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佃生,男,1960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泗水縣圣水峪鎮東卸甲小學副校長。今年52歲的馮佃生,已經在這偏遠小學的講臺上育人36年,共培養了1400多個山區孩子。
受盡疾苦,立志教書育人
1960年出生的馮佃生,3歲時患上小兒麻痹癥,由于沒有得到有效治療而落下病根,左腿殘疾。1976年9月,初中畢業后,就回到東甲小學教書,當起民辦老師,這一教就教了36年。在他的教學生涯里,就教了一年一年級和二年級,其余年份就一直教畢業班。六年級教室是50平米的瓦房,坐著43個孩子,有的3個孩子共用一張課桌,講臺只有一米寬,安上講桌,留給馮佃生的空間只能夠轉動身體。拄著拐杖的他,行動起來很不方便,在黑板上寫字時,他就把手杖立在講桌旁,左臂拄著腋拐,用右手在黑板上角吃力地寫下“夢想”兩個字。“現在我教的孩子,大部分都是我當年學生的孩子了!”馮佃生不無自豪地說。有的在法國留學,有的回到農村,還有不少學生工作在全國的各個地方。“看著孩子活蹦亂跳,一天天懂事,就打心眼兒里高興。只希望他們過得好。”
愛崗敬業,堅持不忘初衷
馮佃生的家距學校僅有500多米,父親馮慶武和母親張延英都已80多歲,由兄弟照料,他的工資卡就交給了他的父親,供二老花費。這么近的距離,他本可以騎著他的燃油三輪車回家居住,但是他卻毅然住在學校20平米的房子里守著學校,寒來暑往,年復一年。“平時我自己一個人,下點面條,吃點菜就行了,省事的很,還能改改作業,有的孩子忘記帶鑰匙回來拿,就找我。”他憨厚地說。學校里總共有15名老師,50歲以上的占了9人。“他們離家太遠,我就在學校呆著值班吧。”他欣慰地說。
言傳身教,用行動影響著身邊的人
學校無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師無小節,處處是楷模。有一次上課前,他走進教室,教室時亂糟糟的,紙屑到處都是。當時,他沒有大聲訓學生,只是深深地看了大家一眼,然后艱難的彎下要來伸手去撿。他的這一舉動,引起了同學們的注意,頓時教室里鴉雀無聲,當他還沒有撿起第一片廢紙,同學們爭先恐后地拿起掃把行動起來。
2009年7月的一天,村里的電工在學校里維修電路,馮佃生在幫忙時,被地上的電纜線絆了一下,把他原本完好的右腿摔成了輕微骨裂。醫生告訴他,至少要休息半個月才能基本恢復,他緊張又堅決地說:“我還有一個班的課呢,都快畢業考試了,我不能不去上課。”最終,他還是堅持去學校教課。
馮佃生多次被評為縣級“師德標兵”“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教學先進工作者”,并被評為“濟寧市優秀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