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義勇為 堅守人間大愛
2015年06月04日 16:04來源:大眾網
有這樣一個人,他從事著平凡而又普通的工作,為生活奔波勞碌;一旦哪里發生災情、險情、困境,他總會在第一時間放下手中的生計,不計個人得失、不顧個人安危地趕赴現場參與救援;當救援任務結束后,他又悄悄消失在人群中……他就是劉大慶
見義勇為 扶危濟困 堅守人間大善大愛

劉大慶帶著紅十字藍天救援隊隊員們參加山地搜救活動

劉大慶為提高隊伍救援能力,定期組織急救培訓

劉大慶和他的隊伍受到省內外的高度認可

因為過硬的隊伍素質和團結的精神,劉大慶和隊友才在彝良、玉樹等地震中發揮巨大作用
劉大慶,男,1976年生,淄博市博山區人、市紅十字藍天救援隊隊長,曾獲山東好青年、山東省優秀志愿者、淄博市優秀志愿者等榮譽稱號。哪里有災害、險情,他總是沖在前頭,青海玉樹地震、云南彝良地震、四川雅安地震、云南魯甸地震,他用山東大漢勇敢、堅毅的品質給災區群眾帶來生命的希望;哪里有不幸、困難,他總是伸出援手,車禍救援、溺水搜救,他以正直、忠誠的行為感動溫暖著深處困境的人們。多年來,他用見義勇為的行為和扶危濟困的情懷,堅守公益陣地,筑就人間大善大愛。
題記:有這樣一個人,他從事著平凡而又普通的工作,為生活奔波勞碌;一旦哪里發生災情、險情、困境,他總會在第一時間放下手中的生計,不計個人得失、不顧個人安危地趕赴現場參與救援;當救援任務結束后,他又悄悄消失在人群中……他就是劉大慶。
車禍救援 英勇本色
2013年夏,劉大慶與妻子、女兒、岳母在旅游途中,偶遇濟青高速公路重大車禍,一輛旅游大巴車與一輛滿載鋼材大貨車發生追尾事故,許多乘客受傷,由于事故地點距離城區路途較遠,醫療救援難度大,而且受傷乘客人數多,傷情復雜,人員情緒緊張波動較大?吹酱朔N情況,劉大慶立即作出反應,馬上投入救援。他按照救援培訓知識和醫療急救常識,查看所有受傷人員傷情,按照優先搶救危重傷員和孩子老人的順序進行預先簡單治療,對于傷情較輕暫時沒有生命危險的乘客進行情緒撫慰和安置,等待救護車趕到。大巴車,一個十三四歲男孩在車禍發生的瞬間頭部受到猛烈撞擊,右肩被破碎的車窗玻璃嚴重刮傷,手臂血肉模糊、血流不止、生命垂危。此刻孩子的父親已被驚嚇地手足無措,劉大慶一把抱起滿身是血的孩子,并駕駛自己的車緊急趕往距離最近的高速出口,趕往最近的醫院救治。待男孩得到及時救治后他才默默離開,返回救援現場。
事后,女兒問他"爸爸,你為什么會這么勇敢?你不害怕嗎?"面對女兒的問題,劉大慶說:"每個人都會有身陷危難和困境的時候,特別渴望別人能伸出援手,一次幫助一次援助就能讓別人增加面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增加對社會對他人的感恩和信任。"也正是這種精神讓他在危險面前,忽略了自己的安危,考慮的是他人,傳遞的是希望。
草根救援 彰顯大愛
2009年,一直熱衷公益事業的劉大慶積極參與淄博紅十字藍天救援隊的組建,成立了山東省首支授旗成立的地方藍天救援隊,自隊伍成立起,劉大慶便擔任隊長。
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后,劉大慶帶領隊伍第一時間趕到災區,開展救援活動,淄博紅十字藍天救援隊成為第一支進入災區救援的民間志愿團體。劉大慶自費自駕滿載救災物資的車輛在青海玉樹開展了為期13天的救援,參與無線電中繼的組建和維護,無償提供給當地政府救災使用。
2012年,云南彝良地震后,劉大慶連夜自駕馳援災區,并被派往當地災情最嚴重的洛澤河鎮運送救災物資,冒著隨時有滾石、道路塌方和余震的危險,劉大慶克服萬難,為饑餓暴雨中的災民送去珍貴的食物和帳篷。在災區每天工作超14小時,最少的一天只睡3小時,10天后返回山東時,眼睛布滿血絲,人整整瘦了好幾圈。
