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文義,男,1938年8月出生,漢族,群眾,平陰縣東阿鎮(zhèn)范莊村村民。
在平陰縣東阿鎮(zhèn)獅耳山下有這樣一位老人,他十八年如一日默默無聞地看護著山林,使山上的樹木和名勝古跡免遭破壞,同時他還悉心照料患病48年的老伴,在當?shù)貍鳛槊勒劇S写迕褓澰唬骸捌拮踊疾资辏乃藕虿幌訜灰蝗辗蚱薨偃斩鳎7墩煞虻谝蝗恕薄K褪瞧疥幙h東阿鎮(zhèn)范莊村今年77歲的善人陳文義。
1966年6月的一天,比陳文義小兩歲的妻子因生產(chǎn)住進了老城醫(yī)院,生了個男孩后,得了產(chǎn)后風(fēng),孩子也不幸夭折。妻子不能活動,站不起來,大小便也無法自理,在醫(yī)院里住了半年,他硬是伺候了六個月。一次,妻子說,想喝口米糊涂,可沒鍋怎么辦?他只好用大茶缸做飯,把茶缸用石頭支好,用木頭燒火,倒上暖瓶的開水,用碗和了點米面下到茶缸里,一不小心,茶缸滑了下來,倒了個凈光,難過了一陣子后他繼續(xù)重做……
沒有錢治療,陳文義還瞞著妻子去縣醫(yī)院賣血,用賣血換來的500元錢為妻子治病。由于賣血身子十分虛弱的他,晃晃悠悠地回來了,為此岳母等還以為是喝酒喝的,背上了“酒鬼”的黑鍋。
出院后,她的手不大隨和,腿也站不起來。大夫說,要想讓她腿能走路,在床上分早、中、晚三次,每天拽腿1000次,他天天按大夫的話為妻子拽腿按摩。三、四個月過后,妻子勉強能站立了,陳文義就攙扶著她在院里院外走路。多半年后妻子終于能活動了,可聽說孩子死了(當時孩子的死一直瞞著她),又犯了病,經(jīng)常抽風(fēng)不能動彈,整天躺在床上,他洗衣、熬藥、端藥、做飯、喂飯習(xí)以為常。有一次,妻子抽風(fēng),他怕她把舌頭咬壞了,就用手指頭伸進她的口里,撬著她的牙,不一會,從她嘴里流出血來,他弟找來一個鐵湯匙,把他的手換出,手上已滿是鮮血,眾人見了都覺得心疼。
妻子的病他始終掛在心上,為了治好她的病,使她能夠站立起來,陳文義四處求醫(yī)。一晃十年過去了,他聽說有家醫(yī)院能治妻子這種病,就用地排車拉著病妻到黃河西相距20公里的那家醫(yī)院看病,來回需要7個小時,每5天去一次,2個月的時間共去了10余次。在家里,他忘不了攙扶著妻子行走鍛煉,鍛煉了三、四個月后,妻子自己便能夠拄著拐杖獨立行走了。
從1996年開始,陳文義除了照顧患病的妻子,村邊獅耳山上柏樹及文物古跡安危成了他的另一個掛念。整個的山林就好像是他的“孩子”,妻子重要,“孩子”也同樣重要。他毅然決定上山義務(wù)看護山林。這么多年來,他幾乎跑遍了這山的每個角落,據(jù)他掌握山上的中草藥就達100余種,各種樹木10萬余株。獅耳山是著名的旅游景點,山上的石洞、碑刻、寺廟等無不有著動人的傳說,紛至沓來的游客,讓他心中憋悶已久的故事終于把有了述說的場所,他又成了義務(wù)導(dǎo)游員。為了表達對獅耳山的忠心,他家的電話號碼尾號就是“423”,用的這個諧音。
天有不測風(fēng)云。2005年2月,妻子突患腦血栓,半身不遂,住東阿鎮(zhèn)醫(yī)院半個多月,不能下床。回到家里,在床上身子歪,陳文義就用被子頂著,喂藥喂飯,不熱也不涼,熱時吹吹,涼時熱熱。漲肚子時,就用暖水袋給暖上。陳文義說,妻子年齡漸漸大了,經(jīng)受不了大的振動,為保證她的康復(fù),現(xiàn)在每天拽腿300次,再進行脖子、腿局部按摩。妻子愛聽《打金枝》、《斬秦英》等豫劇,為給妻子解悶,2年前,他買來了數(shù)碼播放器,讓她聽個夠。他還時常為她開玩笑、講笑話,讓她整天生活在快樂中。在陳文義的精心照料下,現(xiàn)在老伴能下床了,在他的攙扶下開始行走……
責任編輯:王曉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