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希英,利津縣陳莊鎮陳北村村民,今年67歲, 30年來,她以那顆金子般純正的心靈譜寫了一曲樸實無華的擁軍贊歌,
她想了很多:正是因為那些軍人舍生忘死、保家衛國,才使得百姓安居樂業、發家致富,現在他們需要幫助了,自己怎能不盡點力呢?自己上不了戰場,難道還不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嗎?就這樣,她在自家縫紉店的牌子上加了一行字:凡烈軍屬、孤寡老人來本店裁剪衣服,一律免費。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全鎮符合這個條件的就有近1300人,對她這只有一個人的縫紉店來說,可不是個小數目。既要保證縫紉店的正常經營,還要給這么多人免費加工,工作量可想而知。一時做衣的,量體的,裁衣的,應接不暇,她往往顧得了這頭顧不了那頭,怎么辦?魏希英是個說話、做事都很干練的人,無論自己遇到多大困難,她都說到就做到。于是,人們常常看到她夜以繼日的忙碌,有時干到凌晨二、三點,合上眼歇會兒,早晨五、六點鐘起床再接著干,腰酸腿疼得厲害,她硬是撐著。不管自己多忙多累也要堅持下去。這一堅持就是30年。
1985年春節前,她跟隨鎮里的慰問隊,頂風冒寒,一連幾天跑遍了30多個村子,對全鎮13戶烈屬、14戶軍屬和部分傷殘、復員軍人進行了走訪,為他們量體登記,裁制新衣,并趕在春節前讓他們穿上了新衣服。蔣家屋子的殘疾軍人陳堯東,全家人十幾年來的衣服都是她免費做的。就連陳大爺的壽衣也是她做好送去的。陳大爺臨終前一個月同她開玩笑:“希英啊,穿上你給俺做的送老衣,就是到了那邊也格外精神。”一針一線總關情。如今戴上老花鏡的魏希英得了關節炎,十個手指骨節腫大,下雨陰天渾身疼痛, 2個女兒都早已出嫁,她也成了外婆,癱瘓在床的丈夫需要照顧,可她縫制鞋墊卻從沒間斷過。每年“八一”建軍節和春節前夕,她都縫制大批鞋墊,除了寄往祖國邊陲,還親自送給縣武警中隊和刁口邊防站的戰士們。30年來,魏希英免費為優撫對象裁剪衣被20000余件,加工衣服近萬件,義務修理縫紉機、鎖邊機1000多臺,為戰士做鞋墊12000余雙。有人粗略的算了一筆帳,這些年她至少少收入30萬元。如今,她仍住在小土屋里。
獲得榮譽稱號:
2014“感動利津”道德模范、東營市十大文明市民,山東省“擁軍模范”和“全國擁軍優屬先進個人”等幾十項榮譽稱號。
責任編輯:王曉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