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戶政暖民心
就這樣,劉芳華和同事們在云南一待就是一個多月,“外來媳婦”的家鄉普遍偏僻、貧困,每核實一份材料往往需要翻越幾座大山,走幾千里路,累了在車上睡會兒、餓了就泡一碗方便面……這些天她們總行程超過萬里,為182名“外來媳婦”辦理了戶口遷移手續。

幫助老人解決戶口難題

解決黑戶兒童戶口難題
劉芳華,1996年參加工作,先后擔任莒縣公安局城陽路派出所戶籍員、莒縣公安局辦公室檔案員、莒縣公安局指揮中心副主任、莒縣公安局信訪科科長等職務,現任莒縣公安局戶政管理科科長。
2012年秋天,組織上讓劉芳華擔任戶政科長,上任后,她馬上召開戶政工作人員會議,制定方案在全縣開展了民生戶政大走訪,進村入戶,利用1個月的時間,摸清了全縣沒有戶口人員的底子。在走訪過程中她們發現了一個特殊的女性群體:外來媳婦。莒縣外來媳婦戶口沒著落的達1700多人,占到無戶口人員的80%,另外還有部分孤寡老人戶口丟失、黑戶兒童、黑戶青年等。經過全面細致的調查摸底,發現全縣“外來媳婦”原籍主要集中在云南、貴州、四川等地區,來莒時間跨度較大,且數量龐大,“外來媳婦”戶口遷移困難重重,必須先把她們在這里的手續辦齊。為此,劉芳華和同事們先后進村入戶5000余次,對每一個無戶口“外來媳婦”情況,進行逐一登記、梳理,形成相對完備的材料。
2012年9月,劉芳華帶領3名工作人員,攜帶重達40余斤的182名外來媳婦的戶籍資料,來到了云南省公安廳,向他們說明來意,他們很不理解的看看這群從山東趕來的干警:“這種戶口遷移,讓她們自己辦理不就行了,這些地址都很分散,幾乎遍布我們省的各個偏遠地區,這會給我們增加不少的工作量,不大好辦……”看到他們不想配合,劉芳華著急了,跑了這么遠的路,抱著很大的希望來,什么也沒辦成,豈不是白來了,于是說:“她們家庭非常困難,連來一趟的路費都承擔不起,她們的孩子都到上學年齡了也無法落戶,這是她們的實際生活照片,你們看看,非常可憐,無論如何請你們幫幫我們。”劉芳華急忙把帶去的所有資料都拿出來給他們看,“辦理戶口遷移的手續,我們都帶來了,您看看缺什么我們再補。”他們認真查看了每一位需遷移戶口的外來媳婦資料,再看看這群山東人疲憊焦急的樣子,最后說:“我們會盡力協助你們解決的。”劉芳華一下子松了口氣,這一步非常關鍵,他們如果不配合,就意味著劉芳華她們無法去核實每一位“外來媳婦”的資料,更談不上戶口遷移了。就這樣,劉芳華和同事們在云南一待就是一個多月,“外來媳婦”的家鄉普遍偏僻、貧困,每核實一份材料往往需要翻越幾座大山,走幾千里路,累了在車上睡會兒、餓了就泡一碗方便面……這些天她們總行程超過萬里,為182名“外來媳婦”辦理了戶口遷移手續。
外來媳婦代玉竹1995年與嶠山鎮蓮花村的劉相勝結婚,婚后一直未曾遷移戶口。外嫁后一直與家人聯系不上,在當地的人口普查中,因長期不在當地生活,代玉竹的戶口早已被云南公安機關注銷。代玉竹的家鄉是云南西部的云龍縣長新鄉包羅村,在非常偏遠的深山里,平均海拔1640米,境內山巒重疊,河谷交錯,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貧困地區。劉芳華她們冒著大雨,沿著曲折難行的山路,經過三天兩夜的連續奔波,滿身泥濘的來到代玉竹的原戶籍地,在當地民警的大力幫助下,終于找到了代玉竹的家人,經過認真調查核實代玉竹戶口實際情況,與當地警方一起為其恢復了戶口,并開具了戶口遷移手續。2013年10月,劉芳華帶領2名工作人員去了四川,從四川又去了貴州、廣西、甘肅、重慶……足跡遍及6個省市,379個區縣和自治州,行程3萬余公里,歷時50余天,為399名外來媳婦辦好了戶口遷移手續。每次出發前,女兒都會問:“媽媽,你這次出發多長時間啊?上次你出去時,我感冒了發高燒,我可想你了……”劉芳華每次聽了心里都酸酸的,可她知道,為了這些“外來媳婦”以后的更幸福的生活,她付出多少辛苦都是值得的。
截至目前,民生戶政行已為1036名“外來媳婦”解決了戶口難題,為她們節省往返路費用等達2130余萬元,為社區群眾上門辦證4500余人次,上門送證3200余人次,上門服務2900余人次。“民生戶政”工作經驗做法被山東省政法委、山東省公安廳予以轉發,《山東公安》、《法制與正義》、《法制日報》等分別進行了宣傳報道。通過“春蕾計劃”、“貧困母親”、“希望工程”等公益平臺,救助貧困學齡兒童39名,貧困家庭72戶。莒縣戶政科共收到群眾錦旗52面,在全縣戶政工作回訪中,群眾對戶政服務的滿意率達99%以上。劉芳華本人被省公安廳評為全省公安工作先進個人,被日照市人民政府表彰為全市公安工作先進個人,記個人二等功,被日照市公安局評為人民滿意政法干警,記個人三等功。
責任編輯:石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