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紹凱,男,中共黨員,出生于1944年10月,山東省萊陽市河洛衛生院沐浴村衛生所所長。
沒有優越的條件,豐厚的工資,有的只是“全年無休”、“隨叫隨到”的工作制和總也看不完的病人。50年來,戴紹凱無怨無悔置身群眾中間,以實際行動履行一個共產黨員的職責,時刻把群眾冷暖放在心上,他是鄉親眼中的最美鄉村醫生。
1965年,戴紹凱擔任沐浴村衛生員、防疫員。當時,村里沒有衛生室,醫療設備、藥品嚴重缺乏,村民看病非常不便。戴紹凱主動將自家的房屋騰出改建成衛生室,自己上山采藥,自制狗骨針、止痢苦參片等藥品,盡最大努力滿足群眾的醫療需求。2013年10月,戴紹凱的右腳嚴重扭傷,整個腳呈黑紫色,疼痛難忍,只能躺在衛生室病床上休養。有一天下午5點多,村民于君捂著肚子來到衛生室,當時于君已疼得臉色發白,渾身冒虛汗,戴紹凱見此情況趕緊從病床上起來,忍著腳疼對他進行了細致檢查,診斷為胃穿孔,而村衛生室無條件進行手術,需馬上送到市醫院救治。當時村里人大都忙于秋收,沒有聯系到車輛,為盡快救助病人,戴紹凱忍著疼痛,騎摩托車把于君送到50里外的市醫院,并為其辦理了住院手續,直到他脫離危險后才離開,到家時已是深夜10多點鐘了。經過這一番折騰,戴紹凱的腳傷又一次加重,在病床上多躺了半個月,對此他卻毫無怨言。2014年3月,本村一名村民因酒后嘔吐,導致休克,危急時刻,戴紹凱迅速把患者嘴上的嘔吐物一抹,口對口做起了人工呼吸……這些只是戴紹凱救助病人的一些片段,像這樣的經歷在他50年的醫務工作中,數不勝數。戴紹凱常說:“自己就是山村群眾的健康守護神”。
“病看不準不治,小病不花錢,大病花小錢”是戴紹凱始終堅持的行醫原則。他對患者堅持因病施治,靠“多問一句”摸清病情,對癥下藥,從不開高檔藥。雖然自己生活并不富裕,但戴紹凱卻經常替患者墊付醫藥費。“紹凱”這個名字在十里八鄉已家喻戶曉,常常有其他村莊的人過來看病,甚至百里地之外的村民也慕名而來。多年的從醫經驗,不僅讓戴紹凱把脈功夫了得,還練就了不少“絕活”,如針灸治療面部神經麻痹、少兒推拿等。
隨著醫德與醫術的聲名遠播,戴紹凱有很多次機會可以離開鄉村,到市醫院“朝九晚五”,并拿著豐厚的薪水,但他都選擇繼續堅守在農村。經常有人問他:“鄉村醫生的條件艱苦,待遇又不高,你醫術這么好,為什么還在這里堅持這么多年?”戴紹凱樂呵呵地說:“我不干這個,誰給你們看病治病啊?對我來說,能為大家化解病痛、送去健康是件最幸福的事。”
2014年,戴紹凱被推選為萊陽市年度敬業奉獻“梨鄉好人”候選人。
責任編輯:王曉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