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路上,公益相伴
田洪民、孫平夫婦,是寧陽縣北關社區居民,他們都是寧陽文廟街道轄區縣醫院的白衣天使,是薛雅卓義工隊的隊員,是擁有近千小時服務時數的志愿服務狂人。 已過而立之年的田洪民是縣醫院的一名骨科大夫,為人低調寡言,孫平是神經外科的護士,性格活潑健談,感性細心。

田洪民、孫平夫婦愛的路上,公益相伴
田洪民、孫平夫婦,是寧陽縣北關社區居民,他們都是寧陽文廟街道轄區縣醫院的白衣天使,是薛雅卓義工隊的隊員,是擁有近千小時服務時數的志愿服務狂人。 已過而立之年的田洪民是縣醫院的一名骨科大夫,為人低調寡言,孫平是神經外科的護士,性格活潑健談,感性細心。
兩人的公益之行,要追溯到2004年。1995 年,孫平就讀于泰山醫學院護理系,成為了薛雅卓教授門下的一名學生,后來畢業分配到了寧陽縣縣醫院做了一名護士。2004年,薛雅卓教授去香港學習了社區健康保健,一個偶然的機會,薛教授把香港學來的社區健康保健理念講給了孫平,孫平對此很感興趣。2005年開始就陸續參與到薛教授的社區公益活動中,當時寧陽對公益這個詞了解的人很少,很多人甚至對此產生誤解。每次參加這些公益講座,孫平都是利用休班時間去做。采訪中,孫平臉上始終掛著笑容,“人這輩子一路走來,總要給自己和別人留下點什么,經過這么多年的社區工作,我感覺要從人的心理上真正接受好的生活習慣,預防疾病比有病了去受苦治病要好的多。我做這些沒想過名利,更沒想過金錢,有時經常自己貼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只是用自己的所能所學,給社區的老人帶來更健康的生活。當我看到我幫助過的人生活一天一天好起來的時候,內心的愉悅是不能用語言來表述的。”
妻子的善舉感染了田洪民,他也逐漸加入了公益事業的行列。幾年來,夫妻兩人自費開車,來回穿梭在服務的社區,風雨無阻。他們先后去了泰安市大橋社區、市場街社區、華新社區、下梨園社區、嘉德社區、第一實驗小學、南關小學、福利院、老年保健院、抗癌協會、泰前街道廣生泉社區、寧陽縣楊莊社區等近20多個社區,驅車1萬多公里,給近2萬社區居民做過健康宣講,宣傳內容涉及慢性病的預防、平衡膳食營養、康復鍛練知識等,每到一處都深受社區居民的歡迎。
幾年來,他們放棄了自己的休息時間,參加過數不清的公益活動。孫平說:“我們得到的回報太多了,公益讓我們夫妻有共同話題,彼此越看越對眼;公益還讓我們收獲了友情;公益讓我女兒也懂得了感恩社會。”說起自己女兒,孫平臉上滿是自豪,受父母的影響,11歲的女兒已經成了學校里的公益活躍分子,遇到需要幫助的人,女兒總是會捐出自己的一份心意。去年冬天,她就積極地和同學去了罡城鎮小學參加捐書活動。通過活動使她更有愛心,更快樂。
說到未來,孫平很肯定地說:“我們會一直把公益做下去,也希望更多的人加入我們。”孫平認為,志愿者并不神秘,見到老人摔倒會去扶,見到誰家有困難會去幫,這都是志愿精神的體現,做力所能及的事,盡自己微薄的力量就行。“與大城市相比,我們的隊伍進步空間還很大”,田洪民、孫平夫妻倆決心把公益當成自己的事業,壯大義工隊伍,規范義工隊伍,也希望更多的人參與其中。
責任編輯:魏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