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慈善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楊遠斐,男,1968年出生,臨淄滿德慈善活動中心主任、山東大信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曾被致公黨中央評為“5·12地震抗震救災先進個人”、被致公黨山東省委評為“海外聯誼先進個人”,曾獲“2013年度淄博好人”榮譽稱號。

楊遠斐,男,1968年出生,臨淄滿德慈善活動中心主任、山東大信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曾被致公黨中央評為“5·12地震抗震救災先進個人”、被致公黨山東省委評為“海外聯誼先進個人”,曾獲“2013年度淄博好人”榮譽稱號。
從一個成功的商人,轉型到柔情的慈善家,這其中的距離和辛苦,不是任何人都能拿捏和承受的。在滿德慈善的活動中心,在去往殘疾人的家中,在幫助窮苦孩子的路上,楊遠斐摸索著、前行著,他的慈善活動中心有這樣一句話:讓慈善成為生活習慣。的確,有些事,不需要人人都知道,卻希望更多的人被溫暖。
清苦童年 沒有什么能阻擋他的腳步
1985年,16歲的楊遠斐因為家庭的種種原因,離開了學校,通過招工考試進入齊魯石化儲運廠液體車間,做起了一名工人。在當時,這份工作是人人羨慕的,“我5歲時父親就離開了,媽媽拉扯我們姐弟三人,家里環境并不好,我從小就接受過很多人的幫助,所以我覺得我很幸運,也很感恩。”聊天中,我們感覺到楊遠斐并不想談及那段苦難的經歷,說的輕描淡寫,但他一直重復著,苦難的確成為他一路走來最大的財富,不管做什么,每當想放棄的時候,總有一個聲音在告訴他:你一定可以,要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
楊遠斐并不安于現狀,盡管兢兢業業、刻苦勤奮的他,在未來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但1992年他還是下海了,憑著一種無知無畏的精神。由于最初楊遠斐是做石油企業崗位上的工作,所以他嚴謹、踏實的工作作風對他幫助很大,在這個行業一點點前進著。在這之后,他又做過建材銷售、整體廚房生產、貿易公司經營,探視他接觸的行業,他都能很快掌握要領并獲得成功。
其實楊遠斐熱心慈善公益的心并不是近幾年才有的:從1994年開始,他便不間斷向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希望工程捐款,從而幫助那些曾經像他一樣清苦的孩子,在一張張已經發黃的匯款單上,我們看到了每年60元的匯款記錄,他笑笑說,我從小就有個這樣的愿望,只是后來的一件事,讓我真正融入到這個充滿愛的大家庭里來。
罹患雙癌 卻成為他人生的轉折
楊遠斐所指的那件事,就是從2008年開始的生病經歷,或許一直在商場上馳騁縱橫的他,從沒想過有一天病魔會讓自己害怕和想要放棄些什么,害怕的不是失去生命,而是在有限的生命力,沒有完成自己的夢想。
2008年下半年楊遠斐的身體開始不舒服,2009年春節后去北京檢查,檢查結果讓所有人震驚,他患有胃癌和腸癌,“3月2號是對我有紀念意義的一天,因為這天我做了手術,并重獲新生,也讓我多了對生活更深的感悟,人活著,不在于要掙多少錢,而在與你有沒有按照自己的夢想去生活和堅持著,那樣會讓我感到快樂。”
曾經一直往希望工程匯款的那種沖動又回來了,楊遠斐在北京做了9個化療,他沒有告訴我們這過程有多痛苦,他只是說,有一次化療的時候,看到了一個四川的癌癥患者為了省床位費而在醫院走廊里進行打針治療,感觸很深,越發激起了他對困難群體的同情和幫助他們的決心,“我只是讓愛人給那個病友送了2000塊錢,我只希望他能早點好起來,我想這世界上一定有很多人在等我去幫助他們,我必須快點好起來。”
