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年僅15歲的女孩,個頭不高、瘦瘦弱弱,卻用稚嫩的肩膀撐起一個家,成為一個農家的頂梁柱。兩年多來,她一邊上學一邊照顧因意外摔傷而癱瘓的養父和患有白化病、不會說話、沒有勞動能力的養母,為父親母親做飯、洗衣、伺候他們生活起居的方方面面……今年初中畢業又到鎮上的超市打工掙錢照顧父母。這個堅強的女孩就是五蓮縣于里鎮雙山后村的趙令翠。
作為家里唯一的孩子,父母給予了小令翠無限的愛和期望,并在小令翠身上傾注了全部的心血。
肯吃苦又能干的父親撐著一個家的大梁,母親雖然不會言語,但給予小令翠的母愛卻一點兒也不比正常的母親少 。在父母精心地撫養下,小令翠乖巧懂事,和其他的孩子一樣健康快樂地成長著。白天,父親到農地干活兒或者外出跟著建筑隊打工,小令翠上學,母親則在家等著他們回來;晚上一家三口圍坐在一起高高興興地吃飯。日子在平淡的幸福中悄悄流淌。
然而,一場意外如同晴天霹靂,讓這個家庭完全措手不及。
2012年陰歷二月初一,也就是小令翠13歲上初一的那年。父親趙吉陣在建筑隊干活的時候不慎從屋頂摔落,腰部神經摔傷。治療費花去5萬多塊錢,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積蓄。可病情并沒有好轉,父親不僅失去了勞動能力,而且連行走的能力也沒有了,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只能躺在床上。家里的頂梁柱倒了,母親因為患有白化病,不僅沒有勞動能力,還不會說話、不能見強光、視力又很差,只能看到眼前很小的范圍。
對于一個年僅13歲的小姑娘來說,她不得不面對生活給出的最殘酷的考驗。
放學回家,當同齡的小朋友撲到爸媽懷里撒嬌的時候,小令翠正忙著給爸媽換洗衣服、晾曬被褥、打掃衛生,給爸媽理發剪指甲……為了學著用剃頭推子給爸爸理發,小令翠的手上都磨起了血泡。給媽媽剪頭發時,細心的小令翠怕強光刺激到媽媽的眼睛,特意把媽媽的劉海留得稍長一點兒。周末,當別人家的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盡情玩耍時,小令翠卻要在家里給爸媽準備著一個星期的飯菜。初中住校,且來回有20里遠,騎自行車上學的她只能周末回家。土灶臺前,小令翠用著爸爸教她的蒸饅頭方法,給家里蒸好一個星期的饅頭,再準備好咸菜和青菜,并且細心地教媽媽怎么點火熱飯和照料爸爸。一切安排停當后,她再急匆匆地趕回學校。
上學路上,在她氣喘吁吁騎行的眼前,是同學們悠閑地坐在父母車后風馳電掣般飛過的身影。一個10多歲的孩子,就這樣承受著生活給出的巨大差距和壓力。
“屋漏偏遭連綿雨”,2014年3月的一天,一心想著趕快好起來的父親趙吉陣,在拄著拐杖練習走路時,一個重心不穩,重重地摔倒在地上,大腿骨折。再次住院,再次治療。對于這個脆弱的家庭來說,每一次意外,都是致命打擊。
收拾好傷痛,小令翠毅然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挑起了生活的重擔。而不斷涌來的愛心,也讓她更有力量。耕地,春種秋收,這樣的重活,小令翠一個人是無論如何也完不成的。每當這時,伯父伯母、叔叔嬸嬸以及村里的鄰居們都會主動聚來幫忙。父親再次住院時,鎮醫院了解到這個家庭的困難后,主動給減免了大部分醫療費,鎮黨委也及時為他們辦理了低保救助手續。家里現在的經濟來源就是一家三口每年2880元的低保補助和1800元的庫區補助,共計每年4680元。
因為沒考上高中,今年初中畢業的小令翠開始了打工生涯。在離家最近的鎮上的超市賣貨,基本工資900元,外加提成。每天早上8點上班,有時晚上9點鐘下班。不管多晚,小令翠每天都堅持回家。為了節省往返的時間早回家照顧爸媽,前不久,親戚借錢給小令翠買了一輛電動車。還是那條上學的路,已經走了3年,如今她仍在繼續走著……
“走夜路時,有時也有點害怕,但想到回家能幫爸爸按摩腿讓他舒服點,晚上還可以給他們倒點水喝,照顧照顧爸媽,我就不那么害怕了。” 休班閑暇時,小令翠也總會想方設法幫鄰居干點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因為一路走來,她始終有感動在心,“別人總是好心幫我們家,我也應該多幫助別人”。
小令翠的辛苦,爸爸看到眼里疼在心里:“這個孩子來到俺這個家,跟著俺受罪了,俺試著對不住孩子。”聽到爸爸這樣說,一向堅強的小令翠流下了眼淚:“俺爸爸媽媽把我養大不容易,我現在長大了,就得好好地孝敬他們。”從懂事起,小令翠就知道自己的身世。但在幼小的心靈中,她認定,眼前的雙親就是這世上最親的人,不管碰到什么困難,一家三口都要心心相連,同舟與共。
現在的小令翠最擔心的是父親的身體,每次看到父親吃力地從屋里挪到院子里扶著兩個木棍撐起的架子鍛煉時,小令翠既心疼又難過。這個過早背負起生活重擔的女孩,對未來并沒有太多幻想:“現在只有兩件事兒,照顧好爸媽、干好工作”。
責任編輯:徐坤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