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如一日贍養三位老人
畢東先從結婚起就與父母和岳母生活在一起,和睦相處三十多年。五年前,年過七旬的父親因腦萎縮住院治療無效后,開始臥床不起,植物人似地躺在床上,為了不讓父親出現褥瘡,他買來紙尿墊、尿不濕,一天幾次更換。


畢東先,男,1962年9月出生,山東金鄉人,中共黨員,現為濟寧市金鄉縣王丕中學教師。
畢東先從結婚起就與父母和岳母生活在一起,和睦相處三十多年。五年前,年過七旬的父親因腦萎縮住院治療無效后,開始臥床不起,植物人似地躺在床上,為了不讓父親出現褥瘡,他買來紙尿墊、尿不濕,一天幾次更換。還使用溫沙土吸水的傳統方法,光篩過的沙土就能裝滿16輛摩托三輪車。平日里,為父親擦身、洗臉、剔胡須、剪指甲、理發、刷假牙,把父親抱到室外曬太陽。父親經常出現排便困難,他就帶上橡膠手套,下手去掏,然后擦洗干凈、清理衛生、消除異味,整個過程需要幾十分鐘,往往累得他滿頭大汗。
為使父親肌肉、筋骨不萎縮,畢東先堅持每天為父親按摩、揉捏,每兩個小時翻一次身,無論白天黑夜。他先后購買相關醫學書籍近百冊,做了厚厚的筆記,慢慢掌握了很多有關護理治療的知識,沒有醫學基礎的他竟然摸索總結了治療褥瘡的“四步療法”,并取得了明顯效果。“父親久病,兒子成醫”。除了父親日常用藥,他還相繼購買了聽診器、血壓計、溫度計、尿八聯、血糖儀、氣床墊、充氣泵、大便椅等,家里像一個小型醫療室,擺滿了各種醫療器械。
畢東先不怕臟、不怕苦,父親幾十條尿布天天沖洗,晴天尿布曬滿院,陰天用爐子烤干。一年冬天,他的手腕關節凍傷了,至今還隱隱作痛,但換回的是父親減輕的病痛和延長的壽命。五年的時間,他無微不至地照顧著老人,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辛勞,沒睡過一個安穩覺,總是騎著摩托車在學校與家之間穿梭,努力做到工作、盡孝兩不誤。他年過半百,依然扛著堅強的身軀照顧著86歲耳聾忘事的母親和 96歲患有腦栓塞偏癱的岳母。他常說:“人不是為自己活著,百善孝為先。善待老人,即是責任,更是良心。”
多年來,畢東先先后被評為金鄉縣十佳孝星、濟寧市優秀教師、模范共產黨員。2010年,被評為“全國孝親敬老之星”。
責任編輯:王云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