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時,劉大慶和另外4名藍天隊員正在北京參與藍天清水澗搜救失蹤臺胞增援行動,在地震發生時已是連續救援一天一夜未合眼。為了搶時間,爭速度趕往云南地震災區,劉大慶和隊友從北京直接趕赴濟南并自費乘坐當晚航班前往成都,進入災區立即展開救援,參與了搜救、災情調查和發放救災物資等任務。在災區救援期間,他每天工作到凌晨四、五點,幾乎沒有睡覺的時間。每天大量的物資運送,登記,發放,最多的一次是搬卸一輛長達25米的運輸車運送的物資。災情調查,下到車輛無法進入的村落,他和隊員們想盡辦法多帶一點物資徒步送給當地的百姓。最多的一次徒步四十余公里。7天的災區救援任務順利完成,共搜救15名傷員,發放價值近億元的救災物資。
2014年,云南魯甸地震后,劉大慶又緊急集結隊員奔赴云南地震災區。歷經十幾天時間,圓滿完成了救援任務,受到市領導的親切接見。
鋼鐵團隊 由他凝聚
在淄博公益圈子,劉大慶頗有人氣。在他的精神感召和倡導下,淄博市紅十字藍天救援隊從無到有,創建后隊伍迅速壯大,隊伍從成立之初的十幾人發展到今天穩定隊員60人的志愿服務團體,成員包括了醫生、護士、律師、運動員,還有無線電愛好者、退伍軍人等,分布在各行各業。
一呼百應,他是勇敢者的領袖。為提高隊員們的救援水平和急救能力,劉大慶積極帶領隊員參與國內和省內的訓練,利用業余時間進行培訓、演練,遇突發事件或自然災害時,他們會舍身忘我地迅速投入救援。近年來參與演練、救援近百次,僅配合政府有關部門組織的救援、演練、護衛等任務就達40余次。這支新崛起的草根救援力量,已成為政府應急救援隊伍的有效補充力量。隊伍先后獲得"山東省紅十字會應急救援救護演練比賽優秀組織獎"、"淄博市應急救護與健康知識培訓工作先進單位"、淄博市紅十字志愿服務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全心投入,不計回報。受訓練場地和經費制約,救援隊面臨重重困難,劉大慶便主動奉獻出自己100余平米房子,用作救援隊的隊部和訓練場所,一間狹長的房間內擺著兩張的辦公桌、兩臺電腦、一部電話、幾張沙發,這就是救援隊簡陋卻溫馨的辦公室。"普通的辦公設備可以將就,用來救援的設備卻一定不能將就。"因為救援設備先進,救援的力量就強,就能在危急時刻節省更多時間,提高救援效果。為配備更好的救援裝備,劉大慶和隊友先后自籌幾十萬元資金,購買了橡皮艇、救生衣、發電機、潛水裝備、無線電通訊設備等。此外,劉大慶和隊員們充分發揮各自技能優勢,自己做了一些簡單的救援裝備,諸如鈍鉤、拋鉤等打撈救援工具。
除多次參與地震救援外,劉大慶還帶領隊員在火場協助消防官兵搬出液化氣罐、協助消防打撈落水男子、幫助走失兒童尋找家人、搜尋落水老人、幫助企業成功搶修水下設備、給弱勢群體送溫暖……一路走來,他們持之以恒地從事人道救援、救助服務。但是,在公眾視野里,他們的行為舉止十分低調,更多人在接受救援和幫助后,來不及道聲謝謝,就不見了他們的蹤影。
劉大慶和他的隊員們在淄博及周邊地區開展多次搜救溺水者行動,無償打撈搜救溺水者,他們的愛心行動受到周圍群眾和被打撈者家屬的一致贊揚,同時也帶動和感染了周圍的群眾,有許多群眾自發參與到打撈工作中。
作為志愿者,劉大慶就是這樣無悔地做著自認為應該做的事情。他說在救援現場,當聽到孩子稚嫩的聲音說的感謝,寫給藍天救援隊叔叔的感謝信,晚飯歸來時看到悄悄貼在車輛上的"獻給最可愛的藍天救援隊"紅紙標語?吹叫W生用稚嫩的筆跡在教室黑板上用粉筆寫著"感謝藍天救援隊讓我重回學校"時,他所付出的感覺都是微不足道的和值得的。他以自己的行動踐行著當初的莊嚴承諾,遵循"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刻苦訓練,積極救援,在災害發生時竭盡所能地挽救生命,用實際行動守護心中的那一片藍天!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王琳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