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為民永葆本色
姜永福,男,漢族,1952年8月出生,197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004年開始擔任膠州市膠東街道辦事處大店村支部書記(2012年大店村設立黨委,改任村黨委書記)至今。任大店村黨支部書記的10年間,姜永福同志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忘我的工作熱情,把一個遠近出名的混亂村變成了繁榮和諧的先進村。由于長期操勞,肺部疾病加重,于2014年12月25日病逝。

姜永福:一心為民永葆本色
姜永福,男,漢族,1952年8月出生,197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004年開始擔任膠州市膠東街道辦事處大店村支部書記(2012年大店村設立黨委,改任村黨委書記)至今。任大店村黨支部書記的10年間,姜永福同志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忘我的工作熱情,把一個遠近出名的混亂村變成了繁榮和諧的先進村。由于長期操勞,肺部疾病加重,于2014年12月25日病逝。
顧全大局 勇于擔當
10年前的大店村,兩委班子癱瘓,村莊處于無序狀態,沙場被鄰村非法搶占,唯一來錢的果園被伐,耕地被村民圈占,打架斗毆時有發生,村民上訪不斷。村委的桌子被上訪村民砸了,大喇叭也讓激憤的村民拽了下來,村干部不敢到村委上班,村里不但沒有任何集體收入,還欠著53萬元的外債。為了選一個合適的當家人,鎮黨委三套方案都沒成功,訪遍了村里的黨員干部,均無人愿意接手。這種情況下,老書記姜善堂推薦了姜永福。他認為,“這個爛攤子離了姜永福不中,但就怕他不干。”姜永福在“社辦”企業擔任負責人,曾經干過水泥廠長、電刷廠廠長、店口皮鞋廠廠長,大包干后個人自己成立皮鞋加工廠,生意做得風生水起,沒事就跟一幫票友在果園里拉二胡,日子過得悠閑自在。回村干書記,家里沒一個人同意。但后來鎮領導因為一句話,讓姜永福接下了村支部書記這副擔子。時任膠東街道副書記的趙仕玉回憶,當時鎮領導說,“老姜,你是不是共產黨員?你忍心讓大店這個曾經的好村就這么一直亂下去?”因為這句話,姜永福一咬牙一跺腳,挑起了大店村支部書記這副擔子。
情系百姓 率民創富
大店村有口罩加工的傳統。在姜永福上任之前,村里的口罩小、散、亂,各自為戰,只有五六個口罩加工戶。他上任后,主持成立了村口罩協會,利用個人和協會的信譽擔保從銀行貸款,幫助村民解決口罩加工銷售的資金問題,催生了一個又一個萬元、十萬和百萬元戶。2013年,村里一戶口罩貨款回款不及時,不能按期還款。病中的姜永福知道后,拔掉吊瓶一骨碌從病床上爬起來,先是跑銀行協調延長還款期限,后是幫助臨時借款,盡快償還銀行貸款,幾經周折終于保住了該戶在銀行的信用。他還通過協會這個平臺,向業戶提供市場信息服務,把好原料采購關、產品質量關,進一步規范和壯大了大店村口罩產業。全村的加工企業(業戶)目前已發展到了320多家,全村戶均一輛小轎車,人均純收入從10年前的2000元到了2013年的18000多元。2013年,大店村的口罩產量逾11億只,產值逾10億元,被中國輕工業協會授予“中國口罩加工產業基地”稱號。與此同時,姜永福還下力氣改善村莊基礎設施建設,在西河建起提水站,把輸水管鋪到了本村每一處地塊。就連村里歷史上一直澆不上水的羊脖子地塊,也拐了4個彎,鋪設2000多米的管道澆上了水。2006年天旱,別的村等著下雨種上玉米時,大店村的玉米已經半尺高;當年別村歉收,而大店村的玉米棒子個個一尺多長。他還外出考察,投資20多萬元上了純凈水設備,為村民免費供應灌裝水。在新農村建設中,他親自上陣,掘土挖泥,肩扛手提,把村里的垃圾灣改造成活動廣場。現在廣場上天天有70余人的秧歌隊、柔力球隊在鍛煉。
