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金冢子鎮中金堆村,有一位遠近聞名的農村女支部書記。她在群眾眼里,是貼心的婦女干部,是村里的主心骨;在家人眼里,她是一個賢惠的妻子,一個孝順的兒媳婦。她自強不息、甘于奉獻以及孝老敬親的事跡在十里八鄉傳頌。她就是李秀英,今年57歲,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1971年在安丘市金堆公社磚瓦廠工作時,一場事故使她失去了右手,成了一名殘疾人。2010年,她又查出患有子宮癌……
侍奉公婆盡孝道
90歲高齡的婆婆身體一直不好,常年吃藥打針,一直由李秀英夫妻二人照料著。在公爹去世后,她就對丈夫說:“婆婆雖是繼母,但我們也一定要好好孝敬她,讓老人安度晚年。”她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三十八年來,李秀英始終待老人像親生母親一樣,天長日久地悉心照顧著老人。每天一日三餐按時給老人端到手里。現在天冷了,她就已經為婆婆早早準備好了厚實的被褥和取暖的火爐。婆婆也說,李秀英從來沒有與她吵過嘴、紅過臉,家里家外什么事也沒有讓她操過心。
前幾年,婆婆告訴兒媳,說她還有一個兄弟,早年闖東北去了,如今已四十多年沒音信了。李秀英看出了婆婆對舅公的牽掛,她不忍婆婆心里難受,決定找到舅公,完成老人家未了的心愿。經打聽,終于有了眉目,卻沒有具體地址,但李秀英沒有放棄,毅然只身去了吉林。到了吉林,她省吃儉用,到處跟老鄉打聽。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將婆婆的兄弟找到了。見到了舅公,李秀英急切地轉告他:“我娘很想您,咱們回家吧。”當她將舅公和舅媽帶回山東老家,帶到婆婆面前時,姐弟倆一見面便相擁而泣。婆婆逢人就夸,她這一輩子遇上了一個這么好的兒媳婦,是上天的眷顧。
村里的每一位老人,李秀英都待他們如自己的父母一般,如有不孝敬的子女,她就從中勸告:“不要對自己的父母如此,你要考慮你的將來,也有老來夕陽西下的時候。”
病魔面前展孝心
2010年初,李秀英病倒了,住進了北京的一家醫院,經過檢查確診患上了子宮癌,醫生要求她必須住院做手術,進行化療放療。直至一年后出院,李秀英都瞞著婆婆,因為她擔心身體不好的婆婆承受不了這個晴天霹靂。期間,婆婆的心一直提著,她預感到兒媳婦出事了,要不然不能一年沒回家,她經常問鄰居以及親人,但大伙不敢告訴她實情,因為李秀英囑咐過大家,誰要是把她生病住院的事情告訴婆婆,她就跟誰翻臉。等李秀英出院回到家時,婆婆握著她的手老淚縱橫,喃喃道:“到底怎么了,親閨女,你可不能丟下娘不管了。”
“只要婆婆在一天,就要盡心一天。雖然很累,但是看到婆婆對生命的渴望和對我的依賴,我就覺得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李秀英動容地說。
讓孤殘老人老有所依
2007年,李秀英擔任了村里婦女主任和計生主任;2011年,她擔任了村里的黨支部書記和村主任,作為村里的帶頭人,她帶領村里人開拓發家致富的門路,并不斷豐富村里人的文化生活。雖然日常“針線笸籮子”的雜事很多,但她始終不忘將村里老年人的冷暖掛在心頭。村里不管誰家的老人生病住院了,她都會去看望,并盡可能地親自帶著其家屬去有關單位辦理醫療救助事項;她還經常往返市里,幫助殘疾人辦理殘疾證,以及社會救助的事宜;每逢節日,她都會親自到殘疾人家中去探望,了解和幫助他們解決實際難題。
其實,在這之前,李秀英就做出了一件令家人和村里人不解,卻滿心敬佩的事情——成立了安丘市英華殘疾人康復中心和金冢子鎮英華托養院,將村里的18位殘疾人接到了康復中心。2007年退休后的李秀英萌生了辦康復中心的想法,正因為她是一位殘疾人,所以最懂得殘疾人的不便和苦楚,她想為本村和鄰里村的殘疾人、孤寡老人和留守老人提供更好的康復和理療條件。2009年她拿出自己的全部積蓄,并多方籌集資金,辦起了安丘市英華殘疾人康復中心和金冢子鎮英華托養院。為幫助孤殘老人,她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使他們能夠盡享天倫。
責任編輯:徐坤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