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品牌 公益夢想
張春霞和李強是肥城市一對熱心公益事業的夫婦。作為人民教師的他們,也是優秀的志愿者。夫妻倆不但是“西部愛心公益社山東站”的創始人,也是“肥城市愛心公益協會”的共同創建者。
鑄就愛心品牌 成就公益夢想
——肥城市愛心公益協會會長張春霞、李強事跡材料

李強(右一)

李強生活照

張春霞(左一)

張春霞生活照

李強

張春霞
張春霞,女,1977年5月生,肥城市丘明中學教師。
李強,男,1974年8月生,肥礦集團曹莊礦小學教師。
張春霞和李強是肥城市一對熱心公益事業的夫婦。作為人民教師的他們,也是優秀的志愿者。夫妻倆不但是“西部愛心公益社山東站”的創始人,也是“肥城市愛心公益協會”的共同創建者。從2010年至今,他們已經在公益這條路上堅定地走了整整五年,打造了“愛心”支教、“愛心”助學、“愛心”超市、“愛心”公寓、“愛心”基金、“愛心”救援等“愛心”公益服務品牌;支教范圍涉及貴州、甘肅、寧夏、青海、肥城等地區,陪3000多名學生度過假期;幫扶困難群眾和學生1萬多人,捐款總價值超過200萬元;組織參加公益活動240多個,支教志愿服務總時長超過2000小時。
他們先后榮獲肥城市“文明之星”、“肥城市首屆助人為樂道德模范”、“第三屆泰安市道德模范提名獎”、“西部愛心公益社優秀工作站站長”等榮譽稱號。協會每年都被評為“西部愛心公益社優秀工作站”、“泰安市優秀志愿服務組織”、肥城市十佳志愿組織。
五年時間里,他們充分利用自己的假期及業余時間傾心志愿服務,無私奉獻大愛,通過不懈的努力,鑄就了肥城市一個又一個的“愛心”公益服務品牌,得到社會肯定和贊譽,成為了肥城市志愿服務行列里的排頭兵。
“愛心”支教,開啟公益之旅
從2010年開始,他們連續四年利用自己暑期休息的時間,自費到貴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杉樹鄉對馬小學、甘肅省古浪縣新堡鄉石井子小學、青海省玉樹州囊謙縣尕麥小學和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海原縣關橋鄉王灣小學進行暑期義務支教,陪大山里的孩子們度過了快樂而美好的暑假。為此,他們每年都要自費近萬元,卻無怨無悔,享受著這份無私奉獻的快樂……
2010年暑假,張春霞、李強帶著孩子來到了貴州大山深處對馬小學支教。他們帶著近200斤的愛心物資,轉火車、坐汽車,甚至徒步走了三天時間,才到達學校。學校的教學和生活條件都十分簡陋,他們給孩子們帶來了全新的體驗與快樂,孩子們的學習熱情異常高漲。有十幾個孩子徒步十幾里山路來聽他們上課,中午根本無法回家吃午飯。他們看到這些情況心里既感動又心疼,就主動邀請孩子們一起吃午飯,沒想到,這頓午飯一做就是四年。
教課之余,他們一直堅持做家訪工作。不論孩子的家有多遠,他們都會跟孩子們一起到他們家里去實地走訪,往往都是放學后出門,太陽落山后才回來。來來回回幾十里山路,全靠一雙腳一步步量出來。家訪途中跑斷了腿,磨破了腳,吃不上飯,喝不上水,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他們也都毫不在意。趁走訪之機,他們一家三口每人挑選了一個孩子進行一對一資助。四年來,他們一直定期給那些孩子匯款,不但要幫他們完成小學教育,還要一直資助到他們上大學。
炎炎夏日中,來到這個完全不熟悉、不適應的環境里支教,說一點兒也不辛苦,那也是假話。貴州大山里潮濕、悶熱、蚊蟲多;甘肅、寧夏干燥、風沙、流鼻血;睡的是課桌拼湊的“床”,枕的是自己的換洗衣物,鋪的是破舊的毛氈、紙箱、稻草;吃的常常只有土豆,而且一吃就是二三十天,遇到斷糧、斷菜的時候只能吃咸菜就涼水;喝的是水窖里存儲的雨水,洗澡、洗衣甚至刷牙、洗臉都是奢望……
其實,這些困難還不算什么,貴州山里的蚊蟲才是最讓他們頭疼的。尤其是他們7歲的小女兒被咬得最厲害,全身上下都被抓得潰爛流血,奇癢難忍,甚至高燒不退。實在沒辦法的情況下,就用白酒給她擦拭、沖洗,那么堅強的孩子每次都被刺痛得哇哇大哭。到現在孩子的身上還能隱約看到當時留下的疤痕。
