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女孩撐起四世同堂的家


李苗苗,女,生于2003年4月28日。是桑阿鎮白集小學五年級二班的一名普通的小學生。
在桑阿鎮白集南街村,一間破舊不堪的老房子屋頂搖搖欲墜,墻皮大塊脫落,屋子里灰暗陳舊,就是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中,一個12歲的女孩撐起了一個四世同堂的家,她就是李苗苗,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
李苗苗現就讀于桑阿鎮白集小學五年級二班,在學校她努力學習,下課了所有的學生都出去玩了,苗苗還在教室繼續學習。在同學眼中她樂于助人,同學在學習上遇到困難她總是第一時間伸出援手;在老師眼中她品學兼優,成績一直都名列前茅;在校長眼中她樂觀向上,和同學相處關系融洽,是個乖巧懂事的好學生。她常常說,社會上這么多好心人幫助我,我要好好學習,將來回報那些幫助過我的好心人。
班主任王金英老師說:“苗苗的學業一直完成得很出色,課堂上遇到不會的問題,她也總是小跑著來問。和同學相處關系融洽,每每有人遇到了問題,她也總是熱心地前去幫助。”
苗苗的母親癱瘓,生活無法自理,父親于五年前因心臟病發去世,家里還有73歲的奶奶和104歲的老奶奶。生活的重擔全部落在了這個7歲女孩的身上。從此柴米油鹽,洗衣做飯,她用羸弱的身軀,維系著這個支離破碎的家。五年如一日,苗苗晚上經常和衣而睡,一聽到媽媽有動靜就馬上起床照顧媽媽。每天天剛亮,苗苗就起來照顧媽媽起床洗漱。起床對于一般人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但對于苗苗的媽媽來說,卻異常艱難,全靠苗苗的幫助才能完成。由于苗苗力氣小,必須得趴在床上才能一步步把媽媽挪到輪椅上。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李苗苗就是這樣照顧著癱瘓的媽媽。
5月8日,記者去采訪李苗苗,正趕上停電。記者問苗苗:“中午給媽媽做什么飯啊?”苗苗說:“泡饅頭!”接著,她就倒了一碗白開水,放了少許鹽,倒了點醬油,掰了一塊饅頭,一口一口地掰到碗里,動作十分熟練,幾分鐘后,苗苗拿起勺子,先喂媽媽一口,問道:“媽媽,好吃嗎?”“好吃”,然后自己再吃一口,母女倆吃得津津有味,笑容洋溢在臉上。
由于幾乎沒有經濟來源,苗苗一家只能靠低保和社會救助生活。媽媽徐紅芹說:“苗苗的爸爸去世后,是我們最困難的時候,一天只吃一頓飯。后來經過學校和社會各界的幫助,生活有所好轉,平時能吃上饅頭和蘿卜條了,一兩個星期能吃上一頓炒菜。”雖然苗苗吃過的最好的菜就是炒白菜,但她從沒因生活的拮據向媽媽哭鬧過。相反,她還經常想辦法換著法兒給媽媽做飯。
2013年夏天下大雨,她家的房子漏得厲害。媽媽因擔心房子塌掉而急的落淚,苗苗一邊安慰媽媽一邊往外掃水:“沒事的,媽媽,沒事的,有我呢!”11歲的苗苗像大人一樣,一桶桶的,把屋里的水全部刮了出去,沒向媽媽喊一聲累。
媽媽徐紅芹常對人說“苗苗這么小就要每天做飯、洗衣服,照顧我的飲食起居,沒有她我們這個家就完了,確實苦了她。”當有人問苗苗,天天這樣早起晚睡干那么多活不累嗎?苗苗說:“忙是忙點兒,但沒覺得累,我就是想讓媽媽過得好一點兒。”沒有豪言壯語,質樸的話,平平淡淡中,讓我們感受到她那一顆擔當中執著樂觀的心。
生活的重擔沒有壓垮她,她就像是一朵生長在夾縫中的小花,生于苦難,卻綻放美麗。苗苗說:“看到別的孩子有爸爸媽媽陪著,能吃好吃的,能玩好玩的,她也很羨慕,但只要媽媽的病能好起來,她就是吃再多的苦也愿意。”
苗苗的事跡曾被冠縣周訊、聊城晚報、聊城日報、人民網、聊城視窗網、冠縣電視臺進行報道,受到很多好心人的資助。
責任編輯:孫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