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心田長出仁愛綠樹
馬利運,男,中共黨員,安丘慈善義工協會副會長。他出生在安丘市石堆鎮的一個小村莊,父母是老實巴交的莊戶人。準備上高中時,父親干活摔傷,臥床不起,為了幼小的弟弟妹妹,他決定輟學打工,養活一家老小。

馬利運,男,中共黨員,安丘慈善義工協會副會長。他出生在安丘市石堆鎮的一個小村莊,父母是老實巴交的莊戶人。準備上高中時,父親干活摔傷,臥床不起,為了幼小的弟弟妹妹,他決定輟學打工,養活一家老小。
當年春節,他拿著干建筑掙來的300多元血汗錢,給家人每人買了一身衣服,還給村里一個五保戶買了二十元的豬肉。“馬家大兒子,能干又心善,是個好人,定會有好報!”村里老人們評價說。
后來,馬運利在縣城開了四通電腦打印部,20年過去了,如今這里早已成為播撒城市文明的窗口,演繹著許多愛心故事。“有困難找四通,需幫忙找大馬”成為當地不少市民的選擇。
四通電腦門市主要是處理打字復印,銷售辦公耗材。對剛畢業的學生和下崗職工,愿意學習電腦的,馬利運悉心指導,分文不收,直到學會。很快,這些人有了一技之長,有的找到了新的崗位,有的開起了門店,有的考上了公務員,當地不少政府部門的年輕領導曾在這里學習過計算機技術。對想開門市的,馬利運真心鼓勵,并提供技術、資金和信息支持。對前來打印尋人(物)啟事的,他分文不收。據統計,10年間義務培訓下崗職工、大中專畢業生600多人,有20多個在濰坊市內經營相似的業務,有的多規模大大超過了他。
2008年,他從報紙上看到有個考上大學的困難孩子,一家人為學費發愁,他主動送去了3000元錢,并且給孩子聯系了暑假打工兼職,助其自立,緩解學費困難。這年冬天,縣城來了一個智障老人,常在他的店門口逗留,他主動給他買來飯食,給他衣服,一連照顧了半個多月,并幫助聯系到了家人。2009年,他通過復印材料的學生得知高考期間考生去考場難,學校沒安排專門客車,打的又難。于是,他在考前兩天去安丘一中門前廣而告知:高考時義務接送考生,讓考生提前報名。按照報名情況,馬利運動員親朋好友加盟,9輛車每天準時亮相學校門口,義務接送。從此,每年高考期間,他組織的義務車隊就開始接送,每年接送考生300多人次,為考生尋找、領取丟失東西20多次。他的義務接送車隊,成為縣城一道靚麗風景線。他們亮出自己的電話,在城郊居住的考生可以電話預約,保證提前半小時家門口等待。每年這個時候,馬利運都放下自己的工作,全身心的投入,打響了可信賴的“愛心車隊”品牌。在他的感召下,越來越多的私家車前來加入,掛上統一的標識,義務接送考生。
2010年,愛心車隊人員越來越多。馬利運為車隊編排小組,經常組織車隊開展送溫暖活動。先后到安丘東部和西南部鄉鎮、昌樂、臨沂等為困難家庭送溫暖,品牌影響力越來越大。為讓更多的好人加入到這支隊伍中,馬利運與骨干成員廣泛宣傳,成立了“安丘慈善義工”協會,他被當選為義工協會副會長。每年春節,他們組織車隊義務送在市區務工的人員去車站坐車回家,對家在城郊的直接送到家門。寒暑假,他們組織開展“送山區學生回家(返校)”活動,新學期開學時再按原線路接回。他訂閱了報紙,看到上面刊登困難家庭的事情,就放心不下,想辦法幫扶。去年,他去安丘西南山區小學為困難學生送去學習和生活用品,為特別困難的學生送去了零花錢,并與三戶結成幫扶對子,暑假接孩子來城區,與自己孩子同吃同住同娛樂。平時,有急事需要用車的,只要打通他的電話,他立即驅車前往。這些年,義務接送過80多名急重病號。
每年春節,馬利運總是對樂善好施的老人進行走訪慰問,讓老人們感到尊重。今年,他去全國關心下一代先進工作者、濰坊慈善老人郎豐振老人家看望交流,聽到老人家做了一輩子好事,得到了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好評,十分敬慕,表示要學習郎老的精神,多做好事。當聽說郎老身患重病,便送給他1000元,讓他買點營養品,并表示隨時聽從郎老安排,攜手并肩,把人間大愛寫大寫實寫好。當聽說濰坊有個早產嬰兒身體弱小,住院花去高額費用,馬利運專程來濰坊看望,送去了善款。安丘一貧困家庭的老人生病住院,他送去了3000元;困難家庭的孩子考上大學,他送去了學費……
執著行善,不問收獲。馬利運今年40歲了,早年種在心間的慈善之種,通過時間和情感的澆灌,如今已經長成愛的綠樹,正播撒著慈愛的庇蔭。在慈善之路上,他一路走來,越走越遠,越來越快……
責任編輯:王曉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