那時候他們也曾彷徨過,也曾動搖過。可是當孩子們在大雨過后就鉆進深山里給他們采來最新鮮的蘑菇的時候,當孩子們蹲在寢室的墻角下唱歌叫他們起床的時候,當孩子們去山上摘來草藥用口嚼了止癢的時候,當孩子們一大早就來,放了學也不舍得走,圍著干這干那,喊老師甚至喊媽媽的時候……那些苦,那些難,就顯得不那么重要了。
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去年暑假,他們把愛心支教活動引入了肥城。這一次,他們不但是一名光榮的支教志愿者,而且還是面試官。所有人的面試他們都親自把關,精挑細選了來自全國22個省市的28名優秀大學生來到肥城,陪老城鎮大石關小學和王莊鎮演馬小學的800多名孩子度過了一個難忘而有意義的暑假。
他們一邊支教,一邊給兩所學校的支教志愿者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讓志愿者的衣、食、住、行每個方面都無后顧之憂。從大石關小學到演馬小學50公里的路程,20天的時間里,他們已記不清來回跑了多少趟。支教期間,他們還專門聯系濟南中安救援培訓中心的志愿者,定期為孩子們開展安全教育、醫療救護等一系列的培訓活動,不但豐富了孩子們的暑期生活,更讓他們真真切切地學到了防護自救的知識。
今年的支教大幕已經順利開啟,肥城桃園鎮的上莊小學和坡莊小學將是他們又一次義務支教的“舞臺”。
“愛心”助學,關注困難學生
第一次從西部支教回來之后,孩子們給他們的溫暖與震撼一直縈繞在他們腦海久久不能忘卻。商量之后,他們決定要在支教之外再把公益之路做大做寬,一直走下去。
2011年他們便牽頭成立了西部愛心公益社山東站,并在丘明中學建立“愛心社團”,帶領中學生和身邊的朋友一起給西部山區收集、整理、發放愛心物資。他們一有時間便通過發動身邊的朋友及網絡,積極募集衣物、書籍、體育用品等西部孩子急需的物資。募集到的每一本書,他們都精挑細選,不適合學生閱讀的,缺頁、破損的都一一挑出來;每一件衣服,他們都親自清洗、晾曬、熨燙,有小的瑕疵也都一一修補之后才運往西部。整理、清洗、打包、搬運之類的工作繁重辛苦不說,僅郵遞費用一項每年都要花費近萬元,他們也都獨自承擔下來。
這些工作幾乎占用了他們所有的休息時間,如此繁重的工作,張春霞和李強卻從來不覺得累,不覺得辛苦,因為支教生活讓他們切身體會到了西部孩子學習生活的艱苦條件,深刻了解那些孩子的渴望與需求。張春霞和李強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西部貧困山區的孩子們能多讀幾本有趣的課外書,能有一兩件漂亮、干凈的換洗衣裳,過冬能有棉衣、棉鞋,課余時間也能打打乒乓球、籃球,踢踢足球,下下棋……孩子們臉上燦爛的笑容,就是他們堅持努力下去的強大動力。
幾年下來,他們共向貴州、廣西、甘肅等貧困地區的學校捐贈衣物5萬多件套,學習用具1萬多件套,愛心書包2000多件套,各類書籍5000多件套,包括乒乓球桌、足球、籃球等在內的各類體育器材1000多件套,總價值40多萬元。
2014年初,張春霞和李強又注冊成立了肥城市愛心公益協會,關注身邊的困難兒童。每到周末,他們都會帶著書包、文具等愛心物資跟志愿者們一起走進鄉村,走到困難學生的家里進行實地走訪,就是為了得到最真實的學生資料上傳到網站上,讓更多的愛心人士能夠一起來幫困難學生完成學業。迄今為止,他們已經走訪了老城鎮的王雅雯、盧夢媛,王瓜店的王心意、胡明月,桃園鎮的黃安琪、黃文豪等十幾個鎮街的200多名困難學生。在他們的幫助下,孩子們每個月都能接收到全國各地的愛心人士寄來的50-100元不等的愛心資助,總價值已達60多萬元。
關注困難學生學習的同時,孩子們的安全也始終掛在他們心上。去年六月,他們聯合肥城市江川農資公司開展的“螢火蟲照亮回家路”活動,給全市農村中學6000多名學生免費發放了自行車反光貼。一期活動做下來,他們利用業余時間跑遍了全市所有鄉鎮中學,頂著炎炎烈日,為學生的自行車裝上了一道道生命保護傘,為孩子們的安全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愛心”超市,直通困難家庭
