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心圓夢花滿園
可以說他把所有的經歷都用到工作中,妻子因大腦炎后遺癥右手殘疾,加上兩個未成年的孩子,四口人靠的是我每月百元的民師工資維持生活,困難情況可想而知。即使這樣,當侯校長到5000元曾憲梓教育基金民辦教師獎后,他并沒有全部用在自家的生活上,拿出1500元為學校購置了部分教學器材,拿出1800元,資助家庭貧困的九名學生。

侯典堯,男,1962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濟寧市梁山縣楊營鎮京九小學校長。
他在上中學的時候就有做教師的夢想,非常羨慕教師教師這一職業,1981年高中畢業后,回到村上,當上了代課教師,實現了他多年的愿望,但是好景不長,一次意外造成他從右手腕處截肢。失去右手的沉重的打擊并沒有擊垮他,在右手傷口還未痊愈時,他便開始練習用左手寫字。他是白天練,晚上練,寫了一本又一本,長期的練習,把右胳膊截肢部位磨得滲出了血。那份痛苦與艱辛,難以用蒼白的文字來表達。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忍受著“破繭之痛”苦練了接近一年的時間,寫的字甚至比一般的人要快要好,于是,他又重新登上了講臺,做了一名民辦教師。
立誓要做一位人民滿意的教師
侯老師雖然重新實現教師夢,但是他說:“當時壓力很大,擔心這些孩子們能不能接受我這樣一位殘疾老師呀?家長們是否放心呢?”為了不讓學生和家長擔心,他給學生家長們立下軍令狀,承諾:一個學期后,他所教的學生的成績如果進不入全鎮前三名,就自動辭職。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每天總是第一個來到學校,他這第一個來到學校不知道要比別的教師早起多長時間,因為起床、洗涮、吃飯他只能用一只手來完成,最困難的是單手騎自行車,在來回的路上不知道摔了多少次。每一節課,他都會查閱大量資料,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問題反復推敲,做到精益求精,爭取把每節課都上精彩。很快到了學期末教學質量檢測,他們班的數學成績獲得了全鎮第一名。這一個第一名,他并沒有滿足,他依然是那樣努力,一次次考試,他所教的學生的成績沒有差于全鎮前三名的,一批批寄托著祖國未來希望的“花朵”在他的精心呵護下得到茁壯成長。
可以說他把所有的經歷都用到工作中,妻子因大腦炎后遺癥右手殘疾,加上兩個未成年的孩子,四口人靠的是我每月百元的民師工資維持生活,困難情況可想而知。即使這樣,當侯校長到5000元曾憲梓教育基金民辦教師獎后,他并沒有全部用在自家的生活上,拿出1500元為學校購置了部分教學器材,拿出1800元,資助家庭貧困的九名學生。
令人稱贊的“一把手”
2003年學校的老校長退休了,學校里的全體教師和上級領導一致推薦他當校長,當上了京九小學的“一把手”。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校如家,愛生如子,愛教師如手足,這是眾老師和學生對侯校長一致的看法。他用無私的真愛精神和海納百川的寬闊胸襟去尊重和關愛每一位老師、家長和學生,營造了平等民主、親和友善、團結奮進的工作、育人環境,為學校發展凝聚一股愛的力量。那是2010年,京九小學五年級二班學生董圣華,父親突然患高血壓偏癱,失去了勞動能力,從小失去了母親。侯校長經常去他家了解情況,看看有什么需要幫助的嗎?侯校長多次根據其所需給予物質和資金幫助。天冷了,侯校長看到圣華還穿著單衣服,就把自家孩子的棉襖送給了他。這幾年來,侯校長以個人的身份救助了約有30多位家庭貧困的學生。
侯校長對學生的關愛可以說是無微不至,對教師的關心也可以說是體貼入微。工作中“以人為本”實行人性化管理,他用誠實守信、平易近人、大公無私的思想與老師們建立起情同手足般的情感。去年,學校來了兩位年輕的新老師,他們的家離得學校很遠,中午不能回家吃飯,侯校長親自給他們買齊炊具,安置做飯的地方,并經常去參觀一下他們的廚房,看看他們是否缺什么東西。對老師們一句句飽含關懷之情的問候,一次次雪中送炭傾力相助,老師們都深深記在心中,化作一種動力,努力做好本職工作。
“校長不是‘當’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侯校長以以身作則、嚴于律己、以真抓實干的精神使學校各方面的成績有了很大提高。當時侯校長剛上任時,學校有些平房、廁所、圍墻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隱患,學校綠化美化方面更是落后。2012年侯校長為了改變學校的環境,減少開支,自己能干的絕不雇人,56天的暑假,始終堅守在施工現場,嚴格把好進料關,嚴查施工程序,確保校舍建設嚴格按照設計標準施工。校舍正在建設工程正忙時侯校長母親患重病住院,他白天在學校工作,晚上到醫院陪護。
在2014年春季開學的第一天,侯校長像往常一樣早早地站在學校的校門口,迎接著到來的每位師生,不同的是在他臉上浮現出一份憔悴與愁云。在開學的前一天,他的親侄子一氧化碳中毒深度昏迷,侄媳婦一氧化碳中毒不幸身故,這悲慘的遭遇使他兄弟是痛不欲生,給侄子看病和處理侄媳婦后事的事情只有他承擔起了。因為開學第一天,有很多事情需要他安排,他為了使第一天開學各項工作順利開展,他丟掉家里的事情,依然來到學校。
在侯校長的帶領下,全體教職工凝心聚力,團結奮進、統籌兼顧,攻堅克難,使全校教育教學工作在規范、平穩、安全、有序中實現了新的跨越。教師干勁、業務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學校綜合排名在全鎮、甚至全縣名列前茅。2012年學校被評為市級規范化學校,市級教學科研基地,2013年他被評為梁山縣十佳校長,多次被評為縣級安全、衛生先進個人,受到當地老百姓的高度贊賞。他感人事跡在齊魯晚報、濟寧日報、濟寧晚報都曾做過具體報道。
責任編輯:石慧








