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構筑溫暖的家
茍增玉,墾利縣勝坨鎮小巴家村的一名普通村民,現就職于勝坨鎮中心幼兒園。她,用堅強、善良和母愛,撐起了一個原本破碎的家庭,用理解和包容溫暖融化了老人和孩子受傷的心,是她,讓兩個遭受悲劇的家庭終得喜悅和圓滿。

茍增玉,墾利縣勝坨鎮小巴家村的一名普通村民,現就職于勝坨鎮中心幼兒園。她,用堅強、善良和母愛,撐起了一個原本破碎的家庭,用理解和包容溫暖融化了老人和孩子受傷的心,是她,讓兩個遭受悲劇的家庭終得喜悅和圓滿。
19年前,因為一場意外事故,原本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變得支離破碎。茍增玉的第一任丈夫因意外事故去世,家里的頂梁柱一下子塌了,撇下了兩個年幼的孩子,當時的她才30歲。后來,經朋友介紹,茍增玉認識了現任丈夫于吉文,于吉文的妻子因白血病去世,也同樣留下了年幼的孩子。也許是同病相憐,互相理解,兩個人走到了一起,但卻遭到了茍增玉婆婆的強力阻攔,喪子之痛讓茍增玉婆婆的精神狀態一直不好,她不同意茍增玉改嫁,怕將她的孫子帶走。面對婆婆對孫子的不舍,茍增玉和于吉文最終決定,兩個人一起留下,共同照顧兩個人的三個孩子,還有茍增玉的公婆。
這種做法在當時村子里可引起了不小的騷動,村里人異樣的眼光和各種不善的言論給他倆帶來了沉重的輿論壓力。除此之外,于吉文的兒子叛逆,對茍增玉不肯接受,婆婆一直心有芥蒂,總是擔心茍增玉離開,也對她不友好,而這內憂外患的境況,沒有打倒茍增玉。她頂著輿論和生活的雙重壓力,用愛與善良理解和包容著經歷了喪子之痛的婆婆和喪母之痛的兒子。
他對于吉文的兒子比親生兒子都上心,2005年,孩子得了牛皮癬,這種病非常難治,如果治不好還容易傳染,孩子他爸都放棄了,她卻一直沒有放棄,不知道找了多少醫生,尋了多少偏方,好歹給孩子治好了。“就算親兒子,也就這樣了吧。”與茍增玉多年的鄰居吉換珍感嘆道。
時間流逝,茍增玉對婆婆的孝敬、對終于得到了回報,婆婆對她由心存芥蒂變成了寸步難離、百般依賴。生病住院時不找別人就找茍增玉,幾天不見就念叨。老于帶來的兒子也跟她變得像親生母子一樣,在外上學時,兩三天就給我打個電話。
三個孩子雖然過著窮日子,還遭受了重大家庭變故,但都性格開朗,懂事孝順,這要得益于茍增玉的教導有方,她從不在孩子面前抱怨過一句,她也從沒申請過低保戶,也沒有要求學校為她的孩子減免過學費。她甚至告訴孩子們說:“你們可以去申請國家勵志獎學金,但貧困生助學金你們不要去申請,因為比咱困難的孩子多得是啊。”在茍增玉的影響下,三個孩子都早已自立自強,打工賺錢,很少讓父母操心。
在茍增玉心底里,總覺得虧欠孩子們太多,覺得孩子們跟著她受窮受苦,現在都大了,家里的經濟條件也幫不上他們。其實,茍增玉的言傳身教,留給孩子的精神財富遠比房子、車子珍貴。
責任編輯:王曉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