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怨無悔10多年替夫還債
在鋪集鎮(zhèn)張家屯,一提起姜恩蘭的名字,人們無不豎起大拇指,無怨無悔10多年替夫還債,用柔弱的雙肩扛起110多萬元沉重債務,譜寫一曲巾幗不讓須眉、仁義大德的自強贊歌。

姜恩蘭,女,1953年12月生,山東諸城人,膠州市鋪集鎮(zhèn)張家屯村村民。
在鋪集鎮(zhèn)張家屯,一提起姜恩蘭的名字,人們無不豎起大拇指,無怨無悔10多年替夫還債,用柔弱的雙肩扛起110多萬元沉重債務,譜寫一曲巾幗不讓須眉、仁義大德的自強贊歌。
姜恩蘭今年62歲,娘家是諸城市辛興鎮(zhèn),1976年,嫁給鋪集鎮(zhèn)張家屯村村民張平高,婚后迫于生活壓力,夫妻二人遠赴吉林省樺甸縣城郊公社落戶務農(nóng)。在大兒子9歲、小兒子4歲那年,因丈夫腎病病情嚴重,一家四口返回故里。
回到家鄉(xiāng)后,姜恩蘭以從親戚那里借來的200元為本錢,在張家屯車站附近擺了個小攤,靠著勤勞經(jīng)營,買賣一天天做大,成了上世紀80年代遠近聞名的“萬元戶”。1987年,在諸城老家兩位老鄉(xiāng)的幫助下,開起了張家屯駐地第一家飯店。一年后,在朱諸公路南自蓋平房10間繼續(xù)開飯店且一開就是8年。同時,又在鄉(xiāng)駐地西側(cè)蓋起了一座二層樓,上下12間。夫妻倆在這里度過事業(yè)最為興旺的黃金期。
可世事難料,隨著身體有所好轉(zhuǎn),受外界因素影響,張平高于1995年執(zhí)意要上化纖廠項目。可是隔行如隔山,開了3年化纖廠,因經(jīng)營不善,干飯店掙的錢全部投入買了設備不說,還欠下銀行貸款10多萬、個人以高息方式獲得貸款30多萬元,樓房也被銀行抵押。至2004年張平高因病去世時,夫妻倆總共欠銀行及個人貸款本息共計115萬元。
丈夫去世后,姜恩蘭沒有頹廢、沒有悔帳,毅然接起這筆沉重債款,靠著經(jīng)營大眾小吃部的微薄收入,陸續(xù)償還著債務。到2013年5月,債款余額為20余萬元(含利息)。用姜恩蘭自己的話說,終于把債還得有了活路了!
想想拖著兒子艱難還債的10年,姜恩蘭已經(jīng)沒有眼淚。開小吃部本小利薄,當天賣的錢留出第二天進貨的本兒,先還年紀大的再還年紀小的,莊鄰本家、老少爺們,一筆一筆針挑土似地陸續(xù)償還著債務。逢年過節(jié)要賬的成群結隊,姜恩蘭就你200、他300的都還一點兒。最慘的一年家里僅有的5個小餅都讓人頂了帳去。一些人本錢早就還清了,高額的利息錢逐年增長,讓姜恩蘭實在喘不過氣來。
偏偏天有不測風云。2013年,姜恩蘭突然得了重病。她感覺到自己身體狀況,怕一旦上了手術臺下不來,巨額債務無法償還,落個欠錢不還的罵名。做手術前,她把欠村民的20萬元債款一筆一筆詳細列在單子上,然后把兩個兒子叫到身邊,并請來了同族的長輩。當著全村老少爺們的面,她請人宣讀單子,讓兩個兒子在單子上簽了名。“請大家放心,我們欠大家的錢一定一分不少的還。”她說。2013年6月,姜恩蘭住進青島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經(jīng)過手術治療,于6月8日出院。出院診斷書上清楚地標明了姜恩蘭所患的六種疾病,讀來不禁讓人對這個命運多舛的女人唏噓不已——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陳舊性心肌梗死、勞力性心絞痛、經(jīng)皮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后、心功能Ⅱ級(NYHA分級)、2型糖尿病。
眼看著債務一天天減少,2013年高額的手術治療費用無異于雪上加霜,讓姜恩蘭再一次陷于無助的深淵。心臟血管放了6個支架,手術費治療費14萬多元,術后服藥每月1000多元,截至2014年7月,舊債新帳36余萬元。
因為自己的身體情況已經(jīng)無法再操持小店的生意,姜恩蘭忍痛將小店盤給別人。現(xiàn)在,她拿著每月110元的農(nóng)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兩個兒子每月再分別給她200元生活費,維持生活沒有問題。但是這些對于解決巨額債務依然于事無補。談到今后的生活,她感慨地說,“想想當初,再看看現(xiàn)在,真的是不好受啊。這么多年都熬過來了,好容易看到點希望,可偏偏又得這個病。我現(xiàn)在唯一可以安慰自己并告慰丈夫在天之靈的是,即使有一天我不在了,我的兩個兒子也會幫我完成心愿。”
近日,姜恩蘭被評為青島市“文明市民”。
責任編輯:王曉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