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叫李洪山,從1982年開始,就把妻子的繼父李學魁當成家庭成員贍養。如今妻子去世都27年了,當年的年輕小伙也熬成了兩鬢斑白。
贍養一位與自己非親非故的老人,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毅力。
他做到了,而且一養就是32年,老人在他無微不至的照顧下已是89歲高齡。如今,他65歲,他89歲,“爺倆”依然手牽手在人生道路上前行。
這段不離不棄的情義,在整個高唐縣傳為一段佳話。
而記者采訪時,李洪山卻說,這點事只是做了他應該做的而已,他不愿意去張揚,因為怕別人說閑話。
前妻不幸離世
他把前妻繼父接回了家
2014年2月12日,記者驅車來到他位于高唐縣城的家。
一進他的家門,客廳里懸掛著的“家和萬事成”刺繡非常醒目,一家人正其樂融融地包著餃子。李洪山說,現在他的家庭就像孫媳婦繡的這幾個大字一樣,家庭和睦,萬事順心。
李洪山是高唐縣趙寨子鎮蔣官屯村人,今年65歲的他已經有了重孫,上面還有一位老人,現在他們家已經是名副其實的“五世同堂”,在村里無不讓人羨慕、敬佩。讓別人更加敬佩的是他中年喪妻重組家庭后,仍一如既往地將前妻的叔叔作為自己的父母來贍養,這一養就是三十二年。
1968年,19歲的李洪山與同村的姑娘李殿美結婚,由于李殿美的叔叔李學魁無兒無女,她從出生后就被過繼到叔叔家里生活。
兩人結婚后,雖然生活比較困難,但家庭非常和睦,把兩邊的老人都照顧得非常好。隨著時間的推進,李洪山和李殿美的四個孩子相繼出生,李洪山的擔子更重了。
天有不測風云,在李洪山38歲時,妻子在一場意外中不幸去世。
“留下四個孩子,當時最大的14歲,最小的才8歲。”李洪山說,“當時的感覺就像天塌了一樣。”
但孩子還需要人照顧,生活還得繼續,在前妻去世的第二年,村里的好心人便開始張羅著給這個單身男人介紹對象。
李洪山說,考慮到自己家的實際情況,他找了一位比他大7歲的妻子。慶幸的是,妻子對他的孩子視如己出,對老人照顧得也是格外細致。
送走了自己的父母后,李洪山便把李學魁接到了自己家里,把老人的一日三餐,日常起居照顧得妥妥當當,對待前妻的繼父如同對待自己的父親一般。
老人曾想去敬老院
李洪山死活不同意
前妻的去世無疑給李洪山巨大的打擊,“四個孩子最小的只有8歲,最大的才14歲,加上自己的父母,上面有三位老人,家中八口人等著吃飯,日子過得特別艱難。”李洪山說,那時候一天騎車子往返城里六趟,經常忙得一天吃一頓飯草草填飽肚子了事。
在此期間,看到李洪山如此辛苦,李學魁疼在心里,曾產生過到敬老院“安度晚年”的想法。
那時,村委會負責人看到李洪山一家生活得比較艱難,也找到李洪山,說李學魁的情況符合“五保戶”的條件,村里可以出證明,安排他到鄉鎮敬老院生活。當時李學魁聽說此事以后,為了減輕李洪山的負擔,也同意了。但此事被李洪山一口拒絕了。
“我們無非就是辛苦一點,我們早已把你當成自己的家人了,這里就是你的家。”李洪山斬釘截鐵地說,等孩子慢慢大了,日子自然就會好過的。
從此以后,李洪山辛辛苦苦地照顧四個孩子的生活,加上上面還有三位老人,一步一步就這樣熬了過來。
前幾年,李學魁因為腿疼住過兩次院。住院期間李洪山在身邊細心看護,老人不愛吃藥,每次都是李洪山把每樣藥片數好,再把水晾得不涼不熱后放到老人面前,哄著他把藥片服下。
慢慢地,李學魁也逐漸融入這個家庭。他沒想到,沒有親生子女的他比很多有子女的老人生活得還要幸福。
隨著生活逐漸富裕,李洪山全家搬到了高唐縣城居住。近30年過去了,李洪山也成了兩鬢斑白、年過六旬的老人,李學魁今年已經89歲高齡。
父慈子孝,李洪山無形中樹立了良好家風,也感染著下一代。現在李洪山的重孫子已經4歲,李學魁更是當上了太姥爺,一家人五世同堂,其樂融融。
“雖然沒有血緣關系,這么多年的朝夕相伴,一家人都早已把他當成了自己最親的家人。”
老伙伴們很羨慕
一對“父子”成為村里的榜樣
幸福的生活剛過上,一件突如其來的事情又打破了這個家庭的平靜。
多年的勞累不僅讓李洪山落下了一身毛病,2013年3月份,李洪山在一次體檢中,被查出患有肺癌,這一事情立即讓兒女們緊張起來。
李洪山很快被送往醫院進行手術,并進行了四個月的化療。為了不讓李學魁擔心,家里人都沒有告訴老人事情的真相,但極為敏感的李學魁還發現了事情的不對勁。
李洪山說,在他做手術的那天,老家的親戚有72人來醫院看他,都“震驚”了醫院的護士。在他康復期間,有人問他,住院期間這么多人來看望,是不是他的兒子在縣里擔任領導。聽后,李洪山笑著說:“我的孩子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只不過我們一大家人家都非常和睦而已。”
幸運的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化療,李洪山的病情得到了好轉。在李洪山住院的那段時間里,孩子們輪流照顧李學魁,把他照顧得無微不至,但李學魁卻一直吃不下飯,高興不起來。
等李洪山出院之后,爺倆單獨相處的時候,李學魁拉著李洪山的手說出了一句話,讓李洪山心里五味雜陳。
“洪山啊,我知道你得病了,你一定得好好的,你要是走到我前面了,我可怎么辦?”李學魁說出這句話時,爺倆都沉默了。
盡管沒有血緣關系,但這樣的依賴感,絕不是憑一份簡單的“孝心”就能有的。
在李洪山的影響下,孩子們對老人都非常孝敬,從來沒有和老人生過氣,紅過臉,漸漸成了村里學習的榜樣。
身體康復后,每到陽光明媚的時候,李洪山都會用專門買來的三輪車載著李學魁到附近的廣場曬曬太陽、聽聽戲。
李學魁老人告訴記者,前幾天他在廣場玩時,一位老伙伴看他每次出門都有人陪著,便問道:“你自己過還是跟孩子一起過,吃飯時讓你上桌嗎?”
李學魁驕傲地說,他一直跟孩子在一起生活,在一個桌上吃飯,而且孩子們都會先把好吃的給他吃。得知他們的家庭是這樣組成之后,和他經常在一起老人更是羨慕得不得了。
“現在我自己的父母都去世了,在孩子們面前我是長輩,可在他面前我是個孩子。上面有老人,我就覺得心里有依靠。在我有生之年,就想讓老爺子盡享天倫之樂。”最后,李洪山對記者道出了他最樸實的心聲。
責任編輯:徐坤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