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山區 跪地行醫
在大山深處的東港區三莊鎮西王家村,人們經常會看到一個身穿白大褂、背著行醫箱,身體傾斜,走路歪歪扭扭的身影。他就是身體殘疾卻堅持走村串戶為鄉親們看病送藥的鄉村醫生王遠平。
鄉村醫生王遠平:患病身體變形 卻挺直脊梁行醫


在大山深處的東港區三莊鎮西王家村,人們經常會看到一個身穿白大褂、背著行醫箱,身體傾斜,走路歪歪扭扭的身影。他就是身體殘疾卻堅持走村串戶為鄉親們看病送藥的鄉村醫生王遠平。
王遠平是鄉村醫生,同時也是受強直性脊椎炎病痛折磨二十多年的病人,多年的病痛讓他的身體變形、行走困難,然而他卻挺直自己的脊梁,堅毅的走在行醫的山間小道上,守護著大山里鄉親們的健康。
身殘志堅立志從醫
王遠平出生在三莊鎮大山深處的一個貧困家庭,家里還有三個姐姐,父親常年身患重病,不能從事體力勞動,一家人全靠體弱的母親勉強維持生計。高一那年,王遠平病倒了,經醫院確診,他得了強直性脊椎炎。疾病最終導致他的雙腿髖關節強直疼痛難忍,漸漸地他已經不能再下地走路了。
貧困的家境不允許王遠平繼續治療下去,懂事的王遠平默默地躺在床上忍受常人難以忍受的疼痛,甚至曾一度大小便不能自理,最嚴重的時候體重還不到90斤。本來就患病的父親因憂愁過度在王遠平患病的第三年就離開了人世,母親也因傷心和過度操勞身體變得極度虛弱,一家的生活變得更加困難。
親眼目睹了飽受病痛折磨的父親的痛苦,自己又歷經多年病痛的折磨,讓王遠平下定決心當一名醫生,讓更多的病人早日擺脫痛苦。從那時起他就默默下定決心:要站起來,要學醫,將來一定要當一個為村民服務的醫生!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他開始強迫自己像小孩一樣重新學習站立和行走。剛開始,巨大的疼痛讓他幾次想放棄,可為了心中的夢想,他選擇了堅持,不知道摔了多少跤,不知道流了多少血,但他始終咬緊牙關,漸漸地王遠平可以拋開拐杖慢慢行走了。
在每天堅持鍛煉行走的同時,王遠平一有空就自學醫學書籍,2006年在好心人的幫助下王遠平考進了東港衛生學校,并順利取得了畢業證書。2010年,好學的王遠平又成功取得鄉村醫生資格證書并被鄉鎮衛生院招聘錄用。
扎根山區 跪地行醫
西王家村位于三莊鎮駐地西北20公里,四面環山,交通非常不便。村里共有800多人,多是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和婦女兒童。
以前村里沒有醫生,村民但凡有點小病小痛的,都要翻山越嶺到3公里外診治,“小病拖,大病捱,病危再往醫院抬”是這個小山村曾經的真實寫照。王遠平回到村里成為一名鄉村醫生后,這種狀況被徹底改變了。
王遠平的衛生室地處小山村,但是觀察室、診斷室、治療室、藥房和值班室樣樣都有。他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合理配方,對癥下藥,盡量讓病人少花錢治好病,能吃藥不打針,不需要用藥的指導他們合理飲食起居調節,村民真正享受到了“小病不出村”的待遇。遇到超出診治范圍的病人,王遠平會親自陪著轉到上一級醫院,并跑前跑后協助病人做檢查,直到安置妥當。為了方便鄉親們看病拿藥,王遠平和母親把家搬到了衛生室旁邊的房子里,24小時值班。
盡管身患殘疾,但對年事已高的老人和行動不便的病人,王遠平堅持“送醫上門”。因為患強直性脊椎炎,王遠平的腰部、腿部僵直,不能彎腰。很多時候,為了方便診斷檢查,他要和病人保持同一個高度,所以常常選擇跪立的姿勢為病人聽診、量血壓…...
