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弄簫工作照

王弄簫工作照
“我曾幸福地受到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鄧小平同志等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這一切,給了我巨大的鼓舞和力量,激勵著我在紅領巾教育園地上默默地耕耘,使我和紅領巾教育事業,和孩子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煙臺市青少年宮一次報告會上,王弄簫老人用她樸實無華的語言講述了一名志愿者的心靈路程。
現年81歲的王弄簫老人,1951年走上小學教師和少先隊輔導員工作崗位,1991年從煙臺市青少年宮副主任崗位上退休后,又志愿擔任少先隊校外輔導員。從一頭秀發到白發蒼蒼,60多年的歷程她一路走來,所有心思都與紅領巾緊緊拴在了一起。人雖然退休了,但熱愛紅領巾教育事業的心沒有退休。退休20多年來,王弄簫一如既往地關愛孩子們的健康成長,義務擔任了十多所學校的校外輔導員,先后為學校作報告或講課200多場次,策劃設計主題教育活動30多項,撰寫輔導材料數百份,協助學校開展主題教育活動一百多項。
“王老師的精神難能可貴!”談到王弄簫老人,華僑小學大隊輔導員楊雪飛老師感慨良多。“王老師每年都自費訂閱《中國少年報》、《中國少先隊活動》雜志,給我們班主任和輔導員每人一本。去年元旦,王老師拿來1000元錢,讓我們獎勵貧困學生。今年開學前,她帶病為我們寫了少先隊工作計劃提示,精心設計了十個活動方案,現場的老師都感動得哭了。” 從事少兒事業60多年,她經常步行上班、不領取單位發放的工作服和加班補貼、退休后沒報銷過一分錢的醫藥費……對于她的言行,人們從不相信、不理解,到認可、思考,進而敬佩、學習。
由于自己和女兒都常年患病,需要支出大筆的醫藥費,王弄簫生活十分節儉。但是每當看到孩子們有困難,她都毫不猶豫地慷慨解囊。她總是說:“多為少年兒童教育事業服務,是極大的幸福和快樂。”當她從《輔導員》雜志上得知,有的西部地區貧困學校因為經費短缺,不能訂閱《輔導員》雜志時,王弄簫先后幾次匯款為西部地區6處貧困學校訂上了數年《輔導員》雜志。據不完全統計,僅退休以來,她先后向希望工程、災區群眾、貧困學生和殘疾人捐款和捐物折款共計10多萬元,至于為各學校打印、復印材料的費用和一些隨時的捐贈,連她自己也記不清了。
在崗40年,王弄簫以高尚的品德和突出的業績贏得了廣泛的贊譽,曾先后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優秀少先隊輔導員”、“全國先進兒童工作者”、“省先進工作者”、“省優秀共產黨員”、“省優秀教師”等數十項榮譽稱號。
退休后,被評為“山東省模范老人”、“山東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煙臺市十大突出志愿者”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