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跨越血緣的關愛
2006年以來,劉繼勇夫妻二人八年如一日,無償為素不相識的殘疾修鞋匠姜良友送午飯的事跡,感動眾鄉鄰,在美麗的孝河河畔被人們廣為傳頌。
劉繼勇,男,漢族,1950年4月生,蘭山區白沙埠鎮賈家村社區居民,現任蘭山區白沙埠鎮賈家村社區黨支部委員。
2006年以來,劉繼勇夫妻二人八年如一日,無償為素不相識的殘疾修鞋匠姜良友送午飯的事跡,感動眾鄉鄰,在美麗的孝河河畔被人們廣為傳頌。
8年前,前來修鞋的劉繼勇無意中發現姜良友患有嚴重的下肢殘疾,買飯不方便,便與蒸包子賣的妻子一起承擔起了免費送午餐(包子)的義務。直至2008年5月,劉繼勇和妻子為了照顧剛剛出生的孫女,家里不再蒸包子賣了,然而,“愛心午餐”的接力又開始了,炒雞蛋、卷煎餅、熬米粥、燒雞蛋湯、包水餃……,老劉和媳婦輪流變著花樣給老姜送好吃的。一晃6年過去了,這份“愛心午餐”的接力從未間斷。一份“愛心午餐”,萬般濃濃關愛。從最初的“愛心包子”到后來豐富的“愛心午餐”,八年多,劉繼勇無微不至地伺候著無親無故的陌生老人,“愛心午餐”的接力從未間斷,始終溫暖著一個殘疾人的心。
提起賈家村村民老劉給他送飯的事,姜良友老人一個勁兒說好,話到動情處,老人還止不住流下感動的淚水來。“我出來20多年啦!跟他無親無故的,從沒見過有對我這么好的……”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8年,500多個大集,500多份“愛心午餐”,劉繼勇用超越血緣的人間關愛,弘揚著社會新風尚,傳遞著人間正能量,詮釋著助人為樂的高尚情懷,展示著一個平凡人不平凡的風采。
作為社區里的老黨員,劉繼勇工作認真積極,威信很高,多年被評為道德模范。2007年至今連續兩屆被黨員推選為黨支部委員。
一個人做好事并不難,難的是八年如一日堅持不懈做好事。目前,劉繼勇所在的白沙埠鎮結合當前深入開展的四德工程,在全鎮大力宣傳弘揚,掀起向他學習的熱潮。
劉繼勇助人為樂的先進事跡經媒體報道后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農村大眾》、《臨沂日報》、《魯南商報》、《沂蒙晚報》、《蘭山大眾》報等省、市、區主流媒體予以報道。新浪網、新華網、瑯琊網、中國經濟網、山東文明網、臨沂在線、臨沂慈善網予以轉載。
責任編輯:毛德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