大山深處的生活非常清苦,大部分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本來王遠平也有很多次機會可以走出深山。王遠平曾經交過一個女朋友,女孩被他的身殘志堅、勤勞樸實深深打動,絲毫不介意他身有殘疾,唯一的要求就是他離開山村去城里開藥店,王遠平拒絕了,這段姻緣也因此斷了!爱敃r我就想這輩子別的什么事也不干了,就在這里干醫生!再說我自己要走容易,但是鄉親們呢?他們生病了,咋辦呢?”,至今單身的王遠平對自己當初的選擇無怨無悔。
貼心服務 真情奉獻
“我的病和身體狀況,連我親兒子也沒他清楚,他比我親兒子還要親”,84歲的任連芳老人的話發自內心。
西王家村老年人比較多,平時這些老年人仍從事勞作,不太注重身體健康狀況,王遠平便挨家挨戶上門為老年人體檢,建立健康檔案,并定期回訪。有時候村民白天出門種地,王遠平便晚上到村民家里為他們建檔,回到衛生室還要整理檔案,第二天接著為村民出診。
“村里每個人的健康狀況他都記得一清二楚,他把我們當做親人放在了心里” 。在西王家村衛生室的資料柜里,整齊的放著一沓沓的居民健康檔案,這是王遠平走家串戶、為村民健康奔波在大山間的“見證”。通過建立健康檔案,王遠平熟悉村里每一戶村民的健康狀況,誰住過院,誰得過什么病,誰對哪些藥物過敏……,他都記得清清楚楚。
在王遠平的心中,“人命比天高,治病救人是醫生的天職”。每當病人需要上門服務時,他都二話不說,立即出診。無論白天黑夜,不管山高路遠,他總是隨叫隨到、毫無怨言。
為了能及時給村民治病,王遠平的手機24小時不關機,無論是酷暑嚴冬,還是合家歡聚的節日,只要患者家屬一個電話,他就立即背起藥箱,第一時間趕到患者家中,從來都是風雨無阻、無怨無悔。很多時候,往往得幫病人忙活半天或一整天,回到家的王遠平還要繼續照顧年邁的母親,忙著給母親做飯、端水、洗衣……。對母親他有說不出來的愧疚,這幾年母親深受哮喘病折磨,身體也越來越不好。雖然他一有時間就會陪母親拉拉家常、給母親捶捶背,噓寒問暖的,但卻不能經常陪在母親跟前,給予母親無微不至的照顧。即使是這樣,母親也經常囑咐他:“要把病人當自己的親人,不用惦記我自己一個人在家”。
醫者仁心? 大愛無疆
買了電動三輪車之后,王遠平到鎮上開會、培訓、進藥以及從事應急救護就方便多了。有時遇上自己處理不了的非急性疾病,他就會主動用自己的三輪車帶著村民去鎮醫院掛號、看病、拿藥,然后再用三輪車把村民載回來,村民們不但有了自己的“貼心醫生”,還有了免費的“愛心專車”。
西王家村是一個山村里,上坡下坡的路非常多,而且多坑洼不平,狹窄難走,王遠平還是得依靠自己殘疾的雙腿,忍著疼痛,走村串戶的給鄉親們看病送藥,夜里行走深山急診是稀松平常的事。常年走在行醫的山路上,王遠平的腿總是鉆心的疼,但他還是堅持在這一條條起伏不平的山路上忍著疼痛一瘸一拐的走著,已經記不清走了多少趟,摔了多少跤……對于王遠平來說,無論是寒冬酷暑,還是深夜黎明,每天爬山涉水、披星戴月的走村串戶看病問診,幾乎是他全部的生活。
王遠平不僅是老百姓的“貼心醫生”,還是一個熱心腸的人,村民們有什么困難只要找到他,他都會盡心盡力、熱心相助。看病行醫的間隙,他會力所能及的幫助村民解決一些實際困難,辦一些好事,如,為外出不便的村民代充電費、手機話費,幫助外出的村民聯系出租車,聯系通訊公司為村民維修電話,用自己的手機幫助老年人聯系在外務工的子女……
作為一名山村的鄉村醫生,王遠平的收入并不高,但他對家庭困難的鄉親們總是慷慨解囊、無私救助。多年來,他還個人自掏腰包為五保戶、孤寡老人和貧困家庭墊付醫藥費,光近幾年就已累計墊付醫藥費4000多元。作為一名出身貧寒的殘疾人,王遠平很能體會貧窮的無奈和病痛的折磨。在行醫過程中,碰上殘疾人或者困難群眾,王遠平都會為他們墊付醫藥費,有時還墊付外出就醫的租車費和餐費。
王遠平的村衛生室在大山深處,看上去很不起眼,但在村民心目中,卻如同黑暗中的一盞明燈,總是散發著生命的溫暖與光芒,溫暖著病痛中的一顆顆心靈……
責任編輯:余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