在走訪困難學生的同時,張春霞和李強也在關注孩子們家庭的生活狀況,并通過各種渠道募捐愛心物資發放給困難家庭。2015年春節前夕,他們在合作單位失信的情況下,毅然決定獨立承擔新年慰問困難群眾的“冬暖行動”的所有費用。他們帶領大家積極奉獻愛心,只用三天時間,就自籌資金10000多元,組織50多名志愿者,行程1000多公里,為前期摸排走訪出的100戶困難家庭送去了大米、食用油、面粉、醬油、食醋、對聯、剪紙福字等等愛心物資,為困難家庭過大年貢獻了一點溫暖。
為了解決愛心物資收集、整理、發放困難的問題,他們從2014年又開始籌劃開進社區、開進鄉村的肥城市“愛心超市”項目。截至目前,他們已在肥城全市范圍內跟愛心商家合作開辦了35家“愛心超市”,負責收集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捐贈的愛心物資5000余件,經過整理、消毒之后,通過老城街道大石關小學、桃園里留小學等開辦在鄉村的愛心超市發放到700多戶困難家庭手中。“愛心超市”也已經成為了肥城市志愿服務的一個重要公益品牌項目,在全市范圍內產生了積極、深遠的影響。
他們不僅積極引導愛心商家做愛心超市,還大膽創新,以協會名義開設了一家由志愿者管理,志愿者來經營的“水培花”愛心超市,在完成愛心超市本職任務的情況下,還實現了愛心超市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愛心”公寓,關愛孤寡老人
通過這幾年的下鄉村實地走訪,他們也發現了每個村里都有為數不少的孤寡老人或者空巢老人需要照顧。尤其是那些孤寡老人沒有收入來源,生活條件和居住條件都不盡如人意,他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經過多方實地走訪、調查、研究后,他們又帶領志愿者們自籌資金啟動了“愛心公寓”項目。
“愛心公寓”項目包含給孤寡老人翻蓋舊房、通水、通電,請村里幾位能夠自理的孤寡老人一起居住,幾個老人相互陪伴,相互照顧,逐漸形成一個小型的自助、他助養老機構。“愛心公寓”項目也已經在今年的四月份正式啟動,五月中旬正式落成,邊院鎮葛小村翟志明老人是第一個受益者,他們的目標是在全市的各個自然村都建設一處“愛心公寓”。他們還為老人們準備了全新的床上用品和部分常用電器,并細化安排,定期看望老人,為老人打掃衛生、理發、拆洗被褥、陪老人聊天等。
“愛心”基金,呵護大病兒童
張春霞和李強在做常規的公益活動之外,還經常接到大病兒童的求助。每當得到這樣的求助時,他們的心里就無比的焦急和難受,想盡一切辦法為患病的孩子籌措“愛心款”。從重癥監護室,到燒傷病房,再到白血病、癌癥病人的家里,哪里有困難,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們的身影。兩年時間里,他們先后救助了安站鎮牛家莊村白血病孩子王英豪、潮泉鎮潮泉村糖尿病小姑娘王海霞等20多位因重大疾病而致貧的困難家庭,給他們籌集了50多萬元愛心救助資金,為延續孩子們的生命貢獻了一點力量。
去年年底開始,在市有關領導、部門及中華慈善總會的幫助支持下,他們多方籌措資金,建立了一個100萬元的專項“愛心基金”,每年將定期拿出10萬元用于大病及罕見病兒童的救助與困難家庭的幫扶。
“愛心”救援,救人危難
隨著肥城戶外運動的普及與發展,野外遇險的事情時有發生,而關于中小學生溺水的慘痛事故更是年年層出不窮。2015年,張春霞和李強又與“壹基金救援聯盟山東站”取得了聯系,并且獲得授權,正在積極準備組建肥城第一支全部由志愿者組成的民間“愛心救援”隊伍。
“愛心救援隊”以推動國民享有免費的緊急救援服務為宗旨,從過去的以宣傳舍身救人精神為主轉為以安全警示,宣傳救援理念、救援技能和救援知識為主。他們的愿望就是建立一支專業的公益救援隊伍,救人民于危難之時。并且逐步與其他地市建立起完善的救援網絡,達到資源共享、培訓統一、提高救援效率,整合民間救援精英隊伍。
這幾年,張春霞和李強利用自己的業余時間做的大大小小的公益活動已經數不勝數,受益人群已經超過一萬余人,總價值超過200萬元。他們所要做的就是要盡自己所能、以身作則,感動更多的人走進志愿者的隊伍,了解公益、參與公益,讓和諧、文明之花開遍整個桃都大地。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