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蘆葦蕩42年
退休近三年來,王義仁還一直主動承擔起企業保潔員的任務,每天天不亮,他就早早起床,帶著自備的工具,默默的開始自己的場區保潔工作,無論刮風下雨,從未間斷過。
守護蘆葦蕩42年 退休甘做場義工



王義仁,男,1952年出生,中共黨員,濱州市沾化區造紙原料場原黨支部副書記(政工師)。
蘆葦濕地的忠誠衛士
1970年,王義仁被安排到沾化區造紙原料場工作。由于地形復雜,水源有限,造紙原料場部分濕地長期得不到灌溉,王義仁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為了改善濕地的灌溉條件,他不畏艱辛,背著幾十斤重的儀器,扛著圖板和腳架,整日穿行在密不透風的蘆葦蕩中,拍照、測繪。廣袤的蘆葦蕩中溝壑縱橫交錯,曲曲折折,一不小心就會深陷“萬畝蘆葦迷宮”之中,并且濕地中悶熱難耐,時不時還要受到吸血蟲的攻擊,其艱辛可想而知,但王義仁卻憑著頑強的毅力和對濕地的深厚感情,克服種種困難,徒步走遍了蘆葦蕩的每一道溝溝坎坎,摸清了濕地的具體情況,掌握了第一手資料,研究制定了一套切實可行的水利工程規劃方案。經論證,造紙原料場投資40多萬元實施了水利配套工程,大大改善了灌溉條件,有效提高了蘆葦產量和質量。原來那些得不到灌溉的不毛之地又變成了無垠的綠洲,蘆葦濕地面積擴展了近萬畝。
勇斗病魔做好傳幫帶
由于常年在野外工作,生活極不規律,2004年,王義仁不幸患上了胃癌。面對病魔,王義仁在短暫的萎靡之后,毅然帶病走上了工作崗位。那年,時逢造紙原料場遭受多年不遇的蘆毒蛾蟲害,他不顧個人安危,堅決深入一線,帶領3名同志,深入蘆葦蕩深處對災情普查定位,歷時10多天,吃住在工棚,為有目標地消滅蟲害提供了詳實資料,減少直接經濟損失60余萬元。2008年,王義仁又患上了股骨頭壞死,這無疑是雪上加霜。但他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仍堅守崗位,不遺余力的工作,并憑著多年豐富的工作經驗,為年輕人傳授濕地保護、蘆葦種養等方面的知識,很好地發揮了傳幫帶的作用。工作之余,王義仁還主動幫助場里的職工修繕房屋、排憂解難,為職工家屬創業就業出謀劃策。有人看他帶病工作實在心疼,就勸他在家好好休息,但他總是說:“在這里待了一輩子了,一天不到蘆葦蕩里走走心里就不舒服。”
退休后甘為企業做義工
2012年5月份,在造紙原料場工作42年的王義仁光榮退休。一向閑不住的他,退休后自愿為企業做起了義工,繼續發揮著一名老黨員的余熱。2013年造紙原料場實施場區綠化工程,王義仁毛遂自薦擔當了綠化工程的義務指導員。他每天早出晚歸,勘測地形、設計綠化方案,并親自參加綠化勞動。而當企業提出給他適當的勞動報酬時,他卻堅決回絕了。用王義仁的話說,自己參加勞動,主要是為了鍛煉身體,能整天和同志們在一起,有說有笑,自己心情好,病也就好了。退休近三年來,王義仁還一直主動承擔起企業保潔員的任務,每天天不亮,他就早早起床,帶著自備的工具,默默的開始自己的場區保潔工作,無論刮風下雨,從未間斷過。
責任編輯:余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