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勇救5個落水者
風浪中,一艘海上養殖船在黃島泊里貢口海域大量進水沉沒,5名落水船員危在旦夕。此時,遠處一艘木殼漁船駛來,兩名漁民花了半個小時才將5名落水者全部拽上漁船,并將他們安全送回到岸邊。

魏振林,男,生于1969年5月,黃島區王臺鎮魏家島耳河村村民。
“救命啊,救命啊!”風浪中,一艘海上養殖船在黃島泊里貢口海域大量進水沉沒,5名落水船員危在旦夕。此時,遠處一艘木殼漁船駛來,兩名漁民花了半個小時才將5名落水者全部拽上漁船,并將他們安全送回到岸邊。等驚慌失措的落水船員回過神來,救人的漁民已悄然離開。近日,獲救的王兆基經過半個多月的打聽,終于在黃島區王臺鎮魏家島耳河村找到了救命恩人魏振林和張海。近日,被評為青島市“文明市民”。
臨近中午,在多番打聽下,60歲的王兆基敲開了黃島區王臺鎮魏家島耳河村村民魏振林的家門。“兄弟,半個月了,俺終于找到你了,你可是俺的救命恩人啊!”當看到魏振林時,老王緊緊地握著魏振林的手,淚水在眼眶中打轉。“快進來坐,快進來坐……”魏振林連忙將老王迎進家里。“這是俺的一點小小的心意。”王兆基將拎來的煙酒往魏振林手里塞。“你這是干嘛,要是這樣俺可不讓你進家門了啊。”魏振林說什么也不要,硬生生地給推了回去。
這一幕讓魏振林的妻子陳桂英一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沒什么好說的,海上的事說多了怕她擔心。”原來,魏振林回家后,一直沒有和妻子提起過自己在海上救人的事。
隨后,船老大魏振林將當天和自己一起救人的船伙計張海也叫到家中。“咱這也是緣分,以后就是一家人了,不用見外,咱一起喝兩盅。”魏振林熱情地招呼著老王。
2014年11月22日下午4時許,在泊里鎮的貢口海域,海上風力七到八級,海浪借著風勢,一浪更比一浪高。一艘22馬力的木殼養殖船正在海上養殖區作業,船上共有5人,除了船主是日照人,另外4名船員都是膠州市九龍街道王家灘村村民。王兆基就在這艘船上,大家伙都在忙著撒蛤蜊苗,想著早點干完早點收工。突然間,接連幾個大浪相繼打了上來,大量海水進入甲板船艙,老王等人連忙向外舀水。
“太快了,就一眨眼的工夫,整艘船開始迅速下沉。”在海上“混”了40多年的王兆基還是頭一次遇到如此險情,一時發慌不知該如何是好。“養殖船很快沉底,海面上一片狼藉,當時腦子全亂了,也不知道該怎么辦,就抱著一個空油桶在海上漂浮著,然后緊緊地抓著露出海面的桅桿上的繩索。”王兆基回想起這段驚心動魄的經歷,仍后怕不已。“我們的手機要么濕了,要么隨著船艙沉入海底,只能拼命地喊‘救命’,最開始大家一起喊,后來體力不支大家輪流喊,可茫茫大海根本沒人能聽到。”王兆基等人在冰冷的海水里堅持了大約半個小時。“那時,俺真的絕望了,風大、浪高、水急,天又這么冷,堅持不住了。”王兆基說。
此時,44歲的魏振林駕船從沐官島南側海域打魚歸來,行駛在這風浪中,他心里默默地想,起風了,得抓緊回碼頭避風。目測一下,馬上就要看到海岸線的時候,他忽然看到不遠處的海面上有個黑點,像是有根浮木在大浪中忽隱忽現。“俺當時就感覺壞了,有船沉了。”魏振林立馬叫來伙計張海一起查看,兩人發現,那根浮木上似乎還有幾個人在抱著。魏振林調轉船頭,駛向那片海域。果然有人,還是5個。而那也不是浮木,是船的桅桿,原來船沉了。后來才知道,那是一艘養殖船,裝貨的時候有點偏沉,再加上海上風力太大了,一個浪給打沉了。
那幾個人在水里凍得太久了,已經沒有力氣了。魏振林眼看形勢不妙,當機立斷——救人。可是魏振林的船不能靠過去,因為怕撞上海面下的沉船。只能甩繩子,讓他們抓住繩子,然后拖上來。當時,或許是風大浪急,或許是救人心切,這個在海上闖蕩了30多年的漢子,居然扔了兩次,才把繩子扔過去。
