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替死去兒子還債
七旬老人,本應頤養天年,然而家庭貧困、重病纏身的他卻拼盡全力拾荒勞作,只為替病逝的二兒子償還生前欠下的17萬余元債務。很多鄉親勸老人,人死賬爛,何必如此苦自己,但老兩口卻執著依舊。老人深知自己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了,面對尚未還清的債務,老人始終只有一個信念,只要我還活著,就一定要堅持還下去。
萬偉和,男,71歲,石門鎮西石門村人。七旬老人,本應頤養天年,然而家庭貧困、重病纏身的他卻拼盡全力拾荒勞作,只為替病逝的二兒子償還生前欠下的17萬余元債務。很多鄉親勸老人,人死賬爛,何必如此苦自己,但老兩口卻執著依舊。老人深知自己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了,面對尚未還清的債務,老人始終只有一個信念,只要我還活著,就一定要堅持還下去。
七旬老人,本應頤養天年。然而家庭貧困、重病纏身的臨沭縣石門鎮西石門社區的萬偉和卻拼盡全力拾荒勞作,只為替病逝的二兒子償還生前欠下的17萬余元債務。很多鄉親勸老人,人死賬爛,何必如此苦自己。而老人卻說:“人要講良心,兒子死了信用不能亡,只要我活一天,就一定把債還下去!”
2008年,萬偉和的二兒子患肝硬化不治身亡。兒子生前做飼料生意,因經營不善,欠下了17萬余元債務。還沒過門的準兒媳見此情形毅然離開,還帶走了兒子生前所有值錢的家當。白發人送黑發人已讓老人痛心不已,兒子欠下的債務更讓這個破損的家庭雪上加霜。17萬元!對于僅靠種地為生、靠低保救濟的農民家庭來說無疑是天文數字。但面對上門催債的債主,萬偉和毅然決定:“子債父還!”
為了還債,幾年前老人曾帶著老伴張懷榮到青島,沒日沒夜地打零工,一分一角地攢錢還債。每當老兩口被高額的債務壓得難以支撐的時候,他們就告誡自己,債還沒還完,不能倒下。
為了還債,老兩口曾連續幾個月舍不得買鹽,就連過年也不舍得買塊豆腐,平日里僅靠稀粥、煎餅填飽肚子。寒冬臘月,老人從不生火取暖;多年來,家里沒買過一次煤炭,全靠老人拾柴生火做飯。
為了還債,萬偉和65歲的老伴張懷榮不得不像年輕人一樣四處打工,每天能掙三四十塊錢。為了省錢,打工時老伴中午從不吃飯。
為了還債,萬偉和老人勞累過度,身患重病。2011年,老人被診斷患有甲狀腺腫瘤,必須手術。無奈之下,萬偉和在醫院切除了腫瘤,然而8000多元的手術費讓老人心疼不已,術后不到3天,老人便不顧醫生勸阻停藥出院。如今手術已經做完兩年了,但老人的身體卻一直沒有完全恢復,走不了幾步路就會頭暈,說幾句話也會氣喘噓噓。即便這樣,他還是堅持喂豬、拾柴種地,辛苦勞作。村里發的低保金、在外務工的小兒子寄來的贍養費,老人都攢起來,一筆一筆地為兒還債。
家庭貧困、債務壓身、身患重病,71歲的萬偉和不忘孝敬贍養90多歲的母親和養父。“家里母雞下兩個雞蛋他都攢著給父母吃,幾個月割點肉包幾個餃子他也得全部送到父母桌前……”提起萬偉和老兩口的誠信、孝順,鄰居王傳華不由得流下了感動的淚水。“本村老李家還了1萬元,鎮上小陳還了5000元,信用社還了2萬元……”老人細細數算著已還的賬目,滿臉欣慰卻又哽咽著對記者說,“這些年我一共還了8萬元,還有9萬多元等著我還……”老人深知自己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了,面對尚未還清的債務,老人始終只有一個信念,“只要我還活著,就一定要堅持還下去!”
誠信老人替子還債的事跡感動了眾鄉親,他們紛紛伸出援手,幫助這位苦難老人。“老張家送來4袋小麥,老李家送了一頭母豬,老王家送來1000元錢,縣鎮村的幫扶領導也時常送錢送物,有救濟也從來沒落下……”各方的扶助讓老人感動不已。如今,臨沭縣、石門鎮以及西石門村三級加大了對萬偉和的幫扶力度,著力為老人解決生活中的各項困難。
責任編輯:楊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