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茍洪偉,女,1979年10月出生,山東墾利人,中共黨員,現(xiàn)為墾利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精神衛(wèi)生科主任。她2004年畢業(yè)于華中科技大學臨床醫(yī)學專業(yè),懷揣著一顆感恩的心和一個白衣天使的夢想來到墾利縣疾控中心,用自己的一腔熱情和所學報答著生她養(yǎng)她的這片土地。在近10年的艾防工作中,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和艾防負責人,用她的堅守和愛心,服務著每一位患者。因為她的關心和關愛,使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她就是墾利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艾防科科長茍洪偉。
真心實意溫暖患者的心
一年365天,她幾乎每天都在和艾滋病患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高危行為自愿咨詢者打交道,幫助他們克服憂慮,樹立與病魔斗爭的信心。面對談“艾”色變,人人懼怕的社會環(huán)境,她不僅沒有膽怯,而是以一個醫(yī)務工作者的職業(yè)道德,高度負責的責任感和事業(yè)心,為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提供細心的管理服務和心理咨詢服務,與他們建立了深厚的醫(yī)患情誼。
10年的艾防工作經驗她深知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構成的特殊群體是一個需要關愛的弱勢群體。思想的壓力、社會的歧視,讓艾滋病患者承受著巨大的痛苦,經常有患者直接過來一坐就是半天或者打電話過來一聊就是個把小時,她都是耐心講解和開導,為他們送去鼓勵,送去愛心,送去溫暖,送去希望。患者慢慢恢復了自信,積極配合管理治療,經常聽到患者感激地說,是她幫助他們走出了人生低谷,是她在談“艾”色變的環(huán)境下向他們伸出了溫暖的手。
10年里,給每一位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建立了檔案,這一個檔案就是一個希望。每到隨訪、查體和采血的日子她都是主動的聯(lián)系患者。她細心地為每一位患者落實各項查體、治療政策,符合治療都是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享受到國家的免費抗病毒治療,她還積極地為患者開展心理輔導,主動為患者提供幫助,為他們送去心靈的溫暖。
不放棄、不拋棄、不嫌棄每一個患者
他是一個咨詢者,一年前發(fā)生了一次高危行為,后來由于身體出現(xiàn)一些病痛癥狀,他自認為是感染了“HIV”,只是來咨詢,就是不做檢測,十個月的時間他咨詢了多少次,他自己也記不清,這期間,她把他發(fā)展成了同伴教育,在他的積極努力下,來了好多咨詢檢測的,但他自己還是沒有勇氣做檢測,家庭和精神一度到了崩潰的邊緣,后來他想為了保證妻兒的健康出家做和尚或者離婚去遠方打工,一個原本幸福的家庭就要解體。可是做過這個工作的都知道勸說他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試問:有誰會愿意把自己的隱私暴露在別人面前?她要讓他知道我這里沒有歧視,沒有冷遇,有的是理解和寬容,像關愛親戚一樣關愛他,通過多次交談她的真誠關愛深深地打動了這位咨詢者的心,逐漸的他稱她為“姐姐”。她非常珍惜這份十分難得的信任和依戀。最終說服他來檢測,結果“陰性”。當告知他的時候,他說:“姐,你把電話掛掉,我給你打過去試試,是不是在做夢?”過了幾天他來辦公室了坐了坐,他說:“姐,如果沒有你,我不知道還能不能活到現(xiàn)在,當時真想一死了之,很慶幸遇到你啊。”他感覺現(xiàn)在就像撿了條命,特別珍惜,現(xiàn)在夫妻關系也很好,工作也很賣力。他承諾以后不會犯同樣的錯并且會一直做她的義務同伴教育。
愿做患者的“知心姐姐”
對患者而言,心理波動最大的時期就是從得知結果到接受結果的這段時間,當接到艾滋病抗體確證時,他們內心充滿恐懼、焦慮甚至厭世。一次,一個陽光帥氣的小伙來咨詢檢測,通過對小伙高危行為的評估,他存在感染的巨大風險。當告知他結果時,他怎么也不會相信自己是“陽性”的事實,再次預約他來采血做確證時,他說怕自己承受不了要我把結果告訴他媽媽,確證結果出來,相依為命的母子倆,三天未動煙火,媽媽一直說自己一點希望都沒有了,兒子也不上班了,一度失去繼續(xù)活下去的勇氣。她了解了情況后把他們母子約到了疾控中心,推心置腹的開導了一番,把國家的政策講給他們,鼓勵他們面對現(xiàn)實樹立信心積極接受治療戰(zhàn)勝病魔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享受正常的生活。過了幾天接到了小伙子的電話,他說上班了,從那以后小伙的依從性特別的好。他說“姐,我媽說了,你跟我們非親非故的對我都這么好,我們有啥理由對自己不好啊,我們娘倆說好了,我們要好好的活,直到老天爺叫我們的那一天”。聽了這些,她那顆懸著的心終于落了地,她為自己又一次挽救了一個年輕的生命而感到欣慰。
像這樣的事情經常發(fā)生在她身邊,她每次都以滿腔的真情、真誠的態(tài)度和專業(yè)知識驅趕著感染者心里的恐懼,成為患者的知心朋友。她給他們打電話時總是先問“你是XX嗎?現(xiàn)在說話方便么?”如果得到肯定的答復,談話才會繼續(xù)下去,經過長時間的接觸他們在來疾控中心取藥或查體時都愛在她的辦公室里多待會兒,跟她說說自己的工作,身體還有家庭。患者不愿與親人朋友聊的事情卻愿意說給她聽,時間久了,年齡小的患者就叫她“姐姐”,這是多么自然又難得的一份信任啊!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10年來,她一方面努力學習鉆研艾防知識一方面以高度負責的責任感和事業(yè)心經常深入到艾滋病高危人群中宣傳艾滋病防治知識或為艾滋病患者查體治療和心理咨詢服務并與他們建立了深厚的醫(yī)患情誼。她通過不斷努力,規(guī)范了我縣艾滋病防治的各項工作,逐步使我縣的艾防工作沿著科學化、規(guī)范化、制度化的道路持續(xù)發(fā)展。逐漸成長為我縣乃至全市的艾滋病防治工作骨干力量。面對談“艾”色變人人懼怕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更是傾注了一個衛(wèi)生工作者的崇高責任感和愛心。面對危險,沒有懼怕、沒有逃避、沒有歧視,更可貴的是給予患者以真誠的關愛,這正是她職業(yè)素質的體現(xiàn),也是其優(yōu)良品質的真實寫照。她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實踐著為人民服務的信念,在平凡的崗位上實踐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忠誠誓言。
獲得榮譽:
2009年3月被東營市人民政府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評為東營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先進個人;2011年和2014年被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授予全省艾滋病工作先進個人;2012年被東營市衛(wèi)生局授予全市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先進個人和崗位技術能手。
責任編輯:王曉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