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好司機 救人不猶豫
工作中,他熱心對待乘客,保證乘客平安便捷出行;生活中,他樂于奉獻,充滿正義,幫助傷者追肇事車,救助迷路老人,義務為村里修路。2013年11月他因勇救車禍被困人員,并將自己的工資卡及密碼交給對方救急,受到了廣泛好評。
王京國,男,1968年7月生,1988年入伍,199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91年退伍參加工作,目前是臨沂市交運公司沂水盛通公交公司駕駛員。工作中,他熱心對待乘客,保證乘客平安便捷出行;生活中,他樂于奉獻,充滿正義,幫助傷者追肇事車,救助迷路老人,義務為村里修路。2013年11月他因勇救車禍被困人員,并將自己的工資卡及密碼交給對方救急,受到了廣泛好評。先后被沂水縣綜治辦評為“見義勇為先進分子”;被臨沂市廣播電視臺評為“路上好人”;被臨沂市交通運輸局評為“全市交通系統先進個人”;被臨沂市綜治辦評為“臨沂市見義勇為英雄”并獲得二級勛章;被中央新聞媒體稱贊為“最美中國人”等榮譽稱號,并入選全國十大見義勇為英雄司機候選人。
路遇車禍 出手相救
2013年11月23日下午3點左右,王京國正常執行沂水至泉莊出車任務,經過泉莊鎮郭莊橋附近時,一皮卡車,因雨天路滑操作不當,翻到了溝下,車內兩人重傷,情況危急。行至此處的王京國看到后迅速將公交車停好,邊讓乘務員對乘客解釋,邊打120急救電話,觀察現場情況后,他不慌不亂,組織圍觀群眾將側翻的車扶正,用周圍群眾的農用工具,將車身破碎玻璃移開,在周圍群眾的幫助下將兩名傷者先后抬出已經變形的駕駛室。為給傷者營造更多搶救時間,他又讓乘務員聯系下一班車將乘客轉走,立即把受傷的兩人抱到公交車上,幫兩位傷者進行包扎后,調轉車頭,趕往沂水中心醫院。客車行駛到崔家峪鎮南垛莊村與前來急救的120急救車相遇后,將傷者交給醫務人員,為了避免傷者沒有現金耽誤醫治,他駕駛證中,抽出工資卡,寫好密碼后交給了傷者和醫護人員,之后默默離開現場,繼續投入到工作中去。
萍水相逢,他幫人追上肇事逃逸車輛
1991年農歷8月的一天,王京國開著自己的小型客車拉著乘客從泉莊開往沂水,行駛到崔家峪集貿市場時,發現一個十歲左右的孩子躺在路邊,旁邊有幾個人,顯得十分焦急,王京國意識到,這個孩子很可能是被撞傷的。他馬上停車詢問,果然,孩子被一輛大貨車撞倒,而肇事車輛停都沒停向西逃逸了。看受傷的孩子昏迷不醒,王京國果斷指揮孩子旁邊的一個人先去村里打120叫救護車,再打122交通事故電話(當時還沒手機,一個村只有一部電話),然后讓車上的乘客趕快下車,叫上兩個目擊者,開足馬力,向西追去,10公里后終于追上了肇事車輛,并說服肇事司機趕快去救受傷的孩子。把乘客送往目的地后,他又趕往醫院看望受傷的孩子。
關愛迷路老人
1998年8月份,有一位年過六旬,衣衫襤褸的老人,一連兩天呆在離自己家不遠的大路邊,也不知道要飯吃、要水喝,有人給他個煎餅,他就狼吞虎咽地吃。王京國聽說后,就想去看看。他發現老人渾身臟兮兮,說話前言不搭后語,腳腫得厲害,行動困難,十分可憐。王京國猜想老人可能是因神經錯亂走失的,家人一定很著急。于是他把老人背到自己家中,去飯店買了羊肉,讓老人吃了頓飽飯。又騎自行車帶老人去衛生室拿了藥,晚上還給老人熬了艾葉水燙腳。后來經過聊天,得知老人是沂南縣金里莊鄉小安子村村民。王京國到派出所聯系到了老人的家人,還借了鄰村朋友的皮卡車,親自送老人回家。兩個多小時后,到達一百多里外的小安子村時,上百名村民在村頭像迎親一樣迎接好心人的到來。
慷慨解囊修山路
前里莊村南面有一座山叫南坪,山上有兩百多畝土地,村里一百多戶村民到山上種地。由于經濟條件差,一直沒修上一條上山的機耕路,村民們種地收糧只能用手推車。多年來,王京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想為鄉親們修一條能開著農用車上山的路!可自己的經濟條件達不到,只好望路興嘆。2004年,鄰村找了一臺挖掘機挖河道,他產生了用挖掘機修山路的想法。他找親朋好友借了四千元錢,準備用挖掘機修上南坪的路。車主答應幾天后利用晚上的時間加班修路,可快要來車修路了,王京國得了急性闌尾炎,去醫院動了手術。手術后三天,王京國聽說車主要給修路,他不顧家人的阻擋,偷偷從醫院跑回家,托著虛弱的身體,忍著刀口的疼痛,用了整整一晚上的時間,指揮修路,終于在天亮時,把一條長一公里多長的山路修好了。司機師傅被王京國同志的精神所感動,本來收四千元的修路費,只收了三千元。王京國自費修路的事跡感動了村民,得到了父老鄉親的一致好評,也在十里八鄉傳為佳話。
2013年12月名為《好司機救人不留名留下工資卡》的新聞報道了王京國的事跡后,引起社會強烈反響,王京國也得到了一些榮譽、表彰,甚至獎金,2014年,他將獲得的8000元獎金換成了御寒的棉衣和日常用品送到了泉莊鎮敬老院慰問孤寡老人,臨沂市見義勇為評選結束后,王京國又獲得獎金1萬元,在王京國的提議下,他所在的公司專門成立了“王京國救助基金”,設立專項資金賬為駕乘人員建立起救助平臺,用于需要幫助的駕乘人員。
責任編輯:楊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