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肩挑重擔撐起五口之家
劉文,女,今年37歲,是諸城市孟疃鎮(zhèn)孟疃村人,也是諸城市百盛超市的一名員工。當家庭屢遭變故、災難接踵而至的時候,她沒有逃避、沒有退縮、沒有消沉,而是迎難而上,對家人不離不棄,用一副柔弱的肩膀擔負起家庭的重任,用一個瘦弱的身軀支撐著一個特殊的五口之家。

劉文,女,今年37歲,是諸城市孟疃鎮(zhèn)孟疃村人,也是諸城市百盛超市的一名員工。當家庭屢遭變故、災難接踵而至的時候,她沒有逃避、沒有退縮、沒有消沉,而是迎難而上,對家人不離不棄,用一副柔弱的肩膀擔負起家庭的重任,用一個瘦弱的身軀支撐著一個特殊的五口之家。
14年悉心照料 公公無憾而終
1999年秋天,劉文的公公出車禍時,她和丈夫還只是戀人。老人的肋骨被撞斷,脾臟被戳穿,頭顱嚴重腦裂傷,在醫(yī)院昏迷了四個多月。作為還沒過門的媳婦,劉文主動要求跟丈夫一起照顧老人。這對于家中排行最小、在家人呵護中長大的劉文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zhàn)。
四個月,橫跨整個冬天,劉文硬是打著地鋪熬了過來。地面磚的冰冷穿過薄薄的褥子打到身上,那種刺骨的寒冷,劉文現(xiàn)在回想起來還記憶猶新。老人治療期間醫(yī)生曾多次下達過病危通知書,但是她和丈夫都沒有放棄。為了照顧好公公,劉文曾經(jīng)三天三夜沒有合眼,也曾徹夜為公公捶背捶胸以打開被痰包裹的肺葉,還不斷地向醫(yī)生、護士請教醫(yī)學、護理知識,甚至學會了為公公“吸痰”和給傷口換藥,四個月下來,儼然成了半個醫(yī)生。公公病時大小便失禁,劉文常常放下手中的飯菜就去用手接老人的大便,當時很多病友都不肯相信劉文是老人的兒媳婦而不是女兒。最后,208天的悉心照料挽回了公公的生命,也讓劉文將自己的命運和這個家庭緊緊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
公公出院之后,受病情的影響,脾氣變得異常暴躁,經(jīng)常摔東西、打人,打過老婆、也打過兒子,卻惟獨不曾動過兒媳婦劉文一個指頭。即便是在老人意識不清醒的時候,他還是會聽劉文的話。每次老人鬧脾氣,劉文就用盡渾身解數(shù)哄老人,婆婆總是在一旁感慨,劉文照顧公公比照顧孩子還用心。2008年,劉文的公公又被確診為肺癌,從此劉文和丈夫、小叔子一起帶著老人開始踏上了漫長的求醫(yī)問藥之路。聽說臨沂一家診所治療效果好,他們就帶老人去臨沂治病。半夜一點啟程,到達之后排隊、拿號、看病、拿藥,一天下來,只能摸黑回家,一次1000多元的醫(yī)藥費和300多元的車費也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兩年多。
去年10月8日,劉文的公公病逝。讓她感到欣慰的是,公公去世的前一天,她曾將買好的豆沙包一口一口地喂給老人吃,老人邊吃邊感慨,說這一輩子夠本了,要不是有個好兒媳就不能多活這十幾年。老人去世時,神態(tài)十分安詳。公公上過“五七墳”之后,劉文在婆婆的勸說下脫下白衣?lián)Q上了紅色工作服,因為她們都知道,在老人生前劉文已經(jīng)盡了孝道,這就足夠了。
支撐家庭 她是婆婆的第三個兒子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2002年,劉文的婆婆因患有間歇性暈厥癥從平屋上摔下來導致不能站立,癱瘓在床,后經(jīng)治療才勉強能夠生活自理; 2005年夏天和2012年秋天,她的小叔子兩次遭遇車禍,成了植物人,而且兩次車禍均沒有找到肇事者,治療的所有費用只能由這個負債累累的家庭獨自承擔;2010年,劉文的丈夫在做裝卸工時,不慎將腰椎扭傷,此后不能再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只能到處打點零工補貼家用。一家五口的生活重擔落在了劉文身上。
2013年春天,劉文的公公和小叔子同時住院,一個在人民醫(yī)院,一個在殘疾人康復中心,她和丈夫不得不來回跑。碰上上夜班的時候,劉文十點多下班,回家看看孩子、添點衣服,然后騎上電動車直奔醫(yī)院,到醫(yī)院時往往已經(jīng)十一點多。過度的勞累讓劉文整日昏昏沉沉,但是看看躺在床上的家人、年邁多病的婆婆和手忙腳亂的丈夫,她只能重新振作精神,因為她深知,如果她倒下,這個家也就完了。
家里的大事小事,劉文總能想在別人前頭,將婆婆和小叔子照顧得無微不至,家里吃的、穿的、用的,都是她一手操辦。婆婆說從劉文進了家門,就沒能享過一天福,一直為這個家操勞著,在她的眼里,劉文早已不是一個兒媳婦,而是第三個兒子,是家里的頂梁柱。
堅強樂觀 帶著笑容直面苦難
接二連三的變故和沉重的生活負擔一度讓劉文心力交瘁,她也有過以淚洗面、茫然無助的時候,但關鍵時刻,是孩子的一句話點醒了她。劉文的兒子一直很懂事,很少主動要東西,每次看到想要的東西只會問問貴不貴,劉文都回答說很貴,又一次同樣的對白之后,孩子抬起頭看著她,很認真地說了一句:“我知道了,那些都是給富人吃的,咱們是窮人,不能吃。”話音一落,劉文心里五味雜陳,她開始意識到沉重的家庭負擔不但壓得她喘不過氣來,也讓孩子的心里蒙上了陰影。為了不能讓孩子背負著這份沉重前行,為了讓孩子有一個充滿陽光積極樂觀的成長環(huán)境,劉文開始調整自己。工作時,劉文笑臉迎人,熱情地為顧客服務;生活中,她用笑容感染家人,以樂觀的心態(tài)應對苦難。
讓劉文感到欣慰的是,在她的帶動之下,一家人也漸漸走出陰霾。婆婆的臉上開始展露笑容,孩子還曾對她說“雖然我們物質上比較貧乏,但是我覺得我們精神上很富有,因為我有一個幸福的家庭”。
劉文的付出,很多人都看在眼里,也讓她贏得了的尊重。每次回老家,鄉(xiāng)親們都熱情地同她打招呼,在工作中,同事們也都很照顧她。雖然婆婆的身體狀況令人擔憂,小叔子的病情毫無起色,劉文和丈夫的收入并不可觀,還欠下了20多萬元的債,但是劉文依然在用心經(jīng)營著自己的家庭,讓親人少受一點罪,她就多一分幸福感。知道劉文情況的人都說她堅強,像鐵人一樣累不倒、壓不垮,但她自己卻說,這樣的家庭,攤上了就別無選擇,只能享受這種辛酸的幸福。
責任編輯:王曉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