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天河,男,濰坊市峽山區太保莊街道朱馬村村民。24年來,他把鄰家孤寡老人王會英當娘養,而且一養就是24年。書寫了一個“不是兒子勝似兒子”的感人故事。
“郭天河兩口子跟王大娘就是一家人,王大娘沒有子女,就把他當兒子,郭天河沒有了母親,就把王大娘當媽。他這份孝心,在我們村那可是美談啊。”朱馬村黨支部書記郭文偉說。
王會英30多歲的時候丈夫就去世了,她一直沒有再成家,也無兒無女。郭天河22歲時母親病逝,24歲時父親又離他而去,那一年,他的大女兒盈盈才剛出生不久。
1990年,郭天河夫妻倆在村里經營了一家小飯館,每到中午飯點,飯館里就忙不過來,年幼的女兒沒人照看,王會英便義務當起了郭家的保姆,中午就把盈盈抱過去哄著,等郭天河夫妻倆忙完再送回來。一來二去,雙方互相幫忙,盈盈直接認王會英當了“奶奶”。郭天河覺得欠王會英人情,又考慮到她已經70歲,無兒無女沒有經濟來源,就管她一天三頓飯,每個月還會給她些零花錢,沒想到這一晃就持續了20多年。
“把一個原本跟自己沒關系的孤寡老太太當媽養著,村里人看到后,有夸我仗義的,也有說我傻的,我都沒在意。我跟大娘相處了這么多年,已經把她當成親娘了。”郭天河說。
2012年12月的一天,郭天河給王會英送飯時發現她躺在炕上,叫了幾聲,也沒回應。郭天河用手一摸老人額頭,發現燙得厲害,于是趕緊喊來妻子把老人送到了村衛生室。醫生診斷是患了流感,在衛生室掛吊瓶,一掛就是5天。每天早上,郭天河都會把老人送到衛生室,家里雖然忙不過來,他卻堅持讓妻子在病床前守著,老人有什么需要也能幫一下。
“記得當時天冷路難走,大娘中午不能回家吃飯,我就做好飯菜讓孩子送過去。”郭天河說。
王會英因病臥床前,體格還算硬朗,可自從2012年的那場病后,她生活無法自理,飲食起居都落在了郭天河和妻子身上。“大娘吃喝拉撒都在炕上,每天除了送飯、洗衣服、曬被子外,還要端屎端尿,天氣好的時候我們要把她抱出來曬太陽。”郭天河說。
隨著年齡的增長,王會英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待在炕上的時間也越來越多。有一次,郭天河給王會英送飯時,發現老人已經起不來了。之后的一個星期,郭天河沒怎么吃下飯,這個農家漢子打心眼里心疼王會英。
最讓郭天河難過的是,如今90多歲的王會英患上了老年癡呆。這兩年,她幾乎都認不出郭天河了,吃飯、喝水也得有人看著。王會英在床上拉了、尿了,他和妻子總是及時地幫她倒屎倒尿、換洗衣服和鋪蓋。夏天天熱,郭天河一天去王會英的屋里好幾趟,幫她開關風扇﹔冬天天冷,他送去電暖風,還給王會英燒炕。
“這么多年,她就像我的親娘一樣,這些都是子女應該做的,只是看見她這樣,我心里難受啊。”說到這,郭天河低下了頭。
郭天河把王會英老人當親娘養,這些年,老人也一直把他當兒子,把他的閨女當自己的親孫女一般照顧。
“我閨女一出生就由王大娘照看,餓了喂奶,哭了哄著,這些事王大娘做得比我們倆都多,閨女就跟她親。”郭天河說,在閨女盈盈還在襁褓中的時候,王會英就把她當親孫女一樣寵著,甚至沒有王會英摟著,閨女都不睡覺。
郭天河回憶說,閨女上幼兒園后,王會英老人還時常幫他們接送。后來上了小學、初中,閨女懂事了,就更加依賴王會英,一放學便跑到奶奶家去吃飯,到睡覺時才戀戀不舍地回家。更多時候,王會英會到郭天河家,跟他們一起吃飯。
“每當冬天天冷的時候,她總會提醒我們一家人多加衣服,如果我們一家人外出,也會把鑰匙直接給她,她就很高興地幫我們守著家。”20多年來,王會英儼然成了郭天河家的一員。
現在,盡管24歲的盈盈已經在青島黃島工作并且成了家,可她還是經常打電話給爸媽詢問奶奶的近況,怕爸媽太忙顧不上照顧奶奶。每次回到家,盈盈也是放下行李便到奶奶那,為她擦臉、梳洗、按摩。在她心里,王會英像親奶奶一樣,奶奶是她內心深處最柔軟的牽掛。
“家里有個老人是福啊。”雖然現在的王會英老人已經神志不清,甚至已經認不出郭天河和盈盈的模樣了,但每次他們一來,老人還是緊握著他們的手,仿佛抓緊了幸福。
責任編輯:徐坤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