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父親去上學
李云龍,男,19歲,山東英才學院學生。從小失去母親,與父親相依為命。父親得了腦溢血以后,邊上學邊照顧父親。先后被表彰為“感動淄博”2013年度人物、臨淄區第四屆孝老愛親道德模范。


李云龍,男,19歲,山東英才學院學生。從小失去母親,與父親相依為命。父親得了腦溢血以后,邊上學邊照顧父親。先后被表彰為“感動淄博”2013年度人物、臨淄區第四屆孝老愛親道德模范。
齊陵街道石廟村的李云龍就上演了一部現實版的《背起爸爸上學》,他將患病的父親帶到自己身邊,一邊讀書,一邊照顧著父親。
在山東英才學院,一間不足10平米的單身宿舍就是李云龍與父親的房間。在這里,有李云龍最大的牽掛。每天下課后,他都要第一時間跑回宿舍,為父親清理大小便,幫父親穿衣喂飯,陪父親聊聊天。李云龍告訴我們,看到飽受病痛折磨的父親露出笑容,是他最大的幸福。
在同學印象里,剛入學不久的李云龍是一個大忙人,有時好幾天都難得見他一面。他的同學王強告訴我們,平常只有在上課的時候才能見到李云龍,同學近一年的時間,他們竟然沒有在一起真真正正的玩過一次。
原來,在7年前,李云龍的父親在大棚上干活時不小心摔了下來,導致癱瘓。母親在李云龍三歲時就去世了,父親癱瘓后,一家人只能靠低保和奶奶種地維持生活,可是前年,年邁的奶奶也去世了。這下,家庭的重擔全部落在了李云龍的身上。一邊照顧父親,一邊應對繁重的學習壓力,生活的重擔讓這個孩子有些吃不消。平時只有上體育課打打籃球,才能讓他有片刻的放松。
去年高考,李云龍考入了山東英才學院,當收到錄取通知書時,因為無錢安置父親,李云龍一度想放棄這個能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最終,他決定帶著爸爸去上學。因為“爸爸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只有帶著父親他才能安心上學。
自從李云龍父親癱瘓后,齊陵街道民政部門就為他辦理了低保并申請了殘疾人補貼。對于考入大學本科的困難學生,街道上也有一定補貼。雖說,李云龍上的是專科學校,但是齊陵街道還是破格對他進行資助,送上了3000元的助學金和一些生活用品。
來到大學后,李云龍肩上的擔子并沒有減輕,家庭的貧困,父親的癱瘓讓這個19歲的孩子必須學會精打細算。午飯時間到了,從餐廳買來的一份白菜、三個饅頭就是父子倆的午餐。為了省錢,李云龍和父親一天的生活費控制在13塊錢。雖然只是一份再簡單不過的青菜,父親想讓孩子多吃一點,孩子想讓父親多吃一點,推讓之間,夾菜、喂飯,父子間滿是濃濃的愛意。
學校獲知李云龍的事跡后,給李云龍減免了一半的學費,提供了教師單間公寓,讓李云龍父子倆居住,并積極為其申請國家助學金。除此之外,區里的愛心市民和企業也都紛紛奉獻愛心,向其捐款捐物,幫助李云龍完成大學夢想。
教室—餐廳—宿舍,李云龍每天的生活就像時鐘一樣精確,因為他知道,在那間小房子里,父親在等著他,父親需要他。
責任編輯:楊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