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義務掃路二十載
1995年冬天,一場大雪下了整整2天,馬洪學當時正有事到梁山,剛出家門,由于路滑,他就摔倒了,摔得半天沒起來,一路上,他不知摔了多少次。當辦完事從梁山回來時,身強力壯的他都快不會走路了。

生活照

生活照
馬洪學,男,1946年出生,現為梁山縣小安山鎮閆樓村村民。
1995年冬天,一場大雪下了整整2天,馬洪學當時正有事到梁山,剛出家門,由于路滑,他就摔倒了,摔得半天沒起來,一路上,他不知摔了多少次。當辦完事從梁山回來時,身強力壯的他都快不會走路了。從此他萌生了掃雪護路的念頭,起初人們對他的舉動不理解,有的說他想出名,有的說他神經病。村民碰到他正在掃路、填溝忙活著,便打趣他:"村里給你多少錢哪,這活兒可真不賴。"后來知道沒有報酬了,村里一些年青人也在背后紛紛議論:"白干活兒,傻老冒,這么大年紀逞什么強。"然而老人依舊我行我素,雪天掃雪,閑時護路,對別人的閑言碎語毫不理睬。
2003年春天,"非典"肆虐,老人不但護路,還主動把守路口,站崗值勤。從早上7時堅守到晚上9時,除去吃飯,他一刻也不下路。三個月過去了,村黨支部書記馮昌順拿著鄉里補貼的700塊錢找到他,表示一點心意,老人卻堅決回絕了,馬洪學激動地說:"為群眾服務,不講價錢,不圖回報。這錢我不要,村集體還窮,留給村里吧。"
就這樣義務掃雪護路,他一堅持就是20年。近幾年,村里村外的道路逐年硬化,老人更是上心了,日夜守護著。在村內街道剛硬化候,一輛載重大卡車硬往村里闖,馬洪學看到,他把自行車往路中間一放,自己躺在車前方,"要過先過我這一關"。卡車上的司機跳下車把自行車往渠溝里一扔,過來就把老人抬起來放到路邊。正爭執著,村里的鄉親們和村干部過來了,人們批評制止了司機,最后司機只得返了回去。
時光荏苒,如今馬洪學已是69歲的老人了,自己患有骨質增生,腿腳不方便。他把四個兒子拉進來。上大堤的路基壞了,他叫兒子義務出車出工,修好。他干不動的活就叫兒子干。兒子們在他的帶動下,也都非常積極的參加到護路工作中。老人已經把掃雪護路作為一件樂事來做,經過這20年來的護路,他的身體變好了,性格開朗。他拍著胸脯說:"現在什么病也別想找到咱,結實得很,還沾了護路的光呢。人們都說路好走了,俺這心里甭提多痛快了,起碼再干十年沒問題。兒女們也很支持我的工作,都說鍛煉鍛煉去吧。"
如今的閆樓村四通八達,進村出村全是水泥路,老人更是上心了,他主動把村內街道的凈化工作承擔了下來。鄉親們更是家家戶戶主動地把堆放在外面的柴草運送到村外的固定堆放點,潔凈、和睦、科技致富的好風氣在閆樓村日益濃厚。村黨支部書記感慨地說:"馬洪學是俺們村一筆寶貴的財富,他帶好了民風,帶好了村風。"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