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子照料癱瘓六年養母
“給你喝喝水,慢慢地啊。”尹佐海端著水杯小聲對養母說。這是禹城市中街道辦事處城角韓社區的一戶普通人家。養母名叫崔秀蘭,今年已經92歲高齡了。自從六年前癱瘓后,就一直沒能下床。六年來,生活起居一直由養子尹佐海和兒媳王志芬照料。


尹佐海,男,65歲,禹城市市中街道辦事處周尹村村民。
“給你喝喝水,慢慢地啊。”尹佐海端著水杯小聲對養母說。這是禹城市中街道辦事處城角韓社區的一戶普通人家。養母名叫崔秀蘭,今年已經92歲高齡了。自從六年前癱瘓后,就一直沒能下床。六年來,生活起居一直由養子尹佐海和兒媳王志芬照料。
2008年冬天,尹佐海的養母崔秀蘭不小心摔壞了股骨頭導致癱瘓。尹佐海用電動三輪車拉著養母訪遍了禹城市知名的專家,還請教了許多老中醫,查閱了許多有關治療癱瘓方面的書籍。“醫生說,這么大歲數了,醫院建議不讓做手術了,讓保守治療,就是回家自己養著,用著藥。”尹佐海說。從此之后,照料老人的飲食起居就成了尹佐海每天要做的事。
“反正就是正常的吃飯喂飯,伺候大小便,離不了人”。尹佐海說。“俺家他爸爸照顧的多點,抱起來解手,解大手解小手,給她擦屁股,在家里伺候完她再干別的活。”王志芬說。“俺這些小孩們啊,對我可好了。俺兒、俺孫子,俺還有個小重孫子哩,對我也好,都不嫌我。”崔秀蘭老人說。
人們常用“烏鴉反哺,羊羔跪乳”來比喻孝親敬老,這里的“親”和“老”是以血緣關系劃分,但在尹佐海家里,對這個典故卻有著不相同的注解。“我從小是跟著俺這個母親,不是親生。那時候比較困難的時期,我從小過來后,對我挺好。”尹佐海說。“從小拉拔他不容易,那個年代供他上學,念了初中念高中的。”王志芬說。
不是親生卻勝似親生,崔秀蘭老人癱瘓在床六年來,兩千多個日日夜夜,尹佐海一如既往,對老人照顧的無微不至。老人雖然在床上躺了六年多,但至今精神閃爍,身上沒有一處硌破的地方,每當提起尹佐海這個養子,老人總是淚流滿面地說:“就是親兒子也做不到這一點!”
尹佐海用他的孝心回報著養母的養育之恩,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兒女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孫子尹良勇問:“奶奶,你想吃么咱買么。”崔秀蘭老人說:“吃么,吃山楂片。”“再買,咱再買。星期六,你重孫子來看你。”
如今,在社區里提起尹佐海一家,熟悉的人無不豎大拇指。“我們上他家玩的時候,看見他對老的,喂飯、擦身上,屋里屋外的收拾的挺干凈,這真是個大孝子。”鄰居們說。
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尹佐海卻用實際行動演繹了“久病床前有孝子”的人間真情。行孝是善心的體現、愛心的寫照;行孝是至高的道德、是做人的風范。尹佐海一家正是用他們的善心和愛心來傳遞著尊老敬老的正能量。2013年,尹佐海榮獲市中街道辦事處十大孝星。
責任編輯:毛德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