攻堅克難 剛正不阿
姜永福上任前,大店村的沙場被上一任村支部書記私底下偷偷包給了鄰村的個人,村集體的資產憑白無故流失,村民們去討要多回,光打架就打了好多次,可一直沒成功。姜永福上任后就準備要回沙場。非法占有沙場的人也聽到了風聲,開始軟硬兼施。先是托人給姜永福送去20萬元,希望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姜永福厲聲說道:“如果為了錢,我就不會干這個書記,把錢拿回去,告訴他,沙場是大店村的,必須無條件歸還回來。”軟的不行,他們又來硬的。一天,姜永福接到一個陌生電話,“你是不是活夠了?”姜永福義正言辭,“你有膽量你就來,我死了我是烈士,我的家人也會得到照顧,而你必將受到法律的嚴懲。”他帶領村干部去沙場查看情況,村干部們被打怕了,一路上一直跟著姜永福,只有他一個人遠遠地走在前邊。為了老百姓的利益,姜永福把生死都置之于腦后。邪不壓正,姜永福幾經周折,終于通過法律手段為村集體收回了沙場。姜永福上任前,由于當時村里管理無序,村集體的200多畝果樹被伐后無人管理,見草長的一米多高,村民紛紛自行耕種,有本事的多種,沒本事的撈不著種。姜永福找種的最多的3戶村民談話,“你們種地沒有錯,土地閑著也是閑著,以前的既往不咎,但是現在不行了,地是集體的,你們耕地的費用村里認著,現在必須把土地歸還集體。”因為說話在理,方法公道,大家都能接受,占地戶很快自覺地歸還了土地。在村莊膠濟鐵路客運線電氣化改造過程中,個別人極盡拉攏不成后,又是要挾又是恐嚇,他沒有絲毫退讓妥協,一心維護村里利益,順利完成了大面積土地動遷。
鞠躬盡瘁 死而后已
2008年夏天,大雨滂沱,大沽河兩岸防汛壓力巨大。就在大沽河西岸的大店村可不能出事,姜永福冒著大雨在岸邊巡視了一夜,第二天就開始發燒、咳嗽。他忙于工作也沒當回事,就在小診所打了幾針,吃點藥對付對付,結果誘發了嚴重的肺炎,落下了肺病病根。加上長期以來的高強度工作,經常得不到休息,當年就患上了纖維化肺氣腫,鈣化程度達70%以上,肺部功能是正常人的四分之一,經常性呼吸困難。后來隨著年齡越來越大,走路急了,說話快了都喘不上氣來。2014年2月,姜永福燒到39.8度,村里的醫生給打了22個吊瓶,燒也沒退下來。在此情況下他依然顧不上休息,堅持事必躬親,親歷親為。在“美麗膠州”建設特色村創建過程中,他天天靠在一線,帶領大家清理“三大堆”,鋪設雨污分流管道,對全村街道進行美化綠化。為了頂下一天的工作,他每天早上5點鐘,先打上兩個吊瓶再去村委工作,村里的環境衛生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姜永福的病情卻因此加重,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姜永福病重住院時,村里人去醫院看他。即便在病床上,即便氣都喘不過來,面對前來看望他的村委副書記姜均亮,他牽掛的依然是村子的環境整治。他叮囑再三,“村里的綠化得抓緊……要不……季節過了……就沒法栽樹了……”短短的幾十個字,姜永福說一半,停一停,好容易表達清楚。病床邊上,姜均亮眼含熱淚,趕緊點頭答應,“好好好,書記你就別管了,放心治病吧。”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姜永福心里牽掛的仍然是村莊發展、是班子建設、是百姓幸福,他像一桿大旗,引領全村百姓堅定地走在致富的道路上;像一盞明燈,照亮了大店村和諧發展的美好前程。
如今的大店村,正在展開休閑旅游、紅色文化和特色產業開發建設的宏偉藍圖,太平寺改造、歷史文化展館、休閑廣場、農家采摘園已全面動工建設并初具規模。不久的大店村,必將成為沿大沽河綠色生態特色旅游產業帶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責任編輯:毛德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