半年之后,楊遠斐的身體慢慢康復,經歷了生死之后,他再次確定了自己的目標和想法,“經歷了創業的艱辛和疾病的折磨,我對生活的感受更深了。”楊遠斐說,癌癥絕不會擋住他助人的腳步,反而成了動力。這場大病,讓他的生命有了新轉折:一個規范、充滿愛心的慈善組織呼之欲出。
感恩知足 有太多人需要他幫助
2012年3月2號,這個對楊遠斐來說意義非同尋常的日子,滿德堂成立了。
一踏進滿德慈善活動中心的大廳,一股陰冷潮濕的感覺瞬間襲來,楊遠斐說,自從租下這個活動中心,冬冷夏熱便是需要習慣的事,“我們的工作人員都是在這樣的環境里日復一日。”放眼望去,滿滿的都是愛心人士捐贈的衣物和一些需要義賣的商品,所有的收入,都將用來幫助那些貧困的家庭。
組建這樣的慈善機構,對于楊遠斐來說絕非簡單的事,他需要承受太多人的質疑,也需要承擔來自于各方的壓力,“成立之初的確遇到很多困難,很多人都不理解,認為我這是在作秀,可我想過了,既然決定做,一定要迎難而上。”慈善機構必須要有資金進行支撐,楊遠斐自己拿錢租房子買辦公必需品,而且還終于成功感召了另外4名企業家進入滿德堂,成為這里的理事成員,“其實有很多事都讓我感動,有一次一名理事直接拿出他的一張銀行卡交給我,說每個月讓我從卡上取錢,來幫助活動中心進行運營,我覺得努力沒白費,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知道我在干什么,并竭盡全力來幫我。”
目標明確 我想看到他們微笑的眼睛
2013年,楊遠斐幫助脆骨癥男孩王凈夫登上了淄博百姓春晚海選的舞臺;他和他的團隊一起,已經成功捐贈了兩批共計11臺輪椅,幫助需要他的人實現了“出行”的夢想;他走進學校,和孩子們一起微笑,沐浴在太陽花助學行動的陽光中;他收集每一件舊衣服,讓“衣舊暖心”這句話真實而又溫暖……
說真的,他有太多的事要做,他還要幫助符合條件的人籌集第三批輪椅,他還想讓王凈夫有多一個表演的舞臺,他說的話總是那么簡單和質樸,可他的眼神卻泄露了作為一個男人的脆弱,“我無法看到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卻和他擦身而過,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我的確收獲了更多的快樂,也降低了對物質和金錢的追求,幫助別人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讓社會底層的人活的更有尊嚴,我覺得這個目標很實際。”
其實楊遠斐就是一個實際的人,他從來不會承諾做不到的事情,2013年末,他為自己立下了新的目標:在2014年發起“愛(癌)友行”公益慈善項目,專項幫扶救助癌癥和白血病患者,讓更多的患者重新點燃對生活的希望,共同沐浴愛的陽光。2015年2月4日,在他的號召下,致公黨臨淄區基層委員會組織全體黨員,來到鳳凰鎮東召口村,為白血病患兒邊友康捐款12500元;2月11日,滿徳慈善活動中心的志愿者一行為邊友康捐贈55100元。
全心投入 慈善永遠是困難群眾的“及時雨”
除了募集善款、定向捐助衣物外,滿德慈善還將閑置的物品開展低價義賣,讓其它困難群體以極低的價格買到自己需要的物品,義賣所得再用來資助失學兒童、急重病患者。滿德慈善活動中心設置了LED電子屏,實時公布近期捐贈明細及其他公益活動開展情況。配有電視媒體播放器,實時播放開展慈善活動時的錄像資料。每10天公布一次捐助明細情況,在中心網站上設立專賬分戶,讓捐贈者隨時隨地知曉自己捐款余額、善款去向及受助者的基本信息。
如今,滿德慈善品牌影響力越來越大。目前已收到來自社會各界的捐助資金36萬余元,志愿者100多名,開展走訪、捐助活動100多次,受益者達90多人。負責制作并維護中心網站運營的智順公司,主動免除了2500元的相關費用。
楊遠斐說:“慈善永遠是困難群眾的‘及時雨’,是人們心中最柔軟之處。退休后我將全身心投入慈善事業,滿德慈善將繼續一路堅定前行,讓慈善成為大眾的生活習慣。”
責任編輯:王曉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