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宗芳工作照

王宗芳生活照
王宗芳,女,1973年7月出生,漢族,群眾,濟南市長清區聾啞學校教師。
從教22年,孩子們把她當作媽媽,在工作的8000多個日日夜夜里,她是孩子們無聲世界中的一縷陽光,溫暖而有力。
業務精湛 無私奉獻
1993年,剛從普通師范學校畢業、年僅20歲的她,成為長清區聾啞學校一年級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為了能盡快和孩子們交流,他拿起手語書自學,那個時候,無論走到哪里總是琢磨手語怎么打。一天24小時,除了8小時的休息時間,其余的時間都是和學生粘在一起。王宗芳晚上住在學校里,吃過晚飯,就跑到學生宿舍里,和孩子們一起玩,既學習了手語,又增進了和孩子們之間的感情。
聾啞兒童學說話,首先是要練習發音。每學一個音老師都要教上幾十遍甚至幾百遍。要想讓他們學會說話,就要多練習,沒有什么捷徑可言。為了能讓學生清晰的發音,讓更多的人聽懂,王宗芳帶領學生對著鏡子練發音,把學生的手放在他的嘴邊感受發音時氣流,放到咽喉處感受振動。用發音鏡,壓舌板糾正學生發音。她每天都要早起帶學生做口舌操和呼吸操,晚上利用休息時間給學生做聽力訓練,擺舌位定口型,強化發音。她每天都要早起帶學生做口舌操和呼吸操,晚上利用休息時間給學生做聽力訓練,擺舌位定口型,強化發音。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幾年的訓練,她教的學生有的能和健全人正常對話,有的可通過看口型進行口語交流。她現在所教的智障孩子,一周可以認三個字,兩首兒歌。一年下來,每個孩子能認300多個字,200多首兒歌,對她來說這也是一種驕傲。
傾注愛心 無怨無悔
工作第一年,學校組織去市特教中心開運動會,好多孩子長這么大還沒去過濟南,異常興奮。王宗芳提前好幾天幫他們洗澡、洗衣服。出發那天早上,還在睡夢中的她被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驚醒了。開門一看,一個個小腦袋擠在門口,好像發生了什么大事,原來是班上的小軍由于受涼,上吐下瀉。王宗芳一進學生宿舍,一股臭味迎面撲來,再一看床上、被子上、衣服上沾滿了污物。小軍正光著屁股,圈作一團,瑟瑟瑟發抖的蹲在角落里。她走過去把小軍扶起來,給小軍洗了個熱水澡,換上干凈衣服,又把被褥抱到外邊,一點一點的刷干凈。
這只是她日常教學工作中的一個縮影。孩子們每周回家一次,其他時間住在學校,為孩子們梳頭、擦鼻涕,提褲子,清理大小便,是她每天要重復無數次的動作。哪個孩子衣服破了,王宗芳隨手給縫好;孩子病了,她騎著自行車帶孩子去看病,既是老師,更像媽媽。
癡心耕耘 碩果累累
為了讓新入學的孩子盡快適應學校生活,王宗芳教他們辨別男女廁所,如何入廁。有的孩子上著課把鞋子脫了,她便耐心的過去給她穿上;有的孩子上課你一不留神就跑出去了,王宗芳會急忙的追出去。
小鑫玉從小父母離異,缺少母愛,還不到六歲就送到了學校住校,剛來時,天天哭,白天還好說,走到哪就領她到哪,像個小尾巴一樣。到了晚上說啥也不肯睡覺,王宗芳就坐在床頭上,把她攬在懷里,慢慢地拍打著,輕輕的哼著搖籃曲,哄她入睡,等她睡著了,王宗芳也困了干脆就和她一個被窩睡覺。小鑫玉剛來時一句話也不說,只是瞪著一雙大大的眼睛看著周圍的一切。在王宗芳近一年多的關心呵護下,已經有說有笑了,像一個快樂的小天使,還經常調皮的叫王宗芳媽媽。
面對沒有聲音的世界,王宗芳用愛與責任來耕耘。面對有障礙的兒童,王宗芳用耐心和嚴謹來治學。為了讓殘缺的生命有尊嚴的活著,為了這個承諾,她默默付出了二十二載青春年華。王宗芳說:"這些孩子是容易受傷的小鳥,我希望能用我的愛去撫慰這些孩子的心靈,讓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成長"。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教以來她送走的20多名畢業生中,有8名學生走進了特教中專學習了面點,烹飪,服裝等一技之長,還有6名學生在長清計算機公司就業。她先后被評為長清區道德模范、優秀班主任、師德先進個人,榮獲濟南市特殊教育電教課一等獎。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王琳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