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點亮無聲世界
多年來,她始終揣著一顆慈愛、母愛之心,在聾兒康復教育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獻。經她語訓的孩子有35名,其中2名上了大學、3名中專畢業、1名中學在讀、5名小學在讀。

李惠,女,1973年6月出生,中共黨員,嶧城區殘聯聾兒語訓學校校長,從事聾兒語言聽力康復工作已過15年,以無私的付出贏得了真情的回報,以愛的播種獲得了豐厚的收獲。
多年來,她始終揣著一顆慈愛、母愛之心,在聾兒康復教育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獻。經她語訓的孩子有35名,其中2名上了大學、3名中專畢業、1名中學在讀、5名小學在讀。
李惠所教的是一群特殊的聽力障礙而又不會說話的孩子,是一群更需要老師傾心幫助的孩子。聾兒語訓是搶救性康復工作,需要在愛的千呼萬喚中積累成功,不是立竿見影那么簡單。剛一開始有的家長心情很急切,看到訓了一個月的孩子還不開口說話,就有點灰心著急。在這關鍵時刻,李惠用實際行動幫家長重拾信心。在一個陰雨綿綿的夏日,李惠早早來到學校,上課的時間到了,學生一個也沒來。李惠于是冒雨把他們一個一個喊了回來,當后來問其不來上課的原因時,都稱是因為下雨了,以為老師不會來上課。真心換得東風回,李惠這次冒雨喊學生上課的事感動了家長,家長們對語訓有了新的認識,他們看到了教師對工作的認真負責的態度,感受到了對孩子們的那份濃濃的愛。隨著孩子們一天天地進步,家長們也看到了孩子們的變化,從而也對孩子能學會說話更加充滿了信心。
要更好的做好聾兒語訓工作,就要把整個身心放在語訓工作中,想家長之所想,急家長之所急。語訓學校剛成立不久來了一位母親,帶個8歲多不會說話的女兒,經測評孩子的聽力損失在100分貝以上,且超過了0-6歲最佳語訓。李惠按要求想拒收這個孩子,但當她看到那位母親緊鎖的眉頭和充滿期待的目光,聽著她訴說著家里的不幸時,李惠的心軟了下來。于是李惠就在時間上多下功夫,想盡辦法不讓劉川的嘴閑下來。欣慰的是這份愛在辛苦的澆灌下終于綻放了美麗的花兒,劉川的康復達到最高康復級別,并且能用流利的語言與正常人進行無障礙的交流,康復后進入普通小學學習,學習成績總排前10名,本來沒有多大希望學會說話的孩子,在她的幫助下康復了,鑄就了一個奇跡。
責任編輯:楊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