可是落水的人一點力氣沒有了,他們像是冰人一樣,除了抱住桅桿之外,做任何一個動作都艱難得很,因為一不小心就會發生危險。魏振林就催促他們,快點抓住繩子。他和張海則拼命往上拽繩子,他們知道,繩子那頭不是以往收獲的魚蝦,而是生命的希望。終于,在他們齊心協力之下,救上來了第一個人。趕緊又把繩子甩過去,救上來了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第五個……
當把落水人員全部拽上來后,沉船的桅桿也沒入風浪中了。魏振林不顧自己濕透了的衣服,領他們進船艙中披上被子、毯子。之后,全速駛向海岸碼頭。獲救的船員們已經凍得說不出話來,淚水伴著海水流進了嘴里,只剩下不住地點頭和哆嗦。當晚6時,將5名落水船員安全送上岸后,魏振林和張海悄悄地駕船離開。
當晚,驚魂未定的落水者分別被送回家。船東回到日照,王兆基、王寶群、王世志、小高4人回到膠州王家灘老家。“俺在家呆了五六天沒出門,連驚帶嚇的,很長時間才緩過神來。”王兆基說,第二天他們就讓家人帶著煙酒到碼頭上尋找救命恩人,可一連找了幾天都沒見到人。“這半個月來,我們又托人找了黃島好幾個碼頭,才打聽到救人的可能是老魏,老家在黃島魏家島耳河村。”王兆基說,由于其他幾人又都在外打工,一時間回不來,就委托他來表達謝意。
“這不僅是救了5個人,還挽救了5個家庭,俺們這些人個個都是家里的頂梁柱,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發生不測,整個家就塌了。”王兆基說,沒想到帶來的一點心意也被拒絕了。“俺們都是老實巴交的鄉下人,也不會說話,反正這個恩情俺們忘不了,以后就當親戚走動著,沒事就來找兄弟耍耍。”
50多歲的王寶群說,自己200多斤重,加上當時穿著棉衣,被海水都浸透了,非常重,兩位恩人費了老大勁才把他拽上去。“我們的命是老魏救的,這輩子我們也忘不了他的恩情。”王世志和小高也分別表示。
“沒多大點事兒,這種事誰碰上也會出手相救的,沒什么大不了的,難道眼睜睜地見死不救。那俺這心里一輩子也不好過。”魏振林擺擺粗糙而有力的手掌笑著說。
42歲的陳桂英看著臉上洋溢著熱情笑容的老公,卻背過身去偷偷地擦著眼淚。“ 我勸過他多少次了,海上風險太大,讓他別干了,在岸上找個地方打工,補貼家用也就夠了,可他就是不聽。”陳桂英在海上這些年,這已經是魏振林第三次救人了。“雖說都是救人,但足以說明海上作業有多危險,他一出海我就擔心得睡不著。”陳桂英說,20年前的一天,膠州灣里一艘漁船被大浪掀翻,船里多名漁家婦女落水,就在附近船上的老魏和幾個船員二話沒說,將這些漁家婦女救起。
2006年,也是這樣一個大冬天,魏振林在膠州灣灘涂搞養殖,旁邊一艘船的船艙里生著爐子,沒想到煤氣罐銹蝕造成泄漏,突然起火。船艙里有兩個人被大火擋住出路。魏振林找來一根鐵棍,將正在噴火的煤氣罐挑出船艙,將這顆“炸彈”直接扔進海里。接著他指揮船艙內的兩人披著棉被從火場沖出來,還找車將他們送到醫院救治。“都這么多年了,沒什么好提的,都是人命,必須得救。”老魏說。
“平時老魏在村里給人的印象是話少、老實,寧肯自己吃虧也不讓別人吃虧,老魏本人很低調,幾次救人都是獲救者找到門上感謝我們村里才知道,這次一定要好好宣傳宣傳。”黃島區王臺鎮魏家島耳河村村書記魏振閣介紹說,宋末魏氏先祖從云南遷到了這里,因村東臨膠州灣,南北各有一條河,三面環水如半島,村南河道彎曲似耳,故名魏家島耳河。全村有413戶,人口1553人,除魏姓氏外,尚有張姓、王姓、李姓、韓姓、宋姓等少數居民。“歷史上我們村就以農、漁業為主,村民出海打魚,海上遇到的風險多,全靠相互照應,互相幫助,我相信村里不管是誰碰上這種事都會義不容辭地救人的。”
責任編輯:王曉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