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玉軍,男,漢族,1965年11月出生,大專學歷。1985年參加工作,現任礦坑鎮薛南小學一級教師。劉玉軍熱愛教師這個職業,面對疾病來襲,他不僅進行勇敢地抗爭,還始終堅守著講臺。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作為老師要學會教書,更要學會育人。
1.立志教育事業:只求默默耕耘,潛心鉆研探索
1985年高中畢業后,劉玉軍踏上了“三尺講臺”,成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從那天起,他就把人生的坐標,定格為獻身教育事業。他熱愛教師職業,更熱愛每個學生,把自己的事業看得神圣無比。為做好教學工作,他始終堅持不懈的學習,積極參加進修,虛心學習其他老師的教學經驗,努力做一個稱職的人民教師。他深知沒有一桶水,就難以給學生一瓢水,無法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在批改作業、備課之余,為了提升自己,不斷地加強自我學習,還每天晚上用孤燈陪伴到深夜。
2.生平命運多舛:天有不測風云,疾病突然來襲
1990年冬天,劉玉軍感到腰背疼痛、脖子僵直,于是到醫院檢查,確診為強直性脊柱炎,患此病的人被稱為“活著的僵尸”。他說:“當時真想一死了之,輾轉反側幾天,想到上有老下有小,還有30多個渴求知識的孩子,我不能這么一死了之,而應該堅強地活下去。經過兩個多月的治療,他的病情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轉,終于能夠下地行走,但是仍留下后遺癥,從脊椎到頸椎成為一體,抬不起頭也直不起腰,導致身體佝僂、彎腰駝背,像個木偶人,人送外號“劉羅鍋”。他得病后,校領導批準他休息,待病好后再工作,鎮里的分管領導也讓他好好地歇息,但他心里始終掛念著教學,放不下學生們。
3.不向疾病低頭:教給孩子知識,還要教會做人
剛出醫院,他又迫不急待地踏上講臺,想盡快彌補孩子們落下的課程。上課的時候,他夠不到黑板上面,就踩著凳子板書。需要轉頭時他得轉動整個身子,累了就扶著黑板,站在那兒休息一會。有時盡管天氣不熱,但他的汗水卻在嘩嘩地流著,學生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不用老師多說,每個人都聚精會神,認真聽劉老師講課。他們深受感動,認為只有用更加努力的學習,才能更好地回報老師。家長們對他教學的效果給予了好評,反映他帶課期間孩子長進很大。可是禍不單行,2007年劉玉軍又被查出雙側股骨頭壞死,因為長期看病吃藥,家里一盆如洗,實在沒錢進行股骨頭置換,他只好選擇保守治療。經過簡單的診治,他還是一如平常,進行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輔導學生,看到學生們快樂成長,讓他似乎忘記了病痛,只感受到人生存在的價值。
4.人生期待奇跡:人生峰回路轉,付出終有收獲
2013年,事情終于有了好的轉折,在領導同事和親朋好友的大力資助下,劉玉軍進行了人工股骨頭置換手術,這讓他看到新的希望,仿佛自己獲得新生。出院時,班里的學生買了水果和餅干,結隊到醫院來看他,劉玉軍知道孩子們是用積攢的零花錢,這凝聚著孩子們真誠的童心。他感動地說:“看到孩子們的一片真誠,只論能活多久,這輩子干老師真的是值了”。教學中他盡職盡責默默奉獻,這種付出終于得到豐厚的回報,他所教學科成績都名列前茅,,在畢業考試時這個班在全鎮名列前茅,個人多次獲教學成果獎和優秀教師稱號。
劉玉軍面對疾病沒有退縮,始終堅守在教學一線,他用生命演繹了人生的奇跡,是領導同事眼中的好同志,是街坊眼中的好鄰居,是學生眼中的好老師。他的身體雖然不能站直,但是他的意志直穿云霄,讓人們為之景仰。
責任編輯:王云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