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理發 回報社會
“真是好人,每個月都來,我們這里的人都是她給理發。”浮來敬老院86歲的趙大爺告訴記者。宋時年說,現在她小兒子剛上幼兒園還需要照顧,等不需要照顧的時候,她要把日照的每一個敬老院都走遍,給所有的孤寡老人理發。

“等時間充足了,我要走遍日照所有的敬老院,給這些老人義務理發。”這是宋時年的目標。一個背包再加上一輛電動車,這就是宋時年每周“旅行”的工具,她騎著電動車奔波在莒縣 17個鄉鎮敬老院之間,免費給敬老院的400余名老人理發。從2011年2月份開始,她已經堅持了近4年,累計給老人義務理發5000余次 。在她的影響下,起初反對她的丈夫也加入到了義務理發行列。
替去世的兒子回報社會
4月22日上午,記者在莒縣見到宋時年時,她正在給老人理發。宋時年告訴記者,21日去陵陽鎮敬老院給老人義務理發,22日一早便開始聯系浮來敬老院,吃了中午飯之后便要趕過去。“我這里有個本子,上面記錄了17個鄉鎮敬老院的聯系方式。”宋時年告訴記者,每次去敬老院理發,她都會把時間記下,然后按照上面的時間確定哪個敬老院該理發了。“浮來敬老院已經一個月沒去了,現在天熱了,需要給老人們理短發。”宋時年說。
說起自己義務理發的事情,宋時年就不得不提起她心中永遠的痛。2008年,她12歲的兒子杰杰(化名)患上了腦瘤,為了治好兒子的病,她和丈夫帶著兒子到濟南、北京治療,但最終還是沒能挽留兒子的生命,杰杰2009年永遠離開了他們。“兒子生病的時候,家里的錢都花光了,很多好心人都向我們伸出了援手。雖然兒子現在不在了,但我要替兒子回報社會。”宋時年說,雖然內心非常悲痛,但她要用實際行動回報社會,她相信世上還是好人多。從2011年2月份開始,她便開始去敬老院給老人免費理發。
已義務理發5000余次
起初宋時年面臨著很多困難。由于她不怎么出門,所以去大多數鄉鎮的路她都不知道,不僅如此她也不知道各個鄉鎮敬老院的聯系方式。“剛開始非常難,我騎著電動車一個敬老院一個敬老院地找,有的人還不理解我,都不讓我進門。”宋時年說,有幾個敬老院不理解她,第一次根本就沒進去門,然后她就要了敬老院負責人的聯系方式,回到家后幾乎每個月都要打電話表達自己義務理發的想法,但對方總是以老人已經理過發了拒絕她。
“剛開始多數人不理解,以為我是騙子。”宋時年說,她剛開始給招賢敬老院老人理發時,敬老院負責人就持懷疑態度。直到連續給老人義務理發3次后,大家才認可她。現在她已經走遍了招賢、天寶、浮來、洛河、凌陽、桑園、閆莊以及龍山等17個鄉鎮的敬老院。“基本上每個敬老院我一個多月去一次。”宋時年告訴記者,人數多的敬老院有80多人,少的20余人。記者看到宋時年有一個記錄義務理發的本子,一個敬老院一頁紙,上面寫著敬老院名稱、聯系電話以及理發的次數和每次理發的時間,17個敬老院義務理發的次數之和是5000余次。
丈夫也加入理發隊伍
宋時年的丈夫方希孟告訴記者,他剛開始不理解妻子的行為,所以宋時年很多事情都瞞著丈夫。
“我最開心的事就是理完發之后,騎著車往回走,覺得自己做了好事,心里很知足。”宋時年說,兒子杰杰的去世給她造成了很大的打擊,所以她一般不坐車,就怕看到治病的廣告。只有給老人義務理發之后,看到老人高興的表情,她心中才會知足、快樂。宋時年的行為漸漸打動了她的丈夫,和丈夫在莒縣縣城開了一家理發店。由于店里不能沒人值班,所以她的時間不夠用。“那一次要去浮來理發,但我沒時間,就開玩笑讓丈夫去,沒想到他竟然真的去了。”宋時年說,從那之后他們兩個人便一起做義務理發的事情。根據時間安排,一個人看店一個人去敬老院理發。
“真是好人,每個月都來,我們這里的人都是她給理發。”浮來敬老院86歲的趙大爺告訴記者。宋時年說,現在她小兒子剛上幼兒園還需要照顧,等不需要照顧的時候,她要把日照的每一個敬老院都走遍,給所有的孤寡老人理發。
責任編輯:徐坤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