短,共同發展。經過不斷努力,舊城支局各項業務均取得了較好較快發展,目前舊城支局的物流、儲蓄、報刊等多項業務在全縣均名列前茅,儲蓄余額也突破了兩億元大關。
在平時的工作中,楊春華注重通過學習不斷充實自己的頭腦,更好地掌握工作技巧,做好經驗積累。她兜里經常帶著一個小本子,每投遞完一份郵件,我就跟人家拉拉家常,家長里短什么都說。就這樣,段道內基本上每戶人家的情況都熟記在心,客戶信息得到了隨時更新。然后再把這些資料進行整理,把客戶分為儲蓄戶、物流戶、儲蓄物流綜合戶、潛力客戶、待開發客戶等類別。
楊春華在工作中不分上下班,不分白天黑夜,勤勤懇懇,只要客戶有需求,一個電話她就會出現在他們面前。就這樣,每天十多個小時的忙忙碌碌,她的每一天都在投遞路線上度過,家里的事兒從來沒有過問過。她愛人在家里排行老六,也是最小的兒子,現在在縣局封發班工作,一心撲在了工作上,很少顧家。而楊春華每天都在投遞路線上奔波,家里的事兒從沒問過。為了不耽誤他們倆的工作,楊春華把唯一的兒子從十二歲時就送到寄宿制學校,兒子每當看到他們忙前忙后干工作,都心疼的不得了,現在兒子也參加了郵政工作,理解了他們工作的意義。同時家里還有幾畝地,多年來都是讓別人給代種。楊春華的婆婆已經90多歲了,已經臥病在床7年多,都是哥哥嫂子忙前忙后照顧。
20年來,楊春華共投遞信件37萬余份,投遞報刊46萬余份、包裹10萬余件、匯票6萬多件,從沒出過任何差錯,連續多年被縣公司、市公司評為先進工作者。省公司又授予她山東省首屆敬業奉獻模范稱號,2013年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五一巾幗標兵”稱號,并被評為山東最美郵遞員,2014年被評為中國最美郵遞員入圍獎,同年被授予菏澤市五一勞動獎章。
責任編輯:余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