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里的“愛心教師”
在緯五路社區有這樣一位特殊的老師,年輕時她在教師崗位上嘔心瀝血,離開教室崗位后,她又毅然決然的選擇成為社區所有孩子的“校外老師”,在這個既沒有工資又操心費力的“校外老師”崗位上,她已經默默堅守了21個年頭。

孫慶楠,女,1947年3月出生,理家。市中區大觀園街道緯五路社區居民。
在緯五路社區有這樣一位特殊的老師,年輕時她在教師崗位上嘔心瀝血,離開教室崗位后,她又毅然決然的選擇成為社區所有孩子的“校外老師”,在這個既沒有工資又操心費力的“校外老師”崗位上,她已經默默堅守了21個年頭。
1992年,在緯三路幼兒園任教的孫老師,因照顧生病的婆婆,不得不辭去了心愛的工作。在這期間,細心的孫老師發現,社區有不少孩子,父母都是雙職工,孩子放學了家長還沒下班,很多孩子放學后無處可去,就在車輛往來的馬路上打打鬧鬧,十分危險。她主動與丈夫商量,把自己家的房子收拾出來開辦了一間小小的“校外課堂”,把社區里的孩子組織起來,輔導他們做功課,帶孩子們做游戲,還組織孩子們一起到社區孤寡老人家中義務勞動,讓孩子們從小培養尊老愛老的良好品質,孫老師儼然成為了眾多孩子的“第二家長”。
小課堂里來過一個叫張雨的小朋友,膽小內向,還愛哭鬧,家長想讓她參加“校外課堂”,但小張雨就是不愿意走出家門。孫老師知道后,主動找家長了解了孩子的性格和喜好,又一次次犧牲了自己晚上的休息時間,一回回登門與張雨見面談心,不厭其煩的對她進行鼓勵開導。漸漸的孩子向她敞開了心扉,把自己的顧慮、擔憂等等一些不敢向父母說的事,統統告訴了孫老師,一來二去她與張雨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終于有一天,張雨在孫老師的鼓勵下,來到“校外課堂”。孫老師想方設法把別的孩子介紹給他認識,更設計多種多樣的集體活動讓小張雨參加,一天天就像關愛自己孩子一樣關愛著小張雨,慢慢的小張雨愛上了這間小課堂,更愛上了這個如母親般慈愛的孫老師,膽小內向的她成為了小課堂里快樂的一員,小張雨的父母看到孩子的變化,一個勁對孫老師豎大拇指。
孫老師這間小小的“校外課堂”,一開就是七年多,在這七年的時光里,來過一個個的孩子在這里學習,來過一個個的孩子在這里游戲,來過一個個的孩子在這里成長,直到現在說起來,她還清楚的記得哪個孩子叫什么名字,哪個孩子喜歡吃什么,哪個孩子有什么特長,因為每一個孩子都在她的心里扎了根。
隨著年齡的增長,孫老師的家務事也慢慢多了,為了照看小孫女,孫老師的“校外課堂”不得不停下了腳步。“校外課堂”停了,可是孫老師對孩子的那份奉獻的愛心卻沒停下,看到小區里放學后無處可去的孩子,她還是把他們帶到家里,有時鄰居家的孩子無人照看,她就和幾個大孩子一起照看小孩子,孩子們在她的言傳身教下,在潛移默化之中就學會了關心他人、自立自強。
孫老師為孩子們奉上了滿滿一顆愛心,無形卻有情,無聲卻有力。愛心連接愛心,這就是我們的和諧社會!
責任編